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治疗盆腔炎的进展分析

2022-11-26黄春慧

今日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盆腔炎抗菌症状

黄春慧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穿山中心卫生院,广西 柳州,545107)

盆腔炎是临床发病风险较高的慢性疾病,是指女性的卵巢、子宫等生殖器部位发生炎症性病变,炎症常发生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1]。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易出现迁延转变,造成病情加重,亦或转变为慢性盆腔炎,病情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较大,引发疼痛甚至不孕。有研究显示[2],盆腔炎反复发作造成输卵管炎性不孕的比例高达40%,出现慢性盆腔痛的患者比例为60%,并增加卵巢交界瘤的发生风险。该疾病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造成影响,并增强社会及家庭的负担。中医记载中并无“盆腔炎”之名,而根据其临床症状,可见于“带下病”、“经病疼痛”的病症中,与现代医学中的产后感染等症状表现存在相似之处。本文就该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展开综述,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盆腔炎的发病诱因大多是由于感染所引起的,病因包括内因及外因两大因素,内因有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外因有手术创伤及外邪侵袭等。急性盆腔炎的发病诱因包括;流产及分娩等妇科手术引发。郝静[3]等认为体内湿热、湿热毒邪是引发疾病的主要病因。张静霞[4]等认为慢性盆腔炎病机为气虚血瘀、湿毒内蕴,治以活血化瘀解毒。王卓媛[5]等认为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原因是肾、肝虚弱,因此在补肾调周治疗时,需注意辨别肝肾不足,调周中有所侧重。

2 盆腔炎西医治疗

盆腔炎主要包括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炎症会局限于一个部位,也会同时发病于多个部位、该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且严重。若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检查指标不确切,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增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的发生风险,严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该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及腰骶部酸胀痛,行妇科检查时显示宫颈及阴道充血,分娩物为黏液脓性,部分会携带严重异味,宫颈举痛,活动受限,双侧附件增厚或触及包块,有明显的压痛,甚至出现腹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升高、C 反应蛋白升高等,该疾病以腹腔镜诊断为金标准。早期诊断并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保护女性的生育能力意义重大。有研究显示[6],微生物感染是该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临床常采用抗菌药物予以患者治疗,用药遵循四大治疗原则:及时性、经验性、广谱性及个体化。最合理的抗菌药物的选择以患者药敏结果为准,但是在现实临床中,因病情原因在未得出检查前则需采用药物治疗。因此经验性选择为治疗的重要原则。盆腔炎的致病病原体通常是由多种细菌的交叉混合感染。其中最重要的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其他病原体包括厌氧菌、链球菌、需氧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经验性选择时需包括多种病原菌,多以广谱抗菌药物为主,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盆腔炎抗菌药物的使用包括23 种,其中包括抗厌氧菌药物硝基咪唑类及克林霉素[7-8]。抗菌药物的最终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及药敏结果而决定。此外,症状严重时需采取手术治疗。采取西药治疗药物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挥药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加重,但“治标不治本”。且抗菌药物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不仅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由于药物无法达到病变部位发挥药效,易使病灶残留,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此后一旦发生宫腔操作不谨慎、炎症期出现渗出液吸收不及时等原因,极易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持续引起粘连。此外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会产生耐药性及二重感染,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且复发率显著增加。

3 盆腔炎中医药物治疗

中医古籍中无该疾病的病名,而根据其病情特点,可见于诸多疾病中,如“带下病”、“妇人腹痛”等。在《中医妇科学》“妇人腹痛”中指出,“妇人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会出现小腹疼痛,部分存在腰骶部疼痛”。此即类似于西医学的盆腔炎、子宫镜炎等病症引起的腹痛。因此,将“妇人腹痛”作为该疾病的中医病名。妇人腹痛的病机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通则痛;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9]。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特点,遵循同病异治原则。中医对该疾病的治疗方式简单、疗效显著、治疗彻底、无耐药性,且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中医治疗不仅能使患者的免疫力增强,且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软化粘连组织。中成药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风险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疗效确切。朱翠萍[10]等研究显示,采用花红片与妇科千金片治疗盆腔炎的总疗效分别为92.00%和86.00%,疗效理想。费冬[11]等采用妇科千金胶囊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总疗效为89.00%。周史思[12]等通过总结治疗该疾病的常用中成药:妇平胶囊与妇乐颗粒常用于热毒炽盛证,妇炎康复片常用于湿热郁结证;桂枝茯苓胶囊常用于寒湿凝滞证。针对中药饮片治疗盆腔炎,清热利湿类-猪苓、茯苓、贯众;化瘀止痛类,白芍、苍术;消痈散疖类-蒲公英及败酱草。汤剂根据在证型选用四妙丸、清热调血汤、盆腔清解汤、桂枝茯苓丸及二藤汤等为基础化裁。赵艳[13]等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对于湿热瘀结选用四逆散、忍冬藤、三棱及金铃子散合四妙丸;气滞血瘀型选用血府逐瘀汤;气虚血瘀型选用丹参、山楂;血瘀肾虚型选用六味地黄丸。中医除内服治疗外,还包括外用药,方式包括多种,如外敷、栓塞、熏洗及灌肠等,用药量与内服用药相比较少,能使药物直接渗透入病变部位,起效快,药效作用持久,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对肝肾的毒副作用,患者易接受,显示出中医疗法的优势。曹正珺[14]等观察发现,二联疗法及三联疗法在该疾病治疗的中的应用疗效显著,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和84.00%。

4 盆腔炎中西医联合用药

将中西药联合应用于盆腔炎的治疗中,疗效叠加,优势突出。中西医联合用药,根据中医辨证及西医辨病的思路加强全身及局部用药,是辨证与病变结合,各取所长,相辅相成;急性期以西药治疗为主,缓解期以中医治疗为主,可使疗效显著上升[15]。吴冰[16]等研究发现,将中西药联合应用于盆腔炎的治疗中,总有效率高达92.00%。李静文[17]等该疾病患者联合使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及克林霉素实施治疗,再以中药辅助治疗,总疗效为98.00%。李晓平[18]等通过研究证实,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总疗效为95%,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疗效。多项研究均显示,中西医联合应用,在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疗效及降低复发风险等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在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

5 小结

盆腔炎属于临床妇科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且危害严重。未彻底根治及复发风险较高是当前临床需解决的问题。尽管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研究包括诸多项,并得到较理想的成果,但需注意的是,中医注重辨证论治,需根据疾病证型特征选择要方,目前虽有对于盆腔炎不同分型的中成药可供使用,但无法应用于所有证型患者的治疗中,此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及饮食习惯的变化,盆腔炎的病机及病程也在发生变化,所以现有的中成药无法满足当下临床需求。因此,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探索研发实效性高且疗效持久的中成药剂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盆腔炎抗菌症状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