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脉络与前沿演进
——基于1992—2021年CNKI源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22-11-25超,刘君,么

关键词:研究生思政政治

陈 伦 超,刘 超 君,么 加 利

(西南大学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作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基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培养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高层次人才的主阵地。然而,相较于其他学段,学界对研究生这一特殊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史的相关研究更是寥若晨星。这既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责任与使命不相匹配,又无法满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综述相关研究,卢黎歌等回顾和反思了1950-2010年间研究生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1]。刘志等运用归纳性主题分析方法梳理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题和热点领域[2]。以上相关研究都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基础,但缺乏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实样态、学术史脉络以及前沿演进的系统性梳理,且未能关切到党的十九大以后,尤其是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以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及其研究的最新动态。“在研究过程里,最重要的准备步骤之一是对你确定要研究的题目做一个彻底的科学文献述评。”[3]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史研究,对前期相关研究开展系统的文献梳理与述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因此,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为样本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法,厘清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整体发展脉络,检视现有研究成果,探寻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向,为进一步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工作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为了更为全面地掌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态势,本研究选取“CSSCI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两个筛选条件,运用篇名、关键词、主题词、摘要等多方模式进行精确检索,检索词选取“研究生”“硕士”“博士”与“思想政治”“思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词的多重组合。同时,鉴于早期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部分研究者往往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进行探讨,为避免造成遗漏,本文也把“大学生”并含“思想政治”“思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归为检索条件,并通过逐条阅读筛选出符合主题的文章,以确保更加完整地描绘出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实样态与演变历程。截至2021年12月31日,通过三轮人工逐条筛查,剔除重复文献、会议新闻综述、书评、专栏介绍等无效样本,共收集到时间跨度为1992—2021年的508条有效样本文献。

本研究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5.7.R2版本中的作者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的核心议题、演变历程与热点前沿进行计量勘测。数据处理条件定义为:时间区间选择1992-2021年,时间切片长度设置为3,阈值设定为Top 50 per slice,算法精简网络上选取“探路者”模式。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时间分布

研究文献数量的历时性分析是了解某一领域研究成果产出动态变化过程的重要手段。1992—2021年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年发文量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一直保持自身活跃性,存在持续性研究产出,但总发文量较少,且年发文量波动较大。美国学者普赖斯(D·Price)指出:在一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初期,文献的数量处于非常不稳定的增长阶段,而当该学科进入发展期,其文献数量将呈指数型增长,出现“情报爆炸”的态势[4]。近30年来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献数量上总体历经了多次起伏,呈现出不稳定的波浪形上升趋势,大体来看可分为三个时期。1992年至2003年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处于发展初期,这十年间发文量较少且不稳定,甚至在1993年和1997年论文数量均为0篇。2004年至2013年间,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数量迅猛增加,基本呈现出指数型增长态势。2014年后,随着“新媒体”“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等热点的兴起,部分研究者关注点的转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受到了影响,发文量有所回落,但基本保持在30篇左右,研究热度相对持续稳定。这表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正在逐步拓展,初步形成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

为探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产出与相关政策的关系,本研究在图1中绘制了1992—2021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政策发布量,以便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文量进行对比。其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政策包括研究生教育政策和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政策文本数量来源于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从中央司法解释、地方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筛选,收录年份选择为1992—2021年。研究发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政策呈现同频共振特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相关政策的制定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方向指引。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数量从2004年以后呈高速增长,分别在2006年、2013年、2021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峰值。从时间节点来看,2004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激发了研究者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论文数量由此迅速增长。在2010年、2012年先后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等政策的持续效应下,2013年研究的另一个高峰出现。2014年后,相关研究数量总体保持高位态势。随着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以及《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颁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又将迎来一个新的热潮。

图1 1992—2021年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数量和相关政策数量分布图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者分析

为分析相关作者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的贡献度及合作趋势,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者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其中每一个节点(圆圈)对应一名作者,节点大小对应作者发文量多少,刘志、蔡茂华、岳云强等学者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多年耕耘,产出了多篇研究成果,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贡献了诸多智慧和思考视角。依据文献计量学著名学者普赖斯提出的核心作者发文量计算公式[5],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第一作者(含独立作者)发文最多的为5篇,代入公式统计发现:

