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柑橘锈壁虱的发生与防控对策
2022-11-25刘伟喜尹文锋
刘伟喜 尹文锋
(茶陵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株洲 412400)
1 柑橘锈壁虱概述
柑橘锈壁虱(PhyllocoptesoleivorusAsh.)属蜱螨目瘿螨科,是柑橘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的害螨,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被果农称为“柑橘颜值杀手”。由于种群变动和防治药剂长年使用等原因,该螨抗药性不断增强,在部分地区已由次要害虫变为主要害虫。茶陵县每年都有较大面积果园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引起了果农和植保部门的高度关注。
1.1 形态特征
成螨体长0.1mm~0.2mm,黄白色,肉眼不易见,头部附近有足二对,体躯前部较粗,尾端较细,形似胡萝卜;若螨似成虫,体灰白色至浅黄色;卵圆球形,灰白色,半透明。
1.2 危害症状
柑橘锈壁虱分布于全国各柑橘产区,寄主植物仅限于柑橘类。成虫和若虫在叶背面或果实表面,以口器刺破表皮组织,吸取汁液。叶片受害后,表面粗糙,背面呈黑褐色,失去光泽,引起落叶,严重时影响树势。果实受害后呈灰绿色,表皮细胞破坏后,内含的芳香油溢出被空气氧化,由于虫体和蜕皮堆积,看上去就像蒙上一层灰尘,失去光泽,呈古铜色,俗称“黑柑子”“锈柑子”“铜柑子”,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幼果受害严重时果实变得小而硬,灰褐色,果面粗糙有裂纹;成年果受害后表皮呈黑褐色,果皮韧而厚实,品质降低;果蒂受害后果实易脱落,直接影响产量。
2 茶陵县柑橘锈壁虱的为害情况
柑橘锈壁虱在茶陵每年发生15代~18代,发生不整齐,且世代重叠。主要以成螨群集在枝梢上的腋芽缝隙、卷曲的叶筒内越冬,如柑橘潜叶蛾的致畸叶。以营孤雌生殖为主,繁殖力强,卵散生,多产在叶片背和果面凹陷处,初孵若螨很少移动,2龄若螨活动渐强,成螨活动频繁,表现活跃,能快速爬行,也能弹跳。成、若螨均怕强光、喜阴,在叶片上,正面少,背面主脉两侧多;一般树冠下部和内部的叶片首先发生为害,然后转移至果面和外部的叶片上为害。柑橘锈壁虱在日温10℃以下停滞不动,当日温达15℃以上时,开始活动取食,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5℃后产卵繁殖。随着春梢抽发,4月中下旬柑橘锈壁虱逐渐爬上新梢嫩叶,群集在叶背主脉两侧为害,5、6月扩散至果面上,6月螨口密度快速增加,7月~8月干旱少雨时螨口发展到全年的最高峰,最多时一叶或一果有螨、卵数达成百上千余头,8月以后部分锈壁虱蔓延至秋梢叶片上为害,11月也能在叶片和果实查看到。
柑橘果实受害变成“锈果”后,失去商品价值,无法上市销售,经济损失非常大,同时叶片受害脱落后,绿叶面积减少,光合产物的合成有限,使树势衰弱,直接影响来年的产量,素有“一年铜,三年穷”之说。茶陵县每年发生面积约346.7hm2,占柑橘总面积的10%,发生程度中等偏轻。在正常管理的果园中一般年份只有零星发生,危害较轻,特殊年份也有大面积发生现象,危害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小觑。2020年就有多个橘园发生了为害,其中暴发成灾面积达7.2hm2,“锈果”率达30%,造成经济损失30多万元。在失管、半失管果园,每年都大发生,“锈果”率在30%~60%,几乎无商品果可以上市;另外农户门前屋后的零星树,由于平时疏于管理,“锈果”率也居高不下。总之,柑橘锈壁虱在茶陵发生范围广,螨口基数大,在个别果园稍有不慎就能爆发成灾,在未来几年有可能由柑橘上的次要害虫变成主要害虫,广大果农应引起高度重视。
3 柑橘锈壁虱发生的几个有利因素
3.1 虫源基数大对发生有利
螨口基数的大小,是决定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凡前一年锈壁虱为害重的橘园,如果不彻底清园和打药处理来压低基数,次年均有重大危害发生。失管果园和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柑橘发生较为普遍,这与农户日常管理粗放、不清园、不打药,螨口基数常年居高不下有直接关系,相反清园彻底,防治及时,螨口基数越低,发生越少。
