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状疱疹物理治疗的进展

2022-11-26李汉成

今日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红光激光治疗带状疱疹

李汉成

(南宁市武鸣区更昌医院,广西 南宁,530100)

带状疱疹是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一类感染性皮肤病。患者有前驱症状表现为类似感冒,如乏力、纳差、低热等,随后出现一系列皮肤症状,如灼热或灼痛、水肿性红斑、水疱等,持续时间为1~5d;水疱簇集样分布,粟粒至黄豆大小,水疱间皮肤可正常,疱壁紧张,疱液澄清,沿着神经单侧分布,疱疹局部伴有阵发性刺痛,触碰加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文献报道指出[2],全球带状疱疹发病率为3~5/1000人年,伴随着年龄增加则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最终10%~20%患者伴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目前西医治疗上多采取止痛药物治疗,多数患者一旦停止服药则症状反复发生,影响后续生活质量水平。随着近些年来物理治疗被广泛用于临床,超声波、微波、低强度激光治疗等均显示出显著成效。文章就带状疱疹物理治疗进展情况分析,现报道如下。

1.带状疱疹发病机制

(1)外周敏化:上述是指神经损伤会引起初级神经元改变,并对生理学、神经化学造成影响,促使外周神经敏化。上述神经信号进行扩大,并引起相邻神经元受到影响。(2)中枢敏化:当伴有神经损伤,此时脊髓及其相关痛觉神经会因兴奋引起异常,且疼痛信号扩大,对其病理现象上表现为神经元自发放电活跃、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对阈上感觉有所增加等。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2-δ亚基及钠离子通道上调、细胞坏死及神经元功能损伤,均是脊髓及其相关痛觉神经结构及功能改变。而上述损伤在临床上表现出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及自发性疼痛。而痛觉超敏经过Aδ及Aβ低阈值受体并引起脊髓、相关痛觉。对其分析指出,中枢敏化所致带状疱疹主要原因为:①炎性反应: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作用下,增加神经系统兴奋性、敏感度。②去传入:中枢神经去传入现象是指初级传入纤维变化所致,去传入甚至会引起一系列影响,如中枢神经兴奋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2.治疗措施

物理治疗作为当前常见一类治疗模式,包括声、光、冷、热、电、力(运动和压力)等物理因子进行治疗,作为一类非侵入性、非药物性治疗并恢复机体原有生理功能,针对人体局部及全身性功能障碍及病变。物理治疗作为现代、传统医学中重要一份子,物理治疗中以各种物理因子(声、光、冷、热、电、磁、水等)为主要手段,又称为理疗,当前常见类型包括红光照射、分散式体外冲击波、激光、介入治疗等,现就对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以下分析:

2.1 红光照射 红光穿透力较强,将其作用于患者局部病灶位置,可有效促进照射部位微循环,达到调节神经末梢轴突,形成神经髓鞘目的。同时,红光照射治疗下,会降低病灶组织中5-羟色胺浓度,发挥显著镇痛消炎目的。研究指出[3],口服中药基础上联合红光、针刺治疗,相比较对照组,其整体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且疼痛评分降低,住院时间缩短。研究指出[4],对红光照射疗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分析指出,并选择生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 等水平得出,红光照射下,患者疼痛程度缓解,且炎症指标显著降低,表明红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

