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热性惊厥病因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2-11-26陆绍丰

今日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热性病史癫痫

陆绍丰

(田东县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531500)

热性惊厥指的是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良好与正常,在无确切颅内感染与无热惊厥发病史而发生的一种惊厥情况,主要是因非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所诱发的大脑皮质神经元骤然异常放电情况,是一种小儿期由于体温上升引发特殊癫痫综合征,是常见于临床儿科的一种急症,临床具有患儿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骤然发生强直性、痉挛性及非自主抽搐等表现,常合并骤然性高热与意识障碍[1-2]。热性惊厥属于年龄相关性疾病,常在6 个月至3 岁婴幼儿中发病,其通常在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或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时发病,当体温骤然升高时骤然发生惊厥,但排除中枢神经系统、颅外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疾病导致的抽搐[3-4]。大部分热性惊厥均为良性,长期热性惊厥会引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严重甚至对患儿智力发育构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患儿记忆学习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对患儿、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严重负担,若小儿热性惊厥能及时诊断与治疗,能有效改善其治疗与预后效果[5]。对此本文针对小儿热性惊厥病因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展开分析,主要综述内容如下。

1.热性惊厥病因

1.1 感染 合并感染流感病毒A 的热性惊厥患儿最高体温明显高于未合并感染流感病毒A 患儿,且患儿开始惊厥前发热维持时间也相比较短;其次,热性惊厥发病及复发与患儿感染了人类疱疹病毒6 型存在极大关联;此外,热性惊厥首要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感染了肺炎球菌,且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嗜血杆菌等也与热性惊厥有密切关联[6]。

1.2 遗传 热性惊厥有极为显著的遗传性,至今为止,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的普及应用,已能对热性惊厥候选基因位点进行有效的定位;另外,单卵相比双卵双生有更大几率共同患上热性惊厥,而父母双方有热性惊厥发病史的儿童其热性惊厥发病可能远高于双亲中其中一方存在热性惊厥发病史的儿童[7]。

1.3 血液离子水平 通过对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水平进行检测后发现其血清钠、钙及钾水平较为低下,但血糖与血铅水平明显偏高;其次若患儿首发热性惊厥,其血浆铁蛋白明显偏低;此外,热性惊厥的发生与低血钙、低血镁有较大关联,低钙会诱发患儿发热与热性惊厥,或原本在患儿体内存在,因发热而引发热性惊厥[8]。

1.4 免疫 对于热性惊厥的发病与免疫机制的关系当前尚未完全明确,但热性惊厥发生、发展与免疫功能异常存在一定关系。热性惊厥使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 水平明显下降,使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上升,使CD4 细胞降低,使CD8 细胞上升,相应的使CD4 细胞/CD8 细胞比值下降[9]。儿童在接种腮腺炎、百日破、风疹及麻疹等疫苗后会加大热性惊厥发生几率,为此接种疫苗同样是热性惊厥病因。

1.5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引发小儿热性惊厥的高发原因之一,一旦机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便会导致体温突然升高而发生高热。而小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极易引发诸多症状,一旦引发阵挛性抽搐等诸多并发症便极易诱发热性惊厥。

1.6 发热 婴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脑细胞结构较为简单,其功能分化及树、轴突分支不全,未完全形成髓鞘,大脑皮质抑制功能较差,一旦遭受高热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兴奋极易扩散诱发抽搐而出现热性惊厥[10]。该病先出现发热后出现惊厥,为此人们通常认为是发热诱发的惊厥,这是因发热会对神经细胞代谢构成影响、加大机体耗热量,高热又能使中枢神经处于过度的兴奋状态,大脑神经元出现异常放电,导致剧烈爆发电化学,并向大脑边缘系统与大脑两半球传导,继而出现惊厥。

2.热性惊厥诊断

当前临床在热性惊厥的诊断方面尚存在较大争议性,国内对热性惊厥的诊断条件有如下几点:1.初次发作年龄在6 个月至3 岁。2.惊厥同时合并发热表现,且发作期间体温>38℃。3.无热性惊厥既往病史。4.无器质性、颅内感染、代谢性障碍所致的惊厥。而国外针对热性惊厥的定义为初次发作年龄在6 至60 个月儿童,无代谢失衡、颅内感染及既往热性惊厥病史[11]。

