APP下载

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索——以贵州省黔南州为例

2022-11-26张涛宋义勇罗冬妮杨秀琼

科学咨询 2022年7期
关键词:黔南黔南州马克思主义

张涛,宋义勇,罗冬妮,杨秀琼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都匀 558000)

贵州省黔南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黔南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历史内涵融入新时代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中,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一、黔南州红色文化概况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的对象、环境、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不断在丰富和与时俱进。红色文化主要表现为一些红色历史实际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文物和在红色历史中形成的一些会议精神、文化内涵等精神资源。

(一)黔南州红色文化非物质资源

黔南州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邓恩铭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少数民族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他的家乡就在荔波县,“邓恩铭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中鞠躬尽瘁,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表现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拥有忠贞不渝的牺牲精神。1930年,红七军在荔波县板寨召开了“板寨会议”,红军首次在贵州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地高举中国共产党革命旗帜,播下了革命的红色火种。1932年,罗甸县蛮瓦建立了贵州省首个党支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开始影响罗甸县红水河边的众多偏远乡镇。1935年,黔南州瓮安县召开了著名的猴场会议。“猴场会议是继黎平会议后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基础,是伟大转折的前夜。”[2]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发扬民主、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等精神内涵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真实载体和重要的文化资源。

(二)黔南州红色文化物质资源

红军长征途经黔南多个县市,为黔南州留下了许多革命历史和文物遗迹。例如,荔波县有邓恩铭烈士故居、邓恩铭纪念馆,比鸠红军桥,板寨红七军会师旧址、“板寨会师”纪念馆等;瓮安县有“猴场会议”旧址、“猴场会议”纪念馆、毛泽东行居、冷少农和舒葆初烈士故居,垛丁关、擦耳岩、强渡乌江战斗遗址等;福泉市有清水江红军渡口遗址;龙里县有青杠垴红军渡口遗址、观音山、簸箕桥、倪儿关红军战斗遗址等;惠水县有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旧址,红军烈士墓等。截止至2018年8月,黔南州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7处[3]。

二、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本土红色文化为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生动教材

黔南州红色历史深远,红色文化浓厚,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歌颂、传承的革命故事。主要蕴含了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忠贞不渝的革命意志;蕴含了潜伏特工冷少农弃笔从戎、不惧危险、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见证了百色起义后,红军进入黔南州荔波县,首次在贵州的土地上播下马克思主义的火种;见证了红军长征数次通过黔南,在黔南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这不仅启发教育了当地人民,还把革命火种深深种在了各族群众的心中,让他们真正了解红军,了解中国共产党;涌现了“舒葆初、滕久寿、全正熹、阮则文、萧国宝等一大批革命英雄人物。”[4]这些人物背后包含的文化内涵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辈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一往无前、英勇奋斗的革命意志,是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难万苦取得成功的历史印证,经过了时间的积淀后,在新时代显得越发生动鲜活。

(二)本土红色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有效途径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5]。现在的大学生接受知识时更喜欢生动、活泼的形式,思政课如果只是采用课本,划重点学习等单一的教学方式,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授课,内容不能得到及时更新,缺乏针对性,就很难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土红色文化与地方高校的距离比较近,联系也较为紧密,为地方高校教育者收集、整理红色教学素材提供了方便,为地方高校教育者利用实践教育基地实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大学生中有一定的知晓度,情感认同也比较高,通过把黔南红色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内涵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把大家身边的红色故事讲生动、讲深入,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情感共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本土红色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教育榜样

红色文化中有着众多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甚至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他们在斗争过程中发生的鲜为人知、震撼人心的故事,为大学生提供了教育榜样,能让大学生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鼓舞大学生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所贡献的人。“榜样把人生的意义变成鲜活的形象,让远大理想、优良品格、高尚人格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生动展现。”[6]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创造的宝贵红色文化,具有天然的感染力,用红色文化的革命人物感染大学生,用红色文化的历史故事影响大学生,用红色文化的遗址遗迹震撼大学生,把红色文化的榜样内涵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各项活动中,让榜样力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可以有效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本土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融入路径

