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打造思政课精准教学新模式: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1-25马万顺
柏 申,马万顺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212400)
2017年,《高校思政工作质量和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注重精准施策”,可以看做明确提出精准思政的起点。教育部思政司在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在2020年工作要点中9次出现“精准”的提法。2020年12月15日,教育部思政司司长魏士强在《中国教育报》发表题为《健全精准思政体制机制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的署名文章,总结“十三五”期间思政工作的成就,并为“十四五”期间的思政工作提供参考意见[1]。可以看出,精准思政已经上升到统领思政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精准思政顶层设计的轮廓日益清晰。2019年12月,在成都举办的“新时代高校精准思政高端学术论坛”上,80多位专家学者经过研讨,达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都共识”:即精准把握识别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和内在需要,精准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准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手段和方法,精准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成都共识”提出的“四个精准”,对把握精准思政的内涵以及如何实施精准思政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提供了解决方案。
怎样在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思政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要求,把打造思政课精准教学作为实施精准思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形成了师资、课程、方案、考核“四位一体”思政课精准教学新模式。
1 打造精英师资队伍,夯精准思政课之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思政教师。虽然整个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庞大,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离不开思政教师的指导、协助与参与,因此必须把打造一支数量和质量都符合要求的思政课精英教师队伍作为开展精准思政的基础,以此解决“谁来教”的问题。近年来职业教育大发展,学生数量猛增,不少院校师资力量不足,不得不进行大班教学,实施大水漫灌。这种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灌输,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扩充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才能实现小班教学、滴水浇灌。根据国家1 ∶350的硬性要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稳定老教师的基础上,大规模引进新教师入职,适当选用高素质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思政教师26人,其中近4年引入的教师为16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名,后续还要引进一批高水平年轻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看,打造思政队伍重在对年轻教师进行综合能力提升。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下面“五关”,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
1.1 侧重“三背景”,把好门槛关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双高”建设单位,其职业特色、农字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要求教师要知农、爱农、服务于农,招聘思政教师须结合学校特色、思政师资要求,优先挑选具有“三农”背景、师范教育背景或思想政治工作背景的教师。
1.2 实施“三培训”,筑牢培训关
建立完整岗前培训体系,为教师上岗提供实战经验,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人事部门做好师德师风培训、教务部门做好教情学情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好教材教法培训。通过“三培训”,提升了教师法律意识、师德素养和教学技能。
1.3 结合三“个人”,统筹使用关
思政教师的个人经历、兴趣爱好不同、个性不同,如何用好教师是人尽其才的必然要求。学校充分结合个人特长、个人经历和个人意愿,综合三“个人”进行统筹安排,让教师选择好主教课程和主要任务,以便人尽其才。
1.4 做好“三培养”,赋能成长关
教师成长是个过程,既有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也要给予帮扶。学校实行“三培养”制度,助力教师成长。一是实行导师制,为年轻教师配备导师,一对一培养,提升教科研能力;二是教务部门听课评教培养,一对一点评指导,补短板;三是组织教师参与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三级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三年来,共100多人次在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和机构进行学习、培训、交流、研修。
1.5 构建“三平台”,助力成才关
一是构建集体备课平台,确定具体年轻教师为主备课人,以业务促成才;二是提供展示平台,鼓励思政教师参加各类比赛,以展示促成才;三是搭建服务平台,鼓励年轻教师指导社团、暑期实践、技能大赛等活动,以服务促成才。
通过以上措施,思政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先后获得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二等奖3项、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2项;主持共青团中央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38项、校级课题12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和其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1篇。
2 打造精品课程体系,铸精准思政课之本
课程是实施教育的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国家要求,结合学校特色,积极开展“三教”改革,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网上课程建设和实践课程建设,形成了“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思政课课程体系,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为精准思政铸造了基础。
2.1 用好国家教材,建设精品课程
按照国家要求,严格使用国家统一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对教材进行研究,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积极申报精品课程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皆为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涵盖课程标准、教学标准、教材教案、媒体资源、教法学法、考核标准等方面,各方面都是精心制作,可为学生成长精准推送教学内容。
2.2 线上线下结合,建设线上课程
