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蜀“故事数学”在香港

2022-11-25周智雄

新作文·教育故事 2022年2期
关键词:东海工作坊公开课

周智雄

开放、多元的巴蜀教育文化,催生了各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如“心语作文”“儿童小说”“简单数学”“绘本数学”等等,而“故事数学”教学法便是其中之一。顾名思义,“故事数学”就是将课本知识融入娓娓动听的故事,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神奇的数学王国,轻松愉悦地学习原本抽象繁难的数学知识。2010年,经学校推荐、教育部选拔,我成为“2010 - 2011学年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计划”的一员,赴香港担任教学指导一年,通过执教公开课、举办工作坊、开设兴趣班等方式,将巴蜀小学“故事数学”教学法带到了祖国的“东方之珠”。

在圣公会荣真小学执教《方块图》(《条形统计图》),我给学生讲《选班长》的故事;在东华三院李东海小学执教《因子》(《因数》),我讲了《100分不敌60分》的故事;在佛教陈式宏学校执教《报时》(《认识时间》),我讲了《憨豆先生这样利用时间》的故事;在香港北区及大埔区教学分享会上执教《代数符号》(《用字母表示数》),我讲了《神奇的数学魔盒》的故事;在東华三院李东海小学执教《加减法速算》,我讲了《久久久与发发发(999与888)》的故事……

2011年3月8日,由香港教育局举办的“故事,让数学不再‘冰冷——‘故事数学教学法工作坊”在春意盎然的圣公会荣真小学举行。我分享了“故事数学”教学法的理论架构、操作方式及使用成效,香港新界北区多所学校的数学老师参与聆听与讨论。

渐渐地,粉岭官立小学、惠州公立学校、李东海小学的数学老师们也积极尝试“故事数学”教学法。比如:惠州公立学校的叶老师执教《三角形》一课,创编了《堵截灰太狼》的故事:灰太狼被众小羊包围了,喜羊羊想制作一个围栏将灰太狼关起来。怎样围使用的树木根数最少呢?孩子们经过动手试验发现:将围栏设计成三角形时,所需树木的根数最少。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理解了“平面上边数最少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这一知识点,学习热情高涨。

东华三院李东海小学组建了一个由四、五年级学生组成的数学兴趣班,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由我担任主讲。在活动中,我给孩子们讲了《1元钱的打工皇帝》《“抢手货”变“烫手的山芋”》《将军的密码信》等数学故事。学校还在校内网开辟了“周老师”专区,用于存放我的公开课教案、PPT、上课视频,以及工作坊讲稿、“资优”生数学兴趣班辅导教材等。

当然,有“输出”,也有“输入”。 在香港教育局组织下,我们先后到香港教育学院、科技大学、中文大学等高校学习;到培侨小学、圣公会基显小学、福建中学(小西湾)、佛教荣茵学校等香港基础教育名校学习交流,他们的校园文化、课程建设、艺体教育、综合实践等方面令我大开眼界、深受启发。

在香港交流一年期满后,我留给香港同行们的感言是:

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永远是个“未知数”,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求根”“求解”;

相聚交流的日子虽是“有限小数”,

追求卓越的征途却是“无穷大数”……

猜你喜欢

东海工作坊公开课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东海采风作品选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一次公开课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精卫鸣,歌东海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