(一)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模式

红色文化一般可以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资源形式。物质资源一般是以实实在在存有的实物来展现红色文化的内涵,比如纪念馆、遗址遗迹等。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思政课理论教师在讲台上讲无数次,不如让学生实地感受一次。通过组织学生在校外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重走革命先辈革命路程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引导大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在红色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红色文化熏陶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例如,黔南医专利用学校医学专业优势,组建禁毒、艾滋病防治、义诊等主题实践队伍,走进黔南红色地区开展医学关怀活动,让大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增加对红色文化的了解,还在实践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认知自身存在的不足。非物质资源一般是将历史中存在的实物、发生的事提炼升华成精神内涵。在校内,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利用黔南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身边生动的红色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内容更加贴近学生。例如,把邓恩铭的思想,红军长征过黔南,冷少农、萧国宝等革命英雄的事迹,板寨会议、猴场会议精神等与课本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黔南州以红色文化为背景,编辑出版了《老红军肖德昌》、《猴场会议资料汇编》等大量的红色文化书籍,这些红色珍宝成为了我们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引导大学生对革命先辈英雄事迹进行学习和瞻仰,从而能够有效加强认同感。

(二)更新红色文化的育人载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红色文化的载体也在更新。例如,红歌传唱不仅仅是对红歌的直接传承,还表现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新红歌;红色旅游发展在传承保护红色遗址遗迹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扩建,增加了红色纪念馆、红色纪念品等新元素;红色经典中的红色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书籍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展现的新方法,这些都是红色文化在传统内容上的创新和发展。新时代的新技术也正在广泛运用到红色文化教育载体中,通过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室,利用VR图片、视频等全景技术,把红色遗址遗迹、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用接近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带来的震撼。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走红以及红色网站、红色游戏的兴起,让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加快,更能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红色文化育人载体的更新不仅彰显了教育紧跟时代步伐,还为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国家富强注入了强大的内在活力。

(三)利用党团组织的育人功能

在新时代,党团组织更应成为融合学习、服务、高效、廉明、先进为一体的组织,要扩大其辐射的范围,把本土红色文化作为党团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全方位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在活动中教育不能只注重过程,而缺乏对活动的反思和升华,需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让大学生在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红色文化带来的外在影响,也能深刻领会到红色文化的内在意义,切实增加活动效果。目前,网络上流传着大量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资源,但资源的严肃性比较高,趣味性不够,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有效联系,党团组织要把本土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管理中,通过邀请红色传承人开展讲座,利用社交平台开展互动,广泛交流意见,更好地发挥桥头堡作用。学生社团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桥梁,可以发挥出学生干部的理论辐射和引领作用,把新思想、新精神快速有效地在学生群体中宣传,组织覆盖面比较广泛的红色文化活动,进一步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帮助同学们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四)拓展宣传教育的育人方式

当下的大学生是网上长大的一代,必须牢牢把握学校主流媒体这个主阵地。首先,地方高校要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完善领导小组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为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其次,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主流媒体的作用,提升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深入探索和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宣传教育的新格局,紧跟时代对党的最新精神进行宣传教育,把本土红色文化最新的发展动态及时宣传出去。宣传教育绝对不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持之以恒,形成常态化,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提升红色文化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影响力度。例如,黔南医专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宣讲活动,邀请邓恩铭烈士、老红军肖德昌、冷少农等革命先烈的后人来学校进行宣讲,他们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用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讲述了革命烈士的一生,充分发挥了红色文化的模范引领作用。最后,红色文化宣传不能只关注对红色文化历史的教育,要把蕴涵在红色文化中的艰苦奋斗、敢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内涵结合大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进行宣传。

例如,黔南医专策划拍摄的学校驻村干部的纪录片《灯光》,该片记录了2018年至2020年,郑雷老师被学校党委选派到荔波县板麦村驻村扶贫,用自己党员的一盏灯光照亮脱贫路上黑暗的感人故事。在驻村期间,郑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当地的父老乡亲,面对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和生病需要照看的父亲,他没有退缩,勇于奉献、敢为人先、舍小家、顾大家,勇担起共产党人的责任,这就是红色文化在当前社会中最好的体现。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在师生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发了极大的反响。通过对身边先进典型的学习,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和亲和力,内心更容易接受,从而引起共鸣,增加教育的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黔南黔南州马克思主义
春日花田映红颜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