按照取整原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需为发表2篇或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合计99名。洛特卡定律提到:“在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写一篇论文的作者至多占全体作者的60.79%。”[6]经统计,508篇样本文献中,有409个研究者仅发表1篇文章,占总人数的80.51%,说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远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研究领域的标准,多数研究者虽关注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领域,但未能保持持续产出,相关成果较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未形成一个稳定强大的研究作者群体。此外,节点间的连线代表着研究者间的合作程度,连线越清晰合作程度越紧密。然而该领域作者间连线较少,结构松散,网络整体密度仅为0.0001,表明现有作者间关联性和互动性还有待增强,缺乏系统性和协作性,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网络。

图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分析

关键词是研究者选取的可以集中体现文章内容的重要词汇[7]。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绘制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所示),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梳理与分析,可进一步厘清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该图谱中节点的大小对应的是关键词研究频次的高低,节点间的连线代表节点间相互关联,连线粗细表明了关联程度大小[8]。为更为明晰地展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现情况,本研究合并了部分冗余关键词,如“研究生导师”并入“导师”,“思政课”并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便凸显研究内容变化。

图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词共现图谱

由图3可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3个关键词对应的圆形面积较大,这表明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理论和概念阐释。“导师”“硕士研究生”“研究生辅导员”等关键词则体现了学界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研究。“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生党建”等关键词则代表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具体内容。“合力育人”“机制创新”“对策”等关键词则体现了学者们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及改善路径的关注。由此可见,尽管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历史尚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数量规模不大,但所涵盖的研究主题较为广泛,呈现出多中心的特征。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题演化变迁

关键词时区图谱不仅能够呈现某一领域的研究主题,而且还能够直观展示该领域不同时段的研究热点、主题的转换和主题间的承接[9]。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中的时区视图功能,绘制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关键词时区图谱(见图4),进而呈现1992—2021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变化趋势。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呈现出三个阶段的演进脉络。

图4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一)研究起步期(1992—2003年):关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理论研究

由图4可知,1992—2003年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较少,主要涉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有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上位概念或衍生概念。这一时期围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讨论聚焦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类别、制度建设等基本理论问题,偏向于宏观理论的研究。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多,研究主题也具有较强的中心性。

这一时期研究主题的聚焦与相关政策引导及自身实践发展需求密切相关。1987年,中共国家教委党组、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布《关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意见》,该文件首次在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并使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标志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式起步。1993年,《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密切结合教学、科研和其他业务工作的实际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调整和确定不同类型和规格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上文件不仅为当时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也为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指明了方向。1999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各高校开始逐步建立并改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和管理机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培养方式、基本理论等研究领域都亟待进一步研究,吸引着研究者将研究中心转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承受着来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和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张的双重压力,陷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需求大幅提升与思政教育质量不高的现实冲突,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与培养体系匮乏薄弱的现实矛盾,迫切需要研究者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培养机制、制度建设等展开系统性思考和前瞻性研究,从而驱动着早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雏形的初步形成与长足发展。

(二)快速发展期(2004—2012年):关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发展

2004—2012年间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频关键词为上一阶段研究热点的持续,并随时代转换出现了新的热点积聚,研究主题进一步深化,研究关注热点逐渐迁移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发展。“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党建”“创新”“对策”“机制创新”等关键词体现了这一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改革创新”问题的关注。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开始进入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提出了改革的政策支持需求[10]。这一时期,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题更趋多元与细化,研究视野逐渐涉及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一方面,进一步拓宽前一阶段的宏观层面视野,覆及不同院校、专业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11-13]。另一方面,兼顾研究生思政课堂组织与课程设计等中观层面[14-15],还关注了导生关系[16]、研究生心理健康建设[17]等微观层面。侧重点从政治学、社会学等视角探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转向从哲学、心理学视角关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价值。

