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创新研究
——以贵州农村图书馆建设项目为例

2022-11-26赵龙英

岭南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讲堂道德图书馆

赵龙英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图书和文化馆, 贵州 贵阳 550028)

一、问题的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图书馆如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社会新时期建设的铸魂工程,还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2]从价值上来讲,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教育载体,农村图书馆指由政府或社会团体举办的,受政府管理和控制,建立在农村地区,为广大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等服务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它主要包括乡镇图书馆、文化站、村级图书馆及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信息、文化机构。[3]一方面,从个体角度来讲,农村图书馆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为其提供一个获取、交流和传播文化的空间与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尤其是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和文化知识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其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从国家角度来说,农村图书馆可以加快基层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进程,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真正将乡村文化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与全领域之中。因此,乡村文化振兴需以农村图书馆为主要依托,强化农村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图书馆的服务机制,进而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

这就牵涉出几个亟需回答的问题,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图书馆如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目前我国的农村图书馆建设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该采取什么策略?这些问题构成了本文行文的逻辑起点,也构成了本文所关注的议题所在。目前,有关农村图书馆的研究分为三大主题:一是关于农村图书馆建设与文化扶贫方面的研究。域外借鉴如谢紫悦、周金元研究了美国的农村图书馆建设,认为美国农村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得益于政策的完善和相关行业的支持,其发展落脚于图书馆员的再教育和图书馆技术革新,这可为中国农村图书馆建设提供借鉴。[4]闫小斌认为,需要以推动总分馆体系建设为抓手,以镇、村级“图书馆”提档升级为重点,以多元融合发展为手段,以文化治理为突破口,实现农村图书馆建设创新发展。[5]萧子扬使用CITESPACE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相关文献展开全面梳理,揭示了我国文化扶贫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6]二是关于农村图书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的研究。曾少英提出,要将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与文化产业兴旺融合推进,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文化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7]黄体杨、孙笠雯研究发现,农村图书馆可以通过履行保存与传承乡土文化、弘扬国家主流文化、保障与提供文献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和促进社会包容等职能,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和人才振兴以及城乡融合发展。[8]三是关于农村图书馆服务优化路径(对策)方面的研究。张柏林认为,农村图书馆建设可采用“群众点单、按需制单”的图书采配模式,搞好乡村阅读推广、乡村信息服务、乡村文化培训服务是当前农村图书馆服务效能优化的四种路径。[9]陈鹏则提出,要为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财政保障,建立农村图书馆联盟,提高农村图书馆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化图书馆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图书馆运营水平。[10]总体看来,学术界对于农村图书馆建设与文化扶贫、农村图书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和农村图书馆建设优化路径等方面都有学理上的探讨,也有学者引用个案对前述某个问题进行了初步调研。但依托省级课题,以一个省为研究对象,选择代表性的县乡(镇)进行调研,对农村图书馆如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模式进行提炼以及服务路径如何优化方面,却鲜有研究成果,这为本文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本文尝试以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对贵州三市三县五乡镇调研的农村图书馆建设项目为例,在田野调研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农村图书馆的现实问题,给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以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二、贵州农村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既有服务路径的现状调查

(一)安顺市轿子山镇农村图书馆层层推进式服务路径

安顺市轿子山镇农村图书馆采用了层层推进式服务路径。轿子山镇于2017年得到农村图书馆建设经费5万元,最初由新闻出版局向新华书店授权,而后新华书店与县政府进行对接和付款,乡镇一级负责收书、转交,村委负责接收和归类图书。以轿子山镇大硐口村为例,该村图书馆设在村委会院内,始建于2011年,馆内现有图书4000册,无专门管理人员,由当地村委兼职管理,村委会安排专人负责书籍的入库编码电脑登记、读者借阅回收、图书室清洁卫生等管理服务工作,看书借书的村民较多,有借有还,严格遵守图书馆管理规定。村民来图书馆主要借阅农作物种植类的相关书籍,例如西红柿病虫害的防治等。如若村民需用馆藏之外的书,一般由村办公经费购买后给村民借阅。县文化旅游局也给该村直接提供图书购买资金。层层推进式服务路径来源于纵向垂直管理模式,此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对制定好的计划进行现实的、强有力的推行,便于各级政令顺利实施,尤其是中央、各级地方政府的惠民政策更是如此。轿子山镇农村图书馆的层层推进式服务路径,实现了图书由省市到县到乡镇再到村的统一配发、层层推送,图书的供给有可靠途径,市县、乡镇、村组三级图书馆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可以说,这一服务路径的采用与推广在农村图书馆发展初期尤其重要。

