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现状及提升路径

2022-11-25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认同度职业教育

乔 祎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 党政办公室,陕西 西安 710600)

0 引言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两个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2022年5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要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取得明显发展,但与国外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历史较短,基础薄弱,实践经验少、专业化程度不够高、教学资源匮乏、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民众主动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不强,造成一定的社会认知偏见。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是指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所持的心理态势,直接反映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对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3-5]。显然,职业教育认同度低会导致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社会认可度低,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形势下,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特征

1.1 国内外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

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都遇到相似的瓶颈[6-8]。在解决这个难题时,各个国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措施和方法。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先行者是职业教育法治体系的建设,以立法的形式将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并根据各国国情和国际环境及时调整和更新适合本国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为职业教育明确任务和指明方向,形成了各国独特地职业教育体系。例如,德国双元制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9],并以企业为主导,强调将学习的理论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以企业实践学习为主,以学校理论学习为辅,学生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既可理论联系实际,又可以创造物质财富;英国实行现代学徒制[10],由企业掌握开发主导权,形成校内与校外一贯制,显性课程与在岗实习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澳大利亚形成独特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11],成功构建了中学、中职、高职、高教教育体系分立与贯通的资格框架,保障学生在不同教育系统间的转学或继续深造;加拿大CBE职业教育模式则聚焦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的能力[12],在学校设置市场部或课程开发中心,邀请优秀员工代表组成委员会,制定技能等级和学习目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评定。从目前国际职业发展趋势来看,各国独特的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中收效显著,社会认同度也明显高于国内,这些教育理念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向他国学习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评判标准、影响因素、实现价值等方面。在概念研究方面,庄西真[13]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指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地位和功能的理解;李名梁等[14]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主要表现形式出发,提出社会公众包括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存在与价值创造的认同,同时在舆论评价、行为导向和教育选择等方面保持心理认可和理性接受;刘清秀[15]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是个人、集体、政府三方面对职业教育认同的整体态度。在评判标准方面,卢文涛[16]提出从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高低、新生报到率高低、人民群众满意度的高低3个指标考查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满意度高低;谷永司[17]以家长和学生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学校管理、就业情况及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地位等要素的态度来评判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在影响因素方面,主要分为政府归因论、职业教育归因论和社会归因论三大方向。政府归因论认为各级政府对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建设缺乏资金保障使得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职业教育归因论认为与国外职业院校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基础薄弱、实践经验较少许多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较差,专业与课程设置不甚合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强,生源较差,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要求有差距,使得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社会归因论认为受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教育观的影响,及大众媒体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大多数人对职业教育缺乏理解,存在偏见,对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整体评价不高。在实现价值方面,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是评价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尤其与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直接相关,有利于拓宽校企合作范围。对比西方国家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支持下顺利开展的校企合作,我国政府也需要为企业提供重新认识职业院校的平台,推动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提升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引导社会大众更加清晰地认识职业教育,企业更加理性地对待技术技能型人才。

1.2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其主体是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职业大学,即职业本科大学。众所周知,我国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一般是以高职高专为主。不过,高等职业院校也有本科,本科职业大学则是高职本科中的代表性高校。早在2008年,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中的高职本科便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而在2019年,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等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大学(职业本科大学)则正式获批。目前,全国已分批建设了32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

可以看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是职业教育一个新的层次,对于社会而言尚属于新生事物。一方面,大众对于职业本科存在着偏见,职业院校在大多数人们心中始终是“低学历”“受歧视”的代表,而职业本科大学问世不久,社会、家长、考生对其认可度都不会太高。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录取分数线来看,职业本科的录取分数在高校中处于非常靠后的位置。因此,职业本科的社会认同度亟待提升,但相关评价标准还未成型,这就需要结合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探索社会认同度的评价维度和观测点。

2 社会认同度评价

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将毕业生首次就业率、新生报到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高低作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评判标准,而且多集中在中职、高职教育层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显然区别于中职、高职,在社会认同度的评价上也无法照搬已有成果。因此,需充分整合政府、社会、学校资源,构建全面、系统、有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2.1 评价指标

国家出台的多个文件指出要打通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通道,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但实际情况是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受到低层次待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也决定了用人单位的重要性,其社会认同度首先就离不开用人单位,可见用人单位认同度是重点需要考察的维度。因此,结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内涵,围绕政府认同、学生认同、家长认同、学校认同、用人单位认同5个维度,选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评价指标

