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机器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25常海宽

医疗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偏瘫步行下肢

常海宽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后常遗留多种后遗症,其中以偏瘫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下肢行动不便等,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丧失自主活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因此,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最大限度地促进下肢肌力及功能恢复是康复训练的关键。减重步行训练通过借助悬吊及保护装置承受患者身体一部分重量,减轻下肢负担,帮助下肢无法承受自身全部重量的患者在直立状态下进行被动步行及下肢功能锻炼,提升患者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促进康复进程[2-3]。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则是通过借助机器人的智能运动训练系统,使患者在各个时间段都可利用运动模式进行被动下肢训练,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改善[4]。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下肢机器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12 月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8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2~76 岁,平均(59.64±5.46)岁;病程12~86 d,平均(46.58±8.46)d。试验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44~75 岁,平均(59.57±5.40)岁;病程10~89 d,平均(46.71±8.5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5]中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确诊;均为首次发病,且遗留偏瘫后遗症;病情稳定,均处于康复期(患病时间<90 d);均为单侧发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肺疾病;合并恶性进行性高血压;合并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下肢伴有骨关节疾病影响下肢运动;合并恶性肿瘤疾病。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锻炼,即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鼓励患者进行早期体位、平衡协调能力、步行、下肢肌力训练等。

对照组实施减重步行训练:采用减重步行机器人(美国HEALTHSOUTH 公司,AutoAmbulator 型)进行训练,将患者悬吊站立于训练台上,初次减重标准为患者重量的30%,进入减重流程后,运动平板速度为0.15 m/s,后期可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渐降低减重量及提升步速,并借助机械臂辅助功能进行下肢运动锻炼,在锻炼过程中康复师及时对患者步态进行矫正,20~30 min/次,1次/d,5 d/周,连续训练6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肢机器人(日本安川下肢康复机器人,LR2型)康复训练:将患者捆绑于机器人上,并根据患者舒适度调整患者捆绑位置及相关参数,将患肢腿部及脚掌固定于踏板及大腿驱动杠上,启动机器人电源开关,待康复师做好准备后,根据患肢情况选择舒适角度后,开启单腿或双腿踏步练习模式,并根据患肢活动范围设定运动相关参数,通常为30 min/次,1次/d,5 d/周,连续训练6周。

1.3 评价指标

(1)下肢功能:于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下肢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跟腱反射、膝腱反射、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等17个项目,总分34分,评分越高表示下肢功能恢复越好[6]。(2)肌张力:于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两组肌张力进行评估,共6个分级,即0、Ⅰ、Ⅰ2、Ⅱ、Ⅲ、Ⅳ级,分别记为0、1、2、3、4、5分,等级越高则表示肌张力越差[7]。(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包括穿衣、进食、行走、上下楼梯等11个项目,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8]。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下肢功能

两组训练前下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训练前比较,训练6周后两组下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升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训练前后的下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训练前后的下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训练前 训练6 周后 t P对照组 40 16.02±3.12 21.15±3.69 6.714 <0.001试验组 40 16.08±3.17 25.46±4.15 11.535 <0.001 t 0.085 4.975 P 0.932 <0.001

2.2 肌张力

两组训练前M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训练前比较,训练6周后两组MAS 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训练前后的MA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训练前后的MAS 评分比较(分,±s)

注:MAS 为改良Ashworth 量表

组别 例数 训练前 训练6 周后 t P对照组 40 2.01±0.67 1.75±0.42 2.080 0.041试验组 40 2.11±0.68 1.54±0.34 4.742 <0.001 t 0.663 2.458 P 0.510 0.016

2.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两组训练前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训练前比较,训练6周后两组MBI 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升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训练前后的MBI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训练前后的MBI 评分比较(分,±s)

注:MBI 为改良Barthel 指数

组别 例数 训练前 训练6 周后 t P对照组 40 62.54±4.32 71.58±5.64 8.048 <0.001试验组 40 61.98±4.41 80.32±6.01 15.560 <0.001 t 0.574 6.707 P 0.568 <0.001

3 讨论

脑梗死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等特点,预后较差,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9]。目前,临床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多实施综合康复锻炼,以达到改善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目的,使患者能够尽快实现独立行走及生活自理。但临床训练期间,大部分患者常因承载能力不足、下肢神经异常运动及平衡力差等导致下肢功能恢复难度较大,影响患者康复进程[10]。因此,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有效的辅助训练,对于促进下肢功能尽快恢复尤为必要。

减重步行训练是通过借助医疗仪器帮助患者减重,实现更早开展下肢步行锻炼的目的,有利于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尽快恢复[11]。下肢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辅助康复设备,可帮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下肢康复训练,更好地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12]。本研究将下肢机器人及减重步行训练联合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训练后试验组下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MBI 评分更高,MAS 评分更低,提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下肢机器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可提高下肢肌力,改善痉挛症状,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其原因为,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接受减重步行训练,可减轻身体重量给患侧下肢及髋关节带来的重力负荷,使患者步行训练时步态更加稳定,有利于增加下肢关节运动范围,且可更好地调节下肢肌张力,使患者能够尽快开展下肢步行训练,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此外,在步行减重训练过程中借助运动平板的转动带动患者进行迈步训练,有利于调动受损脊髓节律性运动中枢神经活动,促进受损中枢神经元恢复,改善因神经功能受损引起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13]。但减重步行训练往往缺乏灵活性,且需要考虑最佳减重量、活动平板速度及步态训练模式不可重复等问题。而与减重步行训练相比,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更具灵活性,不受患者体位及身体重量的影响,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多样的下肢功能锻炼,且训练模式可根据锻炼情况反复循环某种运动方式,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其通过将患者捆绑于机器人上,并将下肢固定,进行平躺、站立训练,并可切换运动方式,如踏步运动、自行车运动、单关节独立运动等,且在借助下肢机器人进行下肢练习时,患者可感受自身下肢正常步行模式及下肢肌张力的变化,在下肢肌张力突然升高时,可反射性地提醒患者下肢肌张力增加,继而增加下肢运动范围,促进下肢功能恢复[14];此外,下肢机器人可通过下肢反复运动训练,使患者形成条件反射,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记忆,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促进下肢运动感觉恢复,继而使下肢进行正常的行走及运动,促进下肢功能恢复[15]。上述两种训练方式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减轻下肢康复性锻炼负重,提高下肢肌张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及行走功能恢复,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独立行走及生活,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下肢机器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可有效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肌力,促进下肢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偏瘫步行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魔方小区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步行回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