(二)贵阳市燕楼镇农村图书馆村校合作式服务路径

贵阳市燕楼镇农村图书馆始建于2009年,其中部分农村图书馆采用村校合作式服务路径。如摆古村、噶多村和谷蒙村的农村图书馆,由于原定馆址与当地小学距离较近,所以直接把图书馆建在小学里。这一方面是因为基层政府面对乡村社会千头万绪的工作或事务疲于应付,能够甩手其他组织来承担农村图书馆相应工作,那是求之不得,加之地方财政赤字严重、难以为继,农村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与当地具备农村图书馆开办条件的中小学合作就成了基层政府解决农村图书馆服务提供的实施方案之一;另一方面因为当地乡村中小学办学资金紧张,图书馆藏严重不足,但中小学可以提供足够的图书馆藏上架登记、借阅、管理和卫生等相关服务的人力资源。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燕楼镇政府与各村委及村中心小学达成合作协议,由镇政府负责筹措资金、文化主管部门负责购买和提供书籍,由各村委委托村中心小学从事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村中心小学派专人负责图书的编码登记、图书分类摆放、借阅回收、图书报损和图书室清洁等工作,并且镇政府文化部门农村图书馆分管负责人会定期不定期检查图书服务情况,检查时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必须陪同,中心小学图书馆负责人需要就该段时间农村图书馆提供服务的相关情况进行简要汇报,并提出需要上级协助解决的问题。这既方便了学生、教师看书,也有了专人管理,避免图书因无专人管理导致的缺失和损坏等现象,实现了农村图书馆村委与中心小学的有机合作模式。

(三)长顺县鼓扬镇农村图书馆教育供给式服务路径

长顺县鼓扬镇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始于2003年的村级书屋,图书来源于办公室收集藏书、民间捐赠和政府购买等方式,一般由村委兼职照看管理。鼓扬镇农村图书馆的特色之处在于其与道德讲堂连在一起,实行的是典型的教育供给式服务路径。道德讲堂首先由江苏常州市钟楼区试点开始建设,于2009年11月由中央文明办在全国大力推广,是一个向全社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以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倡导敬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的美德与传统文化。各地各单位举办的道德讲堂形式多样,如小品、情景剧、评弹、说唱等,尽可能使活动深入人心。鼓扬镇农村图书馆的道德讲堂每个月举办一次,内容有所突破,包括“六月六”民族文化艺术节、精准扶贫知识有奖问答大会或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查漏补缺工作群众会等。“六月六”本属于当地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节日,俗称“六月街”“六月桥”,村民穿新衣,女性着盛装,上街去各处享受贵州焦屑炒面的美味,节日热闹气氛胜似过小年。在汉族文化中,“六月六”也有其特殊含义,据传宋真宗赵恒于某年六月六日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六月六”还是中国远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的生日。当地文化站的干部通过查阅典籍,将汉族节日文化与少数民族节日文化进行有机融合,节日当天由农村图书馆在馆址周边或热闹的街头建立展板进行文字宣传,为少数民族节日注入新鲜的文化内容,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新鲜感,而且提升了节日的文化档次。而精准扶贫知识有奖问答大会或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查漏补缺工作群众会之类的活动都形成了规定动作,提前通知并定期开展。鼓扬镇农村图书馆之所以采用道德讲堂的教育供给式服务路径,是因为一方面让更多的村民知道村图书馆,了解村图书馆,吸引更多的村民来村图书馆看书,满足村民的多层次、多领域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也为村民提供方便,听过道德讲堂后就可以去村图书馆看书,可以逐步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以鼓扬镇格道村农村图书馆为例,该图书馆现有藏书3000册,道德讲堂采用现场讲座和远程教学的方式,对村民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农业养殖知识和农业技术技能培训。这也是当地农村图书馆道德讲堂的一种发展路径创新,通过硬件培训加远程教育培训模式,促进了当地养殖产业的发展,使村民获得了更高的收入。