这一阶段研究热点的汇聚受到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深受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特征[18],早期学者着力于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的深入审思,侧重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挖掘,然而这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遭受弱化。同时,现实中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导生冲突、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频频出现,驱动着人本取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趁势崛起,研究者们围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硕士研究生、辅导员、导师)的互动展开了新一轮的理论审思。另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深受政策导向的驱动。政策发挥的导向作用日益凸显,相关研究又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是新世纪以来聚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开启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高潮。随后诸多学者从党建[19]、心理健康[20]、导生关系[21]等多个角度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三)多元深化期(2013年至今):着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关注的主题更为细化与多元,研究热点除了对经典议题的持续讨论外,体现时代性的高频关键词增多,诸如“新媒体”“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等,标志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新时期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拓展。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加强科研育人,并将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2018年,《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指出:“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这两大政策激发了学者们对研究生导学关系、立德树人、研究生学术道德等主题的研究热情,相关关键词共现程度增高。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在这一政策引导下,“课程思政”这一关键词成为研究热点。2021年,《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发布也为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新研究主题的兴起与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这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积极回应。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是近年来如翻转课程等新兴教育模式的兴起大大冲击了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这引起了学界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互联网、信息化的社会中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如高平发结合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尝试建立一个基于党委研究工作部、二级学院、导师、辅导员、班级、社团、党支部、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等多角色共同组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22]。

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前沿热点

为了探析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趋势,本研究运用CiteSpace中的突变探测功能,绘制了现有数据的“突现词”(Burst Terms)数据表,如表1所示。通过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突现关键词进行历史寻踪,从而从时间序列较近的关键词预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图4和表1,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导师和新媒体是近几年的高频关键词,突现强度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前沿热点。结合二次文献探析,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导学关系、“互联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

表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频突现关键词数据表

(一)研究生课程思政

为了更好贯彻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以研究生课程思政改革和创新作为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突破口,着力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2020年以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发布,为新时代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的方案指南和行动路向,催生了诸多探讨研究生课程思政问题的研究。

当前,由于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兴起较晚,这部分研究主要以思辨为主,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宏观层面的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与实践路向进行解读。如常亮等通过对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理论阐释,认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23]。王茜提出需从课程体系设计、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等举措着手,建立“大思政”格局下协同育人的研究生课程体系[24]。二是结合时代背景对研究生课程思政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张亮等在其研究中指出研究生课程思政与本科生课程思政的本质不同与问题所在,并基于南京大学的实践提出建立本研一体化、贯通型、进阶式的特色课程思政模式[25]。三是结合不同学科背景对研究生课程思政的针对性教学路径进行探讨,以工科最为显著。蔡小春等以上海交通大学工科研究生为例,探索出了包括嵌入式、支撑式和补充式三种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路径,阐述了研究生课程思政试点项目的育人特点和成效[26]。综上,研究生课程思政作为新兴的前沿热点,虽在近两年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多以宏观层面的论述为主,微观层面、实证层面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耕。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导学关系

导学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相较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所在。2020年,《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强化了研究生学位学术论文质量管理,对研究生的学术和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张,研究生学术产出压力、就业竞争压力等外在压力随之增加。导生关系更为容易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剧烈的师生冲突。原有的单纯以传统纲常伦理为导向的研究生导学关系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研究生思想政治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新时代研究生导学关系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又一热点。

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导学关系研究可归结为三类。一是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定位和工作原则研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导师参与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此,侯士兵等学者认为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27]。段红梅则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引导性、情感性、自发性等独特性,指出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三大原则[28]。二是导学关系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挥机制与路径研究。如吴家铭通过问卷调查与二维交叉列联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协调生师比例、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庇古补贴等建议,以德育培训为保障,形成长效机制[29]。在导师参与路径方面,胡守强等提出应从健全遴选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协同机制、平衡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构建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30]。三是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二者协同育人关系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王训兵认为辅导员与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目标一致、领域融合、职责互补,从完善协同配合机制、搭建协同配合平台、建立协同配合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完善辅导员与导师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31]。

总的来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导学关系研究范围较为广泛,许多主题都有所涉猎,在研究方法上涉及实证研究,但对于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缺乏全面完整阐释,相关的理论对策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证性研究较少。

