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2022-11-25寇得胜
寇得胜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初级中学,甘肃 定西)
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广泛使用新型教学模式。开展初中生物学教学,利用学案导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大幅提升该学科学习水平。所以,基于理论与实践不断融合的条件下,初中生物学教师应当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实现高效学习。本文从多个方面探究了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做好课前预习、做好思维导入、注意教学讲解,加强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课堂总结等。
一、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大力促进初中生物学教学发展,同时引领学生探究生物界的“奥秘”。所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使用“学案导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持续进步。
对于“学案导学”模式的分析研究,主体为初中生物学教师,当前该模式未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优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错误认知该模式。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师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正确理解何为“学案导学”模式,了解其具体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设计学案。
例如,在“细胞的生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使其更加清晰地了解与掌握细胞生活的具体状况。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需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结合不同方面合理编制学案。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
针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此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学习相关知识。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学生需要预习教师安排的导学案内容,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预习时尚未理解的内容,以此有效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
例如,在围绕“细胞的生活”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可为学生安排下列预习任务:其一,在生物学遗传中,细胞核所具备的重要功能有哪些?其二,何为遗传信息?其三,遗传信息存在何处?其四,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什么?首先教师为全班学生提供导学案,要求他们从中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在完成导学案预习之后,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这堂课的重要内容,从而针对性掌握课堂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最终学好这门学科。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帮助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高效学习生物学知识,从而提高本学科学习成绩。
三、注重思维导入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先要根据学生兴趣与详细教学内容合理创设兼具情与理的教学情境,有效引领学生充分融入情境,以此做好教学导入,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当然,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元素入手,引入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积极探究。
例如,在教学“形形色色的植物”中的“藻类植物”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并未直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而是展示了一个养鱼缸(水已经变成绿色),同时设计了引导性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办公室的鱼缸,你们知道鱼缸中的水为什么会变绿吗?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兴趣被激发,纷纷参与其中,自由发言。当学生发言完毕,教师继续延伸:“这主要是因为水中有一种植物,即藻类植物,它的种类和形态是丰富多样的。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后,相信大家就会有清楚的认识了。”就这样,教师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课伊始,趣即生,为高质量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四、注重教学中的讲解环节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导学案突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指明学习方向。其次,教师需要以导学案为依据讲授这堂课的重点内容。那么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要求各小组借助导学案探讨这堂课的重难点。在小组讨论之后,让问题进入“白炽化”阶段。当下,教师可使用简洁且容易理解的语言为学生讲授问题,以此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使其更好地把握知识点。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又可以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搭建友谊的桥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除此之外,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讲课时的语言技巧。生物学这门学科有许多专有名词,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便出现“左耳听,右耳出”的情况。而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可以将这些名词“改头换面”,让学生对这些专有名词加深印象。
以“细胞”这个词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用“泡泡”代替。如大量白泡泡和红泡泡组成了人体。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人体中有许多的红细胞与白细胞。利用如此充满趣味性的讲解,能够让学生立刻记住课堂内容,进一步提升学习质量。
五、加强相关知识点学习
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各个知识点均密切联系。正因如此,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时,教师可有机结合相关知识,采取比较法建立知识框架。
例如,在“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切片”的实验。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应在演示实验的同时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项。如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借助显微镜观察之后可以明确人体四类基本组织的区别,分别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根据生物学课本中的相关知识,教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使其分别观察各类组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动手实践操作,而且结合教材内容自主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无论是生物学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欲望都得到充分激发。
六、自主学习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自主学习动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初中生物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觉程度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将各小组人数控制在四到六人,并且让各小组明确分工,从中选出专门人员记录与搜集资料等。
例如,在“种子的萌发”教学中,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部探讨交流,同时结合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猜测种子生根发芽的影响因素。然后各小组在全班范围内讲述自己的猜测与假设,教师与学生一起排除不可能的猜测,进而指引学生科学合理地制订探究计划,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七、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也是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模式的一大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当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深入转化,并有效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需要始终引导学生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展开合作探究,并对其探究过程进行适当的指点与引导。
例如,在讲解“植株的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让他们以自己的兴趣为依据栽培植株,而且选定时间段细致观察植株的具体生长情况,及时撰写观察日记并做好记录。另外,学生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等,按照规律时间为植株拍照或者录像,以此记录其生长情况。对于自己归纳整合的观察资料,应当第一时间与小组成员分享,共同讨论植株健康生长的办法。另外,学生还应该将个人观察日记与相关资料在小组中统一整理,从而形成实验报告并上交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分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通过观察记录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素养。
八、课堂总结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全班学生可以全身心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以此积极贯彻落实生物学知识学习。在此基础上,生物学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探究成果第一时间总结评价,从而让学生可以及时正确地认知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而且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可以得到相应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例如,在完成“种子的萌发”这节课的教学之后,初中生物学教师可以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使其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探索农民伯伯在播种之后为何用塑料薄膜覆盖土地,让他们懂得哪一类土壤对种子萌发最有利。除此之外,初中生物学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从中获取与这节课内容相关的中考题目,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给出答案。借助该方式检验学生认知与掌握本节课知识的程度,引领他们加强知识内化,最终实现知识迁移。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创新日益加快,而革新的第一步便是将“学案导学”模式有效应用于教学中。通过发挥“学案导学”模式的优势与作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利用小组合作等多样化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改善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突显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积极深入思考探索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与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进一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