2.2 实证分析

2.2.1 问卷调查

以打分的形式(百分制)对问卷设计的19个指标进行评价,涉及“满意度”的指标参考Likert五点量表进行设计,问卷中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中职、高职教育的区别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共计发放问卷658份,经审核筛查,得到有效问卷626份,问卷有效率为95.14%。有效调查对象主要由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在校学生、教职工、家长、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组成,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调查结果的总体Cronbach’sAlpha系数得分为0.89,KMO检验统计量为0.94(>0.5),且通过了Bartlett球形检验,说明问卷效度良好,样本数据满足后续因子分析的要求。

图1 调查对象构成示意

2.2.2 结果分析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评价统计结果见表2。采用顾客赋权法简单确定指标Xi的权重,得到权重向量U=(0.221 8,0.199 2,0.165 5,0.153 2,0.260 3),可以发现用人单位认同X5的权重最高,其次为政府认同X1,说明用人单位和政府是社会认可度的主要维度。值得注意的是,样本数据中的用人单位目前未接收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其打分结果可能与之前毕业生的表现相关;而政府认同维度的权重较高,说明接受调查的人员普遍认为政策扶持力度和行业发展前景较为重要,且一致看好其发展前景;同样地,可以明显看出学生认同维度中的受教育期望(含身份认同)、教育收获感知等指标得分偏低,说明社会大众乃至学生自身在现阶段的认可度较低。此外,可以看出用人单位维度中的用工期望的得分明显高于用工总体满意度,说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效果仍需大力优化。

表2 社会认可度评价统计结果

3 社会认同度提升路径

3.1 完善顶层设计

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应进行宏观战略层面的调整和改革,创设科学合理的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与政策环境,注重政策宣讲,加强顶层设计,持续加大政府认同对社会认可度的正向调节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创新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宣传和营造“尊重劳动、崇尚职业、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破除因循守旧的落后观念,并着力促进企业自身的创新以及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职业大学扶持与指导。政府应通过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机会、职业薪酬与职业声望促进社会流动,保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学历层次竞争的公平和二者的差异化竞争,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并且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适时推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向普通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的流动制度。

3.2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传统的结晶,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外在表现,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在构建大学生科学职业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学风,积极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提升职业技能,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实习实训、职业技能比赛等活动。在规范办学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采取多种形式建设务实向上、积极进取、敬业乐群、遵纪守法、崇尚实践的校园文化。

3.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深化产教融合需走实走深,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更好地发挥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引领作用。引入企业等主体参与办学,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实训基地和书证融通试点示范,打破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探索解决产教融合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注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实现人才、技术共同驱动经济发展。加强高水平职业大学和专业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人力保障[18]。为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事业的需要,应改革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使教师由教学的“一面手”成为教学“多面手”,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重点抓好师德素养建设,将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有机结合,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保证教学紧密联系工作现场和专业实践。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实行开放式教师培养体制,拓宽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渠道,吸引社会人士参与甚至聘请一部分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将教师的产学研工作定位于技术开发、技术配套、技术改造、技术服务和研究辅助的层面上扶持教师与企业共同建立研发机构或产业开发联合体。在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方面,应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不断提出新时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筑基提质、补短扶弱的思路和举措。

3.5 注重媒体平台建设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对职业教育抱有“发展渠道窄”“相关待遇低”的认知偏见。扭转相关偏见,应深刻领会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深意,借助媒体平台对提升专业人才在招聘、落户、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政策应进行重点宣传和推介,直至“崇尚一技之长”的理念切实成为社会风尚和行动自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技能人才的发展和进步,为技能人才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应提炼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中职、高职教育的区别,强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优势。媒体平台建设的重点和目标是面向全社会进行宣传推介,建设融思想性、职业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宣传平台,积极引导社会认知,从而增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4 结语

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在国内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和比较分析,从国家法规、教育政策、地方与企业经济措施等方面研究国内外在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方面的不同做法和各自优劣,总结提出了基于国际比较视野的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维度,并确定了19个评价指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进行评价,发现用人单位和政府是社会认可度的主要维度。从顶层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媒体平台建设5个方面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有效提升路径。在学校方面,应以提质培优为抓手,科学引领学校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本科职业教学办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为学生营造职业特色、传统特色兼具,凸显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抓好学校“三全”育人,扎实推进教学质量监控、课程与教材建设、教研教改、实践教学等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构建多元化的高素质教师培训体系,在职前培养、职后训练中充分调动学校及校企合作资源,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产教融合、赛教融通、双师认证的培养路径;在媒体平台建设方面,不仅应发挥融合传播矩阵的作用,还应与社会优质媒体资源达成合作,为学校宣传打造全方位传媒格局,加大对学生、家长、企业的宣传力度。

猜你喜欢

认同度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