三、农村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及成因分析

(一)层层推进式服务路径难以满足公益性需求

经调研,农村图书馆层层推进式服务路径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官方文件中关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内容规定不健全。根据调阅的贵州省三市三县五乡镇的部分官方文件,发现关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文件不多,每个市、县关于农村图书馆的部门发文多为每年度一份,乡镇与此有关的汇报材料也是每年度一份,且部门发文一般只要求数量而不要求内容质量,这变相导致农村图书馆建设更多是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不仅如此,农村图书馆资金投入大且效益不显著,而现行的基层干部考核指标基本不涉及对于农村图书馆建设维护方面的过程或结果的考核,一些乡镇更乐意投资经济效益高又有利于干部考核的工程,使得乡镇文化事业发展进度缓慢。其次,层层推进式服务路径导致多数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流于形式。在调研中发现,80%的农村图书馆只有崭新的馆舍却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身兼多职的图书管理员往往为了应付各级各部门各项工作繁琐的考核检查而闭馆时间较多,平时不开馆、只有当领导检查时才开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调研中甚至发现,前述三县五乡镇有4个图书馆罕见开放,图书馆正常运作都很困难。最后,农村图书馆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社会参与程度不够。在农村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主要依赖的是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援助非常少,只是以零星书籍和少量资金的方式捐助,且只在图书馆开馆之际获得,之后得到的社会捐助就非常有限。这是由于农村图书馆是一项长期而又需要不断投入的公益性事业,农村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重视加以保障,但政府并没有出台社会长期参与援助的政策措施,导致农村图书馆层层推进式服务路径严重受阻,难以满足公益性要求。

(二)村校合作式服务路径难以做到因地制宜

从要求上来看,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需要各地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不同地区的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譬如,通过农村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发挥好乡村文化的资源优势和创造性禀赋,将乡村传统服饰、手工艺以及渲染技术等具有生产性质和市场潜质的文化内容发展起来,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文化富民的多元价值作用。但从调研结果发现,农村图书馆的村校合作式服务路径常常难以做到因地制宜,比如燕楼镇摆古村的村委与中心小学合作只是一种服务模式,图书仍然是县级财政购买,新华书店下发,与每个农家书屋藏书都一样,多为成人小说、地区报纸、党报党刊和农业科技图书,不适应少年儿童阅读,且农村小学、乡镇中学图书馆大部分只为教师服务,据调研数据显示,只有20%的学生通过学校图书馆阅读图书。不仅如此,调研进一步发现,因为小孩子容易损坏图书而其父母不愿意承担责任、理赔困难等原因,一些农村图书馆并不对少年儿童开放。村校合作式服务路径既缺乏适合少年儿童成长的文化娱乐场馆建设,也缺乏培育少年儿童兴趣的各类馆藏图书,更没有图书服务的宣传和相应的服务机制。当然,这属于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空心化、文化教育资源过度向城镇集聚的负面连锁反应导致的必然结果。更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农村图书馆与高校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专项合作,高校理论知识学习与农业技术推广总是分开的两张皮,难以有机结合,跨系统的村校合作式服务路径还有待进一步开展和完善。

(三)教育供给式服务路径往往政府管控过多

如前所述,贵州部分乡镇的农村图书馆采用了道德讲堂类型的教育供给式服务路径,基于研究团队对基层分管干部和具体负责人员的深度访谈,证实该模式的服务路径存在着政府管控过多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道德讲堂教条化和形式化浓重,实效不高。一方面,道德讲堂这类教育供给式服务路径发展数年,已经有了一些规模,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部分教条化的形式主义教化活动过多过频,在乡风文明或乡村文化传播中没有起到应有的实效,或者说,资源投入多,实体性文化作品产出少,教育供给式服务路径建设正逐渐变成一项任务指标必须完成,影响其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一些“道德讲堂”的授课人与参与者综合素质高低不等,也导致了活动效果的降低,甚至有些活动成了“走过场”。第二,部分基层政府对程序细节管理繁琐,致使发展动力有限、村民参与度降低。基层政府既是文化公共资源的分配者,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掌舵者,拥有整合和使用社会公共资源的权力,政府的强大力量能够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和类型的规范,但是一旦政府部门干预过多就会降低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导致教育供给式服务路径整体发展动力不够。第三,部分基层政府干预下的乡村道德模范评选机制也存在问题。教育供给式服务路径建设主要是通过人民群众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来体现,道德模范的评选结果一般也是通过人民群众推举自己身边的普通群众来完成。[11]某些体现良好风尚的典型事迹千篇一律、过度包装且宣传过繁过滥,使一些民众感到厌烦,自然失去传播效应。就村民而言,身边的道德模范所拥有的先进事迹恰恰可能是对他们帮助很大的另类典型“事迹”,譬如返乡青年创业成功并协助、带动亲戚朋友致富或者解决乡邻就近就业的生动案例,再如善于化解家庭或邻里矛盾、促进邻里友好相处的平凡事迹等等,都会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宣传得法,还会产生涟漪效应。而且,在部分农村地区,道德模范候选人推荐成了村干部或基层干部的特权,村民代表只是表决机器,现场投票也是设定的候选人来选举,而现在又流行在网上投票选道德模范的做法,使得候选人私下拉票成风,把乡村道德模范办成官方主导的“选拔赛”“拉票赛”,这就严重弱化了道德模范选拔的公正性、代表性、典型性和影响力。