2.2 分散式体外冲击波 分散式体外冲击波临床治疗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等优点,近些年来被广泛用于相关疼痛性疾病治疗中。依据临床试验证实,对其相关机制分析得出,可有效促进疼痛部位P 物质释放,减少非髓鞘神经元数量、刺激局部微循环等。研究指出[5],对不同频率分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分析得出,体外冲击波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但不同频率所致疗效存在差异性,其中效果最佳为10Hz,不会引起神经损害、副作用。研究指出[6],采取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评分,且无明显副作用,为临床无法系统用药带状疱疹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2.3 激光 (1)半导体激光:半导体激光作为一种低功率复合激光,多采用830mm 和980mm 复合而成,对其生物学效应分析上,以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机体免疫力。半导体激光经局部皮肤并促进治疗区域组织内释放咖啡样物质,并发挥镇痛作用[7]。且应用过程中,可扩张血管并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发挥消炎、止痛、消肿及抗菌效果。而激光治疗上,可依据患者病情状况,选择大小探头、功率,对功率调整上,应当遵循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吴立民[8]研究指出,半导体激光联合治疗下,患者止疱、止痛及结痂时间显著缩短,而带状疱疹后遗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整体满意度上升,对其结果分析得出,作为一类治疗效果好、安全性能高及治疗时间短、无副作用治疗方式。(2)氦氖激光:20 世纪60年代末被广泛用于临床,作为一类低能量激光,且组织穿透深度高达10~15mm,照射过程中并不会引起组织损伤,且对机体产生刺激作用。作用机制分析得出:输出高功率高波段光线,透热组织深,穿透性强,发挥消炎、消肿及止痛效果,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从而降低炎症,改善局部微循环及组织代谢,利于细胞再生、组织修复。同时,氦氖激光特点为无侵袭性、安全性高及操作简便,被广泛用于临床之中。研究指出[9],对收入带状疱疹84例患者研究得出,氦氖激光辅助治疗下,可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疼痛感,且整体睡眠改善,提高生活质量。(3)低强度激光治疗:低强度激光归为一类无创、无痛治疗模式,以激光形式下,并发出低能量红光、红外光,其所发出低水平红光、近红外光功率密度低于消融、切割、热凝固组织其他形式激光治疗。刘尧,陈立平,熊苗苗,等研究指出[10],低强度激光治疗下,可降低带状疱疹发生,且早期应用整体效果显著,疼痛、皮疹严重程度显著降低。

2.4 介入治疗 经皮电神经刺激:美国物理治疗协会对经皮神经电刺激定义:皮肤进行无创、安全电刺激,上述疗法开展下,应用双电极将低压电流经皮肤对神经末梢产生吻合低频、高频电刺激,并节段性抑制治疗区域,刺激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并达到缓解疼痛目的[11]。汪道忠[12]研究指出,经皮点神经刺激联合治疗下,患者疼痛、睡眠干扰等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周围神经刺激:超声引导下对周围神经放置导线,电流激活刺激并覆盖疼痛区域,并发挥作用。作为有创操作,尚未有对难治性带状疱疹进行外周神经刺激对比研究。但部分研究指出[13],带状疱疹患者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下,可显著减轻疼痛及睡眠功能状态等。热射频和脉冲射频:1997年首次提出脉冲射频并用于治疗疼痛,并成为一类新型疼痛管理手段,脉冲射频不损伤神经组织下,短时间内向神经组织输送射频电频。而脉冲射频为热射频一种改进,不超过42℃温度下,予以脉冲能量波并产生电磁场,组织温度在间歇时间内局部弥散,减轻神经损伤后疼痛[14]。作为一类侵入性手术,被用于局部血肿、感染治疗,如神经损伤、感觉障碍。孙青,康新国[15]研究指出,脉冲射频治疗不同时期带状疱疹安全有效,不同时期带状疱疹疼痛得以缓解,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应用剂量。

3.小结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带状疱疹等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带状疱疹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因疾病所致疼痛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成为患者就诊主要原因。目前对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上首要措施为缓解局部疼痛,进而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早期进行干预及治疗,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所致疼痛感。对带状疱疹患者而言,系统药物治疗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带状疱疹治疗上,寻求一种非全身性药物治疗成为当前迫切解决问题。物理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正好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早期规范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基础上,依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物理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局部疼痛,促进病情恢复,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红光激光治疗带状疱疹
眼睛的激光治疗
发红光的蔬菜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肾移植术后泛发性扁平疣1例
先锋引领致富路
——记嘉荫县红光乡燎原村党支部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