3.2 栽培管理粗放园对发生有利
栽培管理措施主要是整枝修剪,合理施肥,夏季抗旱,病虫防治等,这些措施与柑橘锈壁虱的发生量有密切关系,凡是管理到位,树势强,树冠通风透光,夏季抗旱和病虫防治及时到位的园块发生轻,锈果率也低;而管理粗放、不松土施肥、不除草、不修剪的果园树势衰退,发生严重,锈果率高。尤其树冠通风透光不好,喷药防治又不到位的果园,发生更加严重。
3.3 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对发生有利
柑橘锈壁虱的发生与天气密切相关,尤其7月~9月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柑橘锈壁虱的发生为害。据茶陵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2020年7月~10月高温和干旱少雨是主要天气特征,期间雨量413mm,比常年少38%,空气湿度平均为85%;月平均气温26.5℃,比常年高0.4℃,其中持续高温达15d。这也为柑橘锈壁虱的暴发为害创造十分有利的天气条件。
3.4 防治不到位对发生有利
柑橘锈壁虱一般不单独进行药剂防治,通常与柑橘红蜘蛛一起防治,只要是对红蜘蛛有效果的药剂,对锈壁虱同样有效。相对红蜘蛛而言,锈壁虱的防治比较容易,传统用药如丁硫克百威、毒死蜱等杀虫剂都有很好的兼治作用,但这些传统杀虫剂很多已禁止使用。原本阿维菌素防治效果不错,但连续多年使用抗药性已经产生。此外,还存在果农不会选择适合药剂、防治不及时和防治方法不合理等。正是这些因素影响,导致防治不到位,使柑橘锈壁虱的发生为害有逐渐加重之势。
4 防控对策
柑橘锈壁虱由于繁殖速度快,发生代次多,容易在短期内造成猖獗为害。防治策略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大力推广以绿色防控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如加强栽培管理,搞好监测预报,科学合理施药等,因地制宜,点面结合,科学应对。
4.1 加强栽培管理
4.1.1 合理整枝修剪
由于柑橘锈壁虱喜阴怕强光,应及时剪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直立枝和病虫枯枝,培养通风通光的开心形树冠,人为营造不利于锈壁虱的发生环境,同时也有利病虫防控和日常的生产操作管理。
4.1.2 干净彻底清园
在果实采收后至春梢萌芽抽发前,选用松脂酸钠、石硫合剂、矿物油加炔螨特等药剂清园,压低或消灭锈壁虱等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减少病虫源。发生严重的果园清园2次,即在前一年冬季清园基础上次年开春萌芽前再清园一次。
4.1.3 加强肥水管理
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夏秋干旱时及时锄草覆盖树盘,并灌水抗旱,增大果园湿度,有利于锈壁虱天敌生物如多毛菌等的繁殖,形成不利于锈壁虱生存环境条件,减轻为害。
4.2 准确虫情监测
准确把握病虫消长动态,在5月~8月每10d左右巡视1次柑橘园,当螨口密度达到10倍放大镜下每视野有3头~5头或发现个别树有少数黑皮果和个别枝梢叶片黄褐色脱落或在叶和果面上有大量虫体和蜕皮壳,似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时是药剂防治的适宜时期,应立即组织喷药防治。
4.3 科学合理用药
防治药剂可选择1.8%阿维菌素乳油、25%苯丁锡可湿性粉剂、15%唑虫酰胺悬浮剂、24%螺螨酯悬浮剂、10%虱螨脲悬浮剂、5%唑螨酯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等药剂,根据“速效复配长效,触杀复配内吸”的复配原则,将药剂复配使用,轮换交替使用,延缓抗性产生,确保防治高效。柑橘锈壁虱在叶背和果实阴面发生较多,常由树冠内到外、下到上蔓延,发生代数多,繁殖速度快,防治难度大。因此喷药时必须均匀周到,尤其树冠内部和中下部的叶片正反面和果实阴阳面都必须喷到喷透,以确保防治效果。锈壁虱4月开始在叶片上产卵为害,6月是迅速繁殖期,7月~9月为猖獗发生期,因此常发和重发橘园,必须从6月开始抓住防治关键期,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治,直到9月底每隔15d防一次,以节约防治成本,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