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高新区:登高回望来时路 昂首阔步再出发

2022-11-25榆林高新区管委会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榆林氢能高新区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

2012 年,榆林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至今已走过了十个春秋。十年很短,犹如白驹过隙;十年很长,一路栉风沐雨。十年来,榆林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聚焦市委、市政府打造“改革开放高地、科技创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营商环境高地、诚信服务高地”五大目标,从一片荒凉的黄土地起步,强产业、聚平台、优服务,交出了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创新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集聚颇具规模、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进位全国百强的亮眼成绩单,在高新区的发展史上书写了璀璨耀眼的一页。

2011 年1 月,开启高新区发展建设序幕;2012 年8 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4 年7 月,中煤陕西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217 亿元的一期年产60 万吨聚烯烃项目建成;2016年,榆林高新区科技孵化园(高科大厦)建成;2017 年,成功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019 年12 月,榆林高新区科创企业孵化器正式获批成为全市第一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 年1 月,获批“国家火炬榆林高新区煤化工特色产业基地”;2022 年,秦创原(榆林)创新促进中心在榆林高新区落地……十年来,榆林高新区相继获批四大“国字号”招牌,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累计进位34 位,跻身国家高新区百强,营业收入迈上千亿级台阶,取得历史性突破。

科技高地

锚定“陕甘宁蒙晋”区域科技创新高地目标,高新区以大决心、硬举措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累计实现国家火炬评价指标十余项零的突破,汇聚全市60%以上的创新资源,工作成效遥遥领先其他县区园区。全区引进和合作共建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84 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31 家、高新技术企业74 家,建成国家煤及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4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分中心,培育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各1 个;出台《榆林高新区融入秦创原平台助推高质量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累计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专项后补助资金4000 余万元、一般科技和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近3000 万元;设立并实质运行榆林市第一支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榆林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筹备设立先进装备制造、安全产业、氢能产业等多支产业发展基金;获批国家火炬煤化工特色产业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首批试点单位等。科技创新“四梁八柱”日臻成型,创新生态体系加速构建,实现了科技创新工作在陕北地区从“火种”到“火炬”的嬗变。

产业新区

围绕“三转三补”工作思路,主动作为,多措并举,以全产业链培育新业态,以制度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构建以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三大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榆横烯烃新材料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主导产业从单一的煤化工基础加工到初步建立起高端烯烃新材料产业体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先进制造、智能无人、数字经济、氢能等非煤产业从无到有,落地生根。一是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区内中煤、未来、延长等企业生产的甲醇、醋酸、乙烯、丙烯、合成油等基础化工原料,对标上海化学工业园区,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链向精细化、终端化发展。目前80 万吨乙烷制乙烯、15 万吨混醇、染料中间体等项目建成投产;陕西艾克莱特烯烃抗氧剂催化剂、100 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项目正在建设;中煤二期75 万吨聚烯烃、久扬高科50 万吨环氧树脂、5 万吨/年碳五深加工等项目正办理前期手续,计划年内开工。二是依托中科院技术优势,探索“碳中和”新路径,加快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建设,打造“零碳”示范区,目前综合楼主体基本完工,中试基地标准化厂房项目已开工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示范性强的中试项目计划年底前落地建设。三是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围绕风电光伏、能源化工、油气钻采、铝镁合金轻量化等领域,引进远景集团、隆基集团、沈鼓集团、上海创力、昆明嘉和等头部企业,目前城投杭萧绿建建成投产,远景风机、陕西凝远等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三峡、隆基光伏全产业链项目正办理前期手续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四是打造氢能全产业链,以华秦新能源为龙头,充分利用榆林丰富的工业副产氢、绿电资源和下游应用场景优势,布局氢能制、储、运及燃料电池、氢能重卡等产业。目前华秦氢能产业园项目主体基本完工,8 月份投产,陕西省首座1000kg 加氢站建成。五是面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卫星遥感等领域布局数字经济产业,获批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推进榆林能源大数据中心、特色产品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力向国家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的目标迈进。

宜居新城

围绕十七运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不断深化城市空间治理,强化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一是统筹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区内建成市政道路(桥梁)90 条170 多公里,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二是发展优质教育,在全市率先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探索区域教育“共同体”发展模式,共建成中小学、幼儿园43 所,教学品牌和教育质量走在全市前列。三是以“塞上森林城”为抓手,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完成榆溪河生态长廊、城内空闲地等绿化面积126.47 万平方米,建成地标性绿地公园4 座130 万平方米,区内绿化覆盖率已达52%。四是建成榆林大剧院,常态化开展惠民演出,并以阳光广场为核心,打造集文化创意、智力创业、时尚生活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断满足市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五是建成运行政务服务中心,实现169 项行政审批事项和357项公共服务事项集中办理,与西安高新区等11 区实现“跨区通办”,行政审批办结率、群众满意度达到“双100%”。六是强化城市管理,在榆林市首推网格化社区警务新模式,形成“党建+群团”“警格+网格”“义警+志愿者”的多元治理格局,建立了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隐患联治机制,组建高新义警,扎实开展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十年间,高新区砥砺前行、一路赶超,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新兴产业快速兴起、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火炬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五项指标“五个翻番”,呈现出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状态,日渐成为榆林建设现代化资源型领航城市的重要标识,以实力回应时代使命,以成绩回馈市委市政府信任。

猜你喜欢

榆林氢能高新区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走榆林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遂宁高新区
榆林抿尖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