究其根源,一是当下行政大环境使然,强政府模式的层层传导使得部分基层政府从认知、模仿到行为,“内部性”与政府扩张①趋向严重,从资金筹措、道德讲堂基础设施提供、讲堂开办形式、场次和内容等方面全盘干预;二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层层加码、开会迎检的压力型体制,使得部分基层干部千头万绪都必须亲力亲为,凡事留痕以保“不出事”,严格审查道德讲堂内容甚至检查听众来源;三是新时代的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又一个高潮,宣传党的政策、党风廉政建设、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等等硬性要求,使得由基层政府主导的道德讲堂常态化、模式化和官方化,民间力量或民间元素很难融入,必然影响农村图书馆教育供给式服务路径的绩效。

四、农村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创新

(一)形成“图书馆基金会+政府+农村图书馆”式服务路径

农村图书馆建设的过程是公共空间与社会伦理双重构建的过程。[12]农村图书馆光靠政府的单打独斗无法取得好的效果,有必要借由市场化的手段来扩大投资规模、增加资金投入,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等大众力量积极投身于农村图书馆的建设,从而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比如,政府与图书馆基金会合作。图书馆基金会资助弱势群体,具有长效性、公益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我国农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实际上,一些图书馆基金会已与基层政府合作,以独立或资助其他配套项目图书馆的模式资助我国贫困地区图书馆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譬如安顺市镇宁县的宋庆龄基金会镇宁儿童图书馆,在建馆初期就得到了宋庆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因此,十分有必要大力推动图书馆基金会的发展,使我国农村图书馆得到更多资金支持。为了提高图书馆基金会稳步投身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积极性,基层政府需要构建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图书馆基金会参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激励措施,比如制定一些对其减免税收的政策,形成“图书馆基金会+政府+农村图书馆”式服务路径,从而达到乡村文化振兴的目的。

(二)创新“农村图书馆+高校”合作式服务路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共有2286所,总体藏书6.4亿册。[13]高校图书馆藏书种类丰富、设施精良,如果能够加入基层文化服务的行列中来,可以使农村图书馆的总体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充分发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作用,特别是让农业类高校、综合性大学内设的农业类院系和农业职业技术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参与到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来,更能够提高农村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农业类高校、农业类院系、农业职业技术高等学校的图书馆里关于农业技术类的图书与农业技术类的讲座、培训等,可以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从而实现“农村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新型农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之目的。近年来,我国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信息资源高速增长,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和数据库建设水平也在快速提升,村校合作长效发展的有效路径就是村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基层干部也可以利用农村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共享信息资源来武装头脑,用知识、用信息、用智慧去建设农村精神家园,特别是农业类高等院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平台,对于村民或基层干部查询、学习与农业相关的技术信息大有裨益。

基于此,一是建议进一步开放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立农村中小学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共享机制。创新农村中小学图书馆、乡镇图书馆管理模式,整合农村教育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与文化部门相合作,以共同建设中小学图书馆和农村图书馆。就这点而言,各级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有力举措,明确政策方针的总体导向,落实城乡图书馆整体资源的统筹整合发展,推进农村图书馆的整体协调式发展。二是建议高校图书馆与农村图书馆合作形式多样化。不同的地区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如创新某市儿童图书馆和某小学图书馆合作机制,创新某农业类高校、某综合性大学内设的农业类院系和某农业职业技术高等学校与相应村镇的农村图书馆合作机制,或者创新某普通高校图书馆与县级图书馆合作机制。