(三)“互联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催生了“互联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因新冠疫情而兴起的“网课热”引发了学界对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反思,研究者开始转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思考和探索,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探讨网络化发展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学者刘慧敏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新媒体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平台,并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32]。第二,如何运用“互联网+”优势,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发展。李朝静等提出要构建协同育人平台、网络虚拟社区与课外实践场域“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33]。蔺伟等分析了全媒体视野下的研究生群体特征,从推动载体创新、强化内容创新、提升研究生媒介素养、加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等路径提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思考[34]。

然而,大多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并非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对如何更好地运用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缺乏专业经验及基础知识的支持,难免存在看待问题不够深入、提出的解决策略缺乏针对性等缺憾,对“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论和生动实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研究展望与建议

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过去30年来成果不断汇聚,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该研究领域的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观照不够;二是持续深耕作者较少,未能形成稳定的研究群体;三是回应时代诉求的研究不够突出,紧跟时代热点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有待丰富。依据学术史梳理和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强化理论深耕,丰富学科理论体系

从学术论文发表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无论是从发表的数量、质量还是核心作者群,均较其他成熟领域有一定差距。具体而言,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文作者基数较大,多数研究者虽关注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领域,但保持持续产出的作者还较少。诚如恩格斯所言:“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35]也就是说,只有研究者持续地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行深耕,才能从整体上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蓬勃发展。

从学术论文的内容分析角度而言,目前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而言,现有的研究内容尽管在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影响因素、模式创新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但缺乏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把握和理解,提出的策略多以宏观指导为主。后期研究者需在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研究和实证研究。同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发展需要做好对已有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持续追问。教育研究中实行“史论结合”能够极大地提高教育研究的水平,从而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36]。只有充分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去是什么样,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为线索,才能更好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助力未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激活协同效应,构建学术共同体

科学计量学家Katz和Martin将学术共同体定义为由有着相同研究兴趣的研究者或研究机构为生产新的科学知识而组建的学术群体[37]。在这个学术群体中,专业研究者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共同参与研究实践,从而形成协同效应,助力科研发展。从作者共现图谱可以看出,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特征,学者们大多仍然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协同科研合力尚未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则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亟待发动更多的力量关注和持续研究相关领域形成协同效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协同不单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不同学者、不同主体的协同,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学、心理学的跨学科协同,以及研究生与本科、基础教育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段协同。

这种协同效应需充分发挥平台支撑作用和研究者主体能动性,唯有如此才能构建学术共同体提升研究质量。首先,科研机构、相关组织需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如果说研究者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创造力的源泉,那么学术组织则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平台和纽带。具体而言,一是要充分发挥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优势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学术团体、协会和学会等学术组织的沟通纽带作用。二是要建立长效的科研机构合作机制,通过学术研讨会、课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实现不同研究者和研究单位在学术上互学互鉴,在平等交流和智慧碰撞中促进学术繁荣。其次,相关领域研究者要打破思维定式,主动融入学术共同体之中。研究者需打破固有的研究框架,破除空间、学科之间的藩篱,充分借助科学研究基地、研究数据库等优势平台,积极寻求合作,力求将松散的研究个体转变为专业化、组织化的学术共同体。需要指出的是,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并不是追求人云亦云,形成许多同质性的研究,而是在保留自己原有学术观点与特色研究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思想碰撞与成果互补,最终服务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自我建构。

(三)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回应时代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8]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如此。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历程和研究热点前沿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已积极关注“互联网+”、课程思政等热点议题,然而面对互联网、大数据、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召唤,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依然远远不能满足引领和推动思政教育前沿发展的需求。因此,未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以政策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引,着力于重大问题攻关,积极回应时代诉求。一方面,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时代要求下,积极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颁布了系列政策以突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和时代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其高质量发展既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同时又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应针对新思路、高定位、高标准,就如何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如何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模式等关乎高质量发展的新问题、新关口,形成广泛的研究共识,凝聚广泛的研究力量,合力助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立足时代背景,重点关切现实问题。近些年研究生扩招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趋向复杂多元,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因应,高质量教育背景下导学关系亟待重构,以上种种问题的突显与解决,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时代命题和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研究生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