结合课程体系,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精细化处理,教师“导演”,学生“出演”,通过情景剧表演、学术大讲堂、农林访谈等情景设计直面难点痛点、注重热点焦点,开发了集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慕课。慕课平台视频精彩纷呈、包装时尚、寓教于乐,深受学生欢迎。学校“基础”和“概论”两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面向全国开放,多所学校采用了课程,累计学习人数达3万多人次。课程获评全国林业职业院校思政课程“十佳教学案例”、团省委“信仰公开课”省级示范课。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线上教学平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理论结合实践,建设实践课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教育,在教学上更突出实践性。学校把理论和实践融于一体,在思政课程建设中为实践教学单独设置1个学分,课务安排三分之一为实践课,实现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开展项目化。组织教师出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含电子版),自主开发虚拟仿真(VR)系统,汇编了《江苏农林学院技能大赛成果集锦》,增强了课程亲和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被评立项为江苏省精品教材。
2.4 时政课专题化,建设精美课程
根据教育部要求,在全校一二年级全面开展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该课程时效性强、备课量大、学生人数多。根据任课教师专长,把思政教师分为多个团队,每队四人,每人主讲一个专题,每个班级由四位教师轮流讲授。这种“专题化”、“模块化”教学让每堂课都体现思政课高水平,节节课都是精美体验,深受学生欢迎。
3 精密打造实施方案,辟精准思政课之径
思政课理论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建立协作机制、制定综合实施方案,才能有效达到精准之效果。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结合校情,通过建章立制、拓展课堂和个性识别,制定了可行性实施方案,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
3.1 建章立制,精制实施方案
制定《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为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实施准则。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判思想政治工作。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带头上思政课、听思政课。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按照生均30元标准,足额拨付思政课专项经费,为思政课建设、教学和培训等奠定基本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教研室管理办法”、“年度考核办法”、“教学督导规范”、“在线教学规范”、“集体备课主备课人制度”等制度体系。在制度的规范下,思政课精准开展有了基本遵循和根本保障。
3.2 拓展课堂,精设教学场景
在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把传统“讲授式”教学转变为“体验式”“嵌入式”教学。充分利用校史馆、农博园、茶博园等校内平台,开展现场教学,融入学校发展历史、农业发展历史和茶文化,培养学生知校爱校、热爱三农的情怀,培养农业大国的爱农人。通过校史校训、校规校纪、励志广场进行校园文化体验;在宿舍、图书馆、教室浸润思政要素,进行生活学习场景体验;通过参观当地文化、产业基地和担当自愿者,进行社会实践体验;通过学术报告、青马社团、专题讲座进行理论学术体验;通过反转课堂、情景剧演出、课程大赛实现主角体验;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开展网上思政,感受指端体验;在开学、军训、升国旗奏国歌、顶岗实习动员、毕业的典礼等重大场合,纳入思政要素,给予嵌入式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3 个性识别,精心滴水滴灌
精准识别学生情况,是实施精准思政的前提。通过建设数据化校园、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全面掌握学生上课、图书借阅、消费倾向、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等,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画图,精确显现学生个性。思政导师根据数据分析和学生画像设计一人一案,进行精准实施,从大水漫灌转为滴水滴灌。
3.4 同频共振,部门精密协作
落实三全育人,构建完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配合思政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等工作,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学校在课题申报、职称评定、教研奖励等方面专门为思政教师预留名额,极大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思政老师特长,将所有思政老师和二级学院结合,形成一院一特色的思政教学模式。与学工处、团委等学生教育管理机构相互沟通,将思想道德标准量化、具体化,使之融入思政教学过程、融入实践项目、融入日常行为表现。
4 打造精细考核体系,赋精准思政课之能
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奖惩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精准考核是实施精准思政的重要环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把认知考核和行为考核相结合,完善考核评价。通过慕课平台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及日常素质行为精细测评,改变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方式,解决了“怎么考”的问题,进一步赋能思政课教学。
4.1 精心设计题库,进行理论学习考核
开发信息化考试系统,随机考试方式,系统自动评判成绩;或利用慕课平台随机组卷考试,并结合学生网上课程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参与讨论情况等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考核。
4.2 精确评定践行,进行实践和行为考核
根据项目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任务完成度及视频制作质量、小报创作水平等进行实践考核;结合学生在思政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创新能力进行行为考核;结合学工、团委等部门,通过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品质等进行综合素质测评[3]。以上两个考核按比例取值相加,形成学生最后成绩,考核成绩作为评奖评优、入团入党的基本参考指标。这种采取知识点的认知考核与学生实践操作、日常行为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科学合理,特别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行为,对学习积极性和行为自觉性提升起到以考促进的作用。
通过探索与实践“四位一体”思政课精准教学新模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精准思政教学理念理解、精准思政路径探索、精准思政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和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学校思政课教学进行了特别报道。
5 结语
精准思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兴未艾,是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随着实践深入,更多的理论探索、实践模式和实效评估将层出不穷。因此,精准思政必然会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持续性热点,值得深入思考、深化研究、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