(三)建立“总分馆”式服务供给模式

农村图书馆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积极搭建信息资源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总分馆”式服务供给模式。在横向上,如上所述,农村图书馆打破行业壁垒进行文化教育联盟,推动省内各所高校图书馆与多个公共图书馆结成共建单位;而在纵向上,农村图书馆应与县级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式的建设管理模式相适应,在各个试点市、县设立分馆,统一配书、统一编目、统一服务标准,让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能够无障碍地流动起来。由于我国的图书馆是层级式设立的,包括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馆。从纵向来说,建立“省(市)图书馆+县级图书馆+农村图书馆”的“总分馆”式服务供给模式,可以让省(市)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下沉到农村图书馆,丰富村民的阅读资源。此外,建设“某市级儿童图书馆+村小学图书馆”的服务供给模式,可以为乡村儿童提供阅读保障,提升全民阅读能力。这种“总分馆”式的服务供给模式,不仅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与农村图书馆的合作机制,以便于在统筹合作的各项工作中加强领导和监督,促使其长效发展,还要求政府完善各项财政支撑制度,加大村校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和优化财政资源的使用结构。

(四)优化“农村图书馆+道德讲堂”的服务路径

“道德讲堂”是“我践行、我参与”的互动、开放性模式,改变了过去 “你说我听”的灌输性模式,充分体现了生活化、大众化的“我的讲堂我做主”的特征。[14]因此,解决基层政府干预道德讲堂过多的有益做法,就是把 “道德讲堂”与农村图书馆有机结合,并将其搬到人口密集的老百姓家门口,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让道德讲堂更接地气,逐步让有榜样示范作用的村民现身说法,成为道德讲堂的“座上宾”,从而让道德讲堂内容产生化学反应,让更多村民走进道德讲堂。通过普通老百姓“现身说法,讲自己讲他人”的形式,把社会、集体、个人与家庭的道德理念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活灵活现地讲出来,把抽象理论化的道德理念通过多样化的叙事说明方式表现出来,促进不同道德模范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让更多的家庭去模仿、学习。二是让讲堂走进田间地头,且产生实效。真正将“送书下乡”活动通过“图书进村、文化进社区”来实现,在道德讲堂开办的同时,因地制宜制作并分发居民喜闻乐见的知识小册子,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活动开展、榜样示范和宣讲,逐步引导和培育乡村社区公共精神,在乡风文明上产生实效。三是举办形式灵活多样,减少行政干预程度和频率。道德讲堂要丰富举办形式,剔除官僚主义做派和形式主义报告会的繁文缛节,一方面给基层政府减负,另一方面让基层的政社关系、干群关系得以良性互构。四是公开道德模范评选条件,严格评选程序,并把选择权交给乡村社区居民。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动员好乡村社会,有机、恰当融入社会组织多元的协同力量,真正实现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的乡村文化治理体系。

(五)构建“农村图书馆+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机制服务路径

农村图书馆要发挥其存储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收集当地的口述历史、民风民俗的记载及传承人的传家之宝等文化作为镇馆之宝,为当地的民风、民俗及传统文化做贡献。实际上,“农村图书馆+传统文化”的创新过程就是文化价值再生产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融合创新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创新:一是服务思路的创新,二是服务理念的创新,三是服务方法的创新。一般而言,培育乡村文化价值不仅需要给予文化充足的生长空间,包括增加农村图书馆服务人才,技术和资金资源的适当投入,广泛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现文化魅力等,也需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活化文化传播形式,创新文化传播载体,使其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建设进程服务。除此之外,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农村图书馆开始将科技创新元素引入到体验性的旅游项目之中,如田园小火车、3D麦田漂流记、VR油菜观赏、机器人麦田守望者、稻田声光电艺术、温室农业、太空农业、体感植物等新一代休闲农业产品,可以让游客体验多元的农耕文化,推动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进一步来讲,构建“农村图书馆+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机制不仅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赋予其时代的新内涵,还有利于农村图书馆转型与创新,盘活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形成当地的地理文化标识,进一步推动地方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注释:

①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是公共选择理论中讨论政府失灵的核心概念。简言之,“内部性”就是指政府部门以部门利益取代国家利益,官员以私人利益取代公共利益;政府扩张就是指政府官员为了显示自己所在管理岗位的重要性,往往倾向于申请更多的部门公共预算,设定更多的内部职位,以管理更多的下属。

猜你喜欢

讲堂道德图书馆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红领巾,好榜样!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图书馆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