2.1 单纯热性惊厥 单纯热性惊厥患儿通常有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表现,部分患儿也有肌阵挛与失神表现,其次患儿发作时间通常在数秒及10min 左右,部分患儿在发作后可能会出现短暂性嗜睡。通常而言患儿在热性惊厥后除了原发疾病外,其他均恢复正常,无神经系统相关表现,且患儿在一次的发热疾病期间,通常只发生一次,少数患儿会发生两次[12]。大部分患儿在后续发热期间可能会发生热性惊厥,且大多数患儿再次发作通常在初次发作后1年内。

2.2 复杂热性惊厥 复杂热性惊厥患儿发作年龄通常在6 个月以下或6 岁以上,体温<38℃,其主要发作形式为部分性发作,并在24h 内复发频次>1 次,惊厥发作时间>15min,患儿在发病期间存在脑损伤、脑发育不全及智力低下等中枢神经异常现象,在退热后的7d 内脑电图还具有异常现象[13]。

2.3 癫痫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含复杂热性惊厥、直系亲属中具有癫痫既往病史、初次发生热性惊厥前便具有神经系统发育延缓或异常现象。

3.热性惊厥治疗

及时退热、止惊、对原发疾病展开治疗及对复发进行积极预防是热性惊厥治疗的首要原则。

3.1 发作时的抢救 对于热性惊厥患儿可静脉推注地西泮(生产厂家:山东威智百科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ml:10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2949),应用剂量依照患儿体重每次每千克为0.3~0.5mg,需缓慢实施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保持在1mg/min,直到患儿惊厥停止,应用地西泮时每次应用最大剂量不可>10mg,在必要时可在30min 后再次应用[16]。若在对患儿实施静脉推注时具有一定困难性,则通过直肠注入地西泮方式,应用剂量依照患儿体重每次每千克为0.5~1.0mg,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血药浓度。但对于地西泮应用方式当前临床上次在一定争议,有资料表明[14],通过口服方式对患儿应用地西泮能有效降低具有惊厥发病史患儿再次出现惊厥的几率。

3.2 预防热性惊厥复发 间歇性短程给药:间歇性短程给药指的是患儿若发生发热表现及时予以地西泮,通过直肠注入或口服方法,应用剂量依照患儿体重每次每千克为0.6~0.8mg,初次应用剂量可在0.5mg/kg,持续应用至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且稳定范围;此外地西泮间接性口服方式同样能有效降低具有惊厥发病史患儿再次出现惊厥的几率,但患儿在平时可无需持续用药[15]。对患儿采用间歇性短程给药通常是患儿发生如下几种现象:1.热性惊厥发作时间在15min 左右的既往病史患儿。2.具有癫痫危险因素。3.具有热性惊厥2 次以上发病史的患儿。长期持续用药预防:长期持续用药预防指的是患儿每日应用抗癫痫药物,继而有效降低热性惊厥复发频次,同时能有效避免出现脑损伤。患儿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主要是确保患儿的血药浓度趋于稳定状态,可对热性惊厥的复发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19]。对患儿采用长期持续用药通常是患儿发生如下几种现象:1.具有2 次以上低热发作既往病史的患儿。2.具有15min 左右热性惊厥长期发作既往病史或存在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且在应用界限性短程给药后无明显效果或发热到出现惊厥时间过短的患儿[16]。

4.小结

由此表明,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童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为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与理想的预后,应在掌握发病原因后及时有效的予以患儿诊断与治疗。小儿惊厥通一般不会使患儿发生后遗症或发育障碍,为进一步对小儿惊厥的发生、发展进行预防与治疗,使患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促使小儿能够正常成长发育,临床需对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深入研究,为小儿身体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

猜你喜欢

热性病史癫痫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癫痫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热性惊厥首次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