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产教协同育人模式的学习成效影响因素研究
2022-11-25秦立兵
[ 作者简介 ]
秦立兵,男,山东潍坊人,泰国博仁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 摘要 ]
本文对产教融合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及改进的措施,希望可以对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所帮助。在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之下,深入思考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努力探索培养人才的模式,积极地进行改革,构建并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这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近几年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越发得到认可,这种产教模式可以多方进行联动,而且共同培养的机制主要是探索开放型的、多元化的培育人才方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还着重提出了协同育人模式的学习成效影响因素。
[ 关键词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5.046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许多改革同步进行,教育也在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希望他们有一定的经验,又希望他们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因此高校产教协同育人模式越来越受欢迎,迫切需要高校通过改革来提高人才培养机制,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实现教育理念与工作实践二者相统一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校企协同育人的改革仍然不够深入,校企双方的协同合作仅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度融合,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仍比较单一,多停留在理论上,缺乏一定的实践性,而且培训的人才没有办法对接企业的需求。
1 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在接受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一个适应和接受的阶段,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改变。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要跟随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时,又面临缺乏实践经验和方法等问题,从而导致落实改革的过程困难重重。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历史条件是相适应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地方本科高校为了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出了高校和企业相联合的培养模式,这对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需要促进这种模式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高校应尽可能地改变自己的培养模式,多尝试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并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1.1 人才培养目标与其实际达成情况不吻合
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学校都要进行改革,要培养更多的和企业文化相匹配的人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有些高校的学生只懂得书本知识,而且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也无法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学校应该加大改革措施,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门型人才,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文学素养与科学素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高校的毕业生达不到这种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在高校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人才培养的举措并没有落到实处,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只是重复一些机械性的工作,而这种机械性的模式并没有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真正的目标和导向,因此培养的人才也难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1.2 专业课程设置中企业社会融合参与度不高
人才培养是当地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共同责任,而且在这三方面互相促进的同时,也需要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另外,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是极其重要的,决定着要培养什么样人。为了提高专业课的质量,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目标,积极引进合作单位,但有的时候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够到位,会导致专业课的质量比较低,进而对社会和人才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1.3 师资队伍创新水平不足,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不清晰
在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我们的师资队伍中有些教师自身就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只够在课堂中为学生传授知识,并不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一些教师更多地把将精力放在做科研、搞学术等工作上,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也没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足够重视。学生缺少教师在培养创新能力上的正向引导,就更不会去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1.4 人才培養力度不足,实践教学设施环境不完善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他们学习知识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课堂和教材,仍停留在理论层面,能够从实践教学中学习的机会较少,缺乏实践性,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容易让学生故步自封。而且,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对教材照本宣科,缺少实践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创新意识不足,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产教协同的育人模式中,企业同高校一样重要。企业为高校提供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境若不充足,没有与高校教育达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没有与高校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能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的人才质量,也不能发挥高校和企业所拥有的优势,更无法满足企业对于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基本模式分析
产教融合,本质上就是企业和学校相融合,高校借助企业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企业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到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岗位所需求的人才,同时还可以对高质量的生源进行选择,进而提高可持续性竞争力。另外,产教融合会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有政策的支持,还有资金的支持,这样会为校企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从校企双方来说都是互惠互利的,对二者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 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方式方法
3.1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革新教育理念
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他们所学的相关专业文化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将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将二者充分融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就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很多时候是需要企业来为高校提供的。高校要想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就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革新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践学习,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在我国的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中,高校与企业之间要形成统一的培养目标,要达成一致的培养认知,只有增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才能促成产教协同的有效合作。在产教协同合作中,高校一方要发挥自身人才储备足、科研技术水平强等方面的优势,而企业一方也要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生产要素健全等长处,各取所长、优势互补,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对各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共同推进产教协同合作的发展,实现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水平以及培养质量的提升。
3.2 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高校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同样,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教师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通过教师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产生创新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要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就要让教师积极参加到实践创新活动中去,可以是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也可以到企业中去锻炼,使教师将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才能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只有教师拥有实践创新的经验,才能对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进行有效指导,进而达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3 调整课程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基础是课程,课程的结构设置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专业课的教学仍然侧重于理论基础知识,并没有将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得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还是纸上谈兵,缺少实战经验,更不会产生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课程设置就要有以下三方面要求。首先,在明确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调整专业课程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设置,在各类专业课程中尽可能挖掘出各种有助于提升创新人才能力的资源。其次,将企业的生产研发同高校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专门课程,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项目,将创新能力提升的目标贯穿至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发挥在线教育资源的优势,加入在线课程,构建并完善在线学习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从而加快推进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信息化建设。
3.4 打破僵化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民主科學的学习环境与自由灵活的学术氛围是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催化剂。要营造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学术氛围,可以通过经常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方式来帮助教师与学生共同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有所了解和区分,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法。对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较高的学生可以重点关注,督促引导其多多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而对于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一般的学生也不能直接忽视,教师要担起领路人的责任,带领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并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企共同举办的创新实践活动;可以挖掘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有效资源并进行资源重组,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文化知识交流平台;还可以举办创新大赛,为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供机会和平台。
4 校企协同育人建设学习影响因素和经验
校企合作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大量的文献对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学者研究对象不同,对学习的影响因素有不同的划分,但大体上来说,学习的基础结构包括学习源、学习主体、学习的知识特性、学习情境四个部分。在校企合作创新中,学习的一般结构也适用,具体来说,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学习是相互的,企业是主要的学习主体,高校是企业学习的最重要来源,其提供的知识的有效性对企业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克兢. 基于知识获取视角的在校大学生创业学习研究[D]. 上海:东华大学,2014.
[2]郭丁.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研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4.
[3]孙素娟. 南京地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4]彭杨. 高技术企业创业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05.
[5]叶芷岐. 转型高校学生学习观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