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消防救援支队级全勤指挥部指挥能力的思考
2022-11-25杨运洲
杨运洲
(湖北省荆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湖北 荆州 434000)
0 引言
消防救援队伍全勤指挥部工作职责已经从单一的“接警派单”逐步发展为“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组织指挥能力建设。然而,随着灭火与应急救援的职能任务不断拓展,灾害事故处置的难度性、风险性、技术性大幅增加,初战组织指挥的形式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复杂化,支队级全勤指挥部作为一线指挥的实体化指挥机构,必须大幅提升组织指挥能力,实现指挥调度更精准、风险评估更科学、作战指挥更果断、战术应用更合理、安全防护更有效的效果。
1 全勤指挥部运行模式
1.1 人员组成
消防救援支队级全勤指挥部按照“人岗相符、择优选择”的标准,根据人员能力和工作岗位,明确“值班领导、指挥长、综合信息、作战协调、应急通信、战地政工、战勤保障、新闻宣传”等不同岗位,从本单位现有人员中选取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定期轮换,分别履行各值班岗位职责,各岗位人员相对固定,数量相对一致。
1.2 值班模式
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主要采用区域集中接警模式,支队级全勤指挥部人员全天在岗履职,携带电台,监听电台。值班期间接到警情,立即转入作战模式,主动参与接处警调度、灾情研判,履行初战指挥职责[1]。支队级全勤指挥部根据灾情分级,当班人员全体出动参与一线作战指挥,备班人员立即到岗接替指挥中心值班值守工作,履行上传下达职责,做好工作衔接。
1.3 指挥方式
支队级全勤指挥部与所属消防大队全勤指挥部实行两级联动指挥方式。辖区消防大队全勤指挥部到达灾害事故现场后,对本辖区的灾害事故进行指挥,并通过4G图传将现场灾情、作战方案、力量部署、安全管控、社会联动等信息实时传输至支队指挥中心,共享信息,汇报情况。支队级全勤指挥部根据灾害等级,采取在指挥中心远程跟踪指导或深入一线现场指挥的方式,将组织指挥情况向本级政府和省级消防救援总队指挥中心汇报。
2 全勤指挥部指挥能力的薄弱环节及原因分析
2.1 人员搭配不合理
受组织指挥专业性的影响,全勤指挥部人员岗位设置、调配使用、能力评定等环节不够规范,存在“岗位业务不熟悉、实战经验不丰富、协同配合不默契”等现象,遇到需要全勤指挥部组织指挥的灾害事故,值班人员不能迅速进入战斗岗位,导致指挥中枢不能快速形成,无法充分发挥组织指挥的作用,初战指挥效果不明显。
2.2 灾情研判不全面
参与组织指挥时,一旦全勤指挥部指挥人员对灾害信息不敏感,对现场信息把握不准,没有有效捕捉重点信息、关键信息,就会导致力量调度不合理、辅助决策不科学、作战指挥不精准,存在误判的风险。初战指挥决策失误后,调整、纠正和优化作战编成将延误作战时机,影响作战效果,带来安全风险。
2.3 统筹协调不一致
受一部六组体系建设的影响,如果全勤指挥部各岗位人员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意识不强,不能形成“信息互通、联动高效”的指挥平台,就会导致作战指令不统一、任务部署不全面、督促落实不彻底。一旦现场一部六组不能统筹全局,还会导致各功能组各自为战,各参战力量收到的指令冗余,无法高效执行。
2.4 跟踪指导不及时
接警出动后,如果全勤指挥部没有持续关注灾害发展、次生灾害、社会影响等问题;没有持续指导车辆器材装备、灭火药剂、后勤保障、联动力量的调度,就会存在“重局部而忽视全局、重眼前而忽视长远、重现场而忽视后方”的现象,导致组织指挥顾此失彼,杂乱无章,造成人员力量、车辆装备和灭火药剂的大量损失。
2.5 专业指挥不托底
事故现场灾害瞬息万变,如果全勤指挥部指挥长没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和临机指挥能力,看到什么就指挥什么,发现纰漏不能及时解决,就会无法完成任务,造成整个灭火救援行动的失败。一些支队为避免此类过错,采取同步安排其他有指挥经验的人员到场组织指挥,这就失去了组建全勤指挥部的意义。
3 加强支队级全勤指挥部组织指挥能力的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业态下的复合型灾情特征,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多途径、多举措提升支队级全勤指挥部人员的能力素质,规范全勤指挥部实体化运行秩序,促进全勤指挥部日常工作职责和现场作战职责的有机融合。
3.1 组建全要素、专业化的指挥团队
3.1.1 推行人岗匹配机制
按照消防救援队伍执勤战斗条令规定,结合全勤指挥部各岗位职责定位,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不断提升值班人员专业化能力水平。探索机关基层轮岗制度,发挥“传帮带”作用,把懂指挥、善攻坚的基层干部推荐到支队级全勤指挥部,把有实战经验的业务骨干推荐到接警调度岗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战例研讨为抓手,采取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措施,切实解决全勤指挥部人员“实战经验”缺乏的问题。
3.1.2 推行等级达标机制
根据支队级全勤指挥部的不同岗位,开展岗位技能、指挥能力培训,开展面推演、想定作业考核,落实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全勤指挥部人员熟练掌握组织指挥要点、典型灾害事故处置程序、作战行动安全注意事项[2]。根据作战指挥需求,推动和建立支队级全勤指挥部各岗位分级达标制度,全员开展等级达标考核,优选具备相应岗位能力的人员参与全勤指挥部值班,激励和鞭策能力不足的人员加强学习,提升岗位能力。
3.1.3 推行专家辅助机制
将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纳入支队级灭火救援专家组,定期组织召开灭火救援专家组联席会议和灭火救援预案评审会,对重点保卫对象的灭火救援预案进行专家评审,对预案制定的操作性、科学性、实用性进行审议,为有序、高效实施灭火救援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将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作为专职值班人员参与值班,平时对全勤指挥部组织指挥技能进行培训和指导,并进行战术研究;发生重大灾情后,遂警出动,到场参与组织指挥,提供辅助决策和关键技术答疑。
3.2 打造全流程、信息化的指挥中枢
3.2.1 改进指挥调度模式
结合消防救援队伍“一短三快”(接处警时间短、出动到场快、战斗展开快、救人灭火快)初战机制改革的相关要求,从指挥中心接处警开始,支队级全勤指挥部就要主动介入、全程跟进,与指挥中心相互配合,做到及时推送要点、实时跟踪行动、准确研判风险,指挥贯穿一线。加快推进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发挥智能接处警系统的优势,最大程度优化接警调度、响应出动、途中行驶、到场展开等各环节的时间,实现“灾情地址、灾害态势、力量定位、救援过程”全部可视化,为各级指挥员提供多角度、全方位信息支撑。
3.2.2 坚持值班值守模式
支队级全勤指挥部人员要坚守岗位,每日交接班后,要及时核查队伍执勤实力分布情况、灭火药剂充装和储备情况,认真学习类型灾害事故灭火救援处置预案,密切关注接警调度情况,时刻保持临战状态[3]。支队级全勤指挥部人员要做好值班交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高效完成值班备勤任务,遇有突出敏感灾情,要第一时间响应,配齐个人防护装备和通信电台,迅速着装登车,做到一触即发、同步响应、全员出战。
3.2.3 创新网络指挥模式
建立灭火救援业务基础资料库,充分发挥灭火救援指挥平台和大数据物联网数据共享的优势,快速调取区域气象、道路实时状况、灭火救援预案等资料,共享联动单位的作战实力,智能化分析研判灾害事故风险,推送处置对策和注意事项等功能。积极开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根据灾情等级,对消防队站、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前置执勤点,以及专业队力量编组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测算,实现精准指挥调度。
3.3 提升全领域、实战化的指挥能力
3.3.1 搭建一部六组指挥体系
坚持实战导向,优化前方指挥部综合信息、指挥协调、应急通信、战地政工、战勤保障、新闻宣传6个功能组的结构,规范现场组织指挥程序,组建组织指挥中枢机构,提升支队级全勤指挥部跨区域作战指挥能力。参与跨区域增援作战时,支队级全勤指挥部必须在灭火救援现场搭建前方指挥部,合理搭配6个功能组,规范现场指挥部运行模式,全面侦察灾情形势,详细评估安全风险,科学制定处置方案,合理部署作战力量,督促战斗指令落实,维持作战行动秩序,充分发挥一部六组统筹协调、号令一致、精准指挥的作用[4]。
3.3.2 搭建全勤指挥部保障体系
配齐配强支队级全勤指挥部人员标志标识、个人防护、侦检警戒等器材,根据不同灾害事故类型,备足72 h自我保障物质,开展全过程、全要素、全时段的携行训练,确保全勤指挥部遂行出动保障有力。结合现场灾害规模、人员装备消耗、组织指挥功能需求,制定战时保障和跨区域增援的出动编程,签订联勤化保障协议,落实高精尖和智能化器材厂家联保机制,落实饮食生活六车联保机制,实现供需信息共享和遂行动态保障。
3.3.3 搭建社会力量联动体系
支队级全勤指挥部要打破部门行业壁垒,充分发挥社会救援力量在特种灾害救援领域的专业优势,深入开展业务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消防救援队伍能力转型升级,提升“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处置能力。要支持社会救援队伍发展壮大,将社会救援、民间组织等力量统一纳入支队级消防救援队伍指挥调度和训练作战体系,在各级政府或前方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与消防救援组织指挥体系的高度融合。
4 结语
聚焦“全灾种、大应急、抢大险、救大灾”总目标,只有不断提升支队级全勤指挥部“专业化、信息化、实战化”的能力,才能建强专业高效的指挥中枢,才能实现科学精准的专业指挥,才能适应“一短三快”现代化指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