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2-11-25徐媛婧王庆军山东省枣庄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枣庄277000
●徐媛婧 朱 薇 王庆军(山东省枣庄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 枣庄 277000)
枣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滋补和药用价值。山东省枣庄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麓,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着独特的丘陵棕壤条件和光照好、积温高、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适宜种植枣树。
1 枣庄市枣产业发展现状
枣是枣庄市特色林果产业之一,有着1300多年的大枣栽培历史。1987年10月6日,枣庄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确定枣树为市树。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第六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名单,枣庄市山亭长红枣入选第六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枣庄市枣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多万亩(每亩约667 m2,下同),主要分布在山亭区、峄城区,其中,仅山亭区店子镇就种植10多万亩,主要品种包括长红枣、圆铃枣、枣庄脆枣、伏脆蜜枣、冬枣等。
2 枣庄市枣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分散,管理粗放
枣庄市大枣以散户生产为主,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较少。大部分枣农思想观念落后,管理粗放,很少接受专业的技术培训,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加上近几年枣市场行情不容乐观,枣农更是疏于管理,多数枣园长期不施有机肥,导致土壤板结,用药不科学,灌溉不及时,整形修剪不到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的一种状态,标准化种植技术难以推广。
2.2 品种退化,结构不合理
枣庄市大枣以当地传统栽培的长红枣等鲜食制干兼用品种为主,长红枣栽培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其次是伏脆蜜枣等鲜食品种,约占总面积的15%。2000年前后曾引进‘沾化冬枣’替代原有的‘枣庄冬枣’,但由于自然坐果率低、果实品质不如原产地果实而被逐渐淘汰。另外品种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为中熟品种,早晚熟品种严重缺乏。不同成熟期(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极晚熟)和不同用途(鲜食、制干、干鲜兼用、观赏、加工等)配套的品种结构尚未建立。
2.3 病虫害加剧,品质下降
由于枣庄市枣园多分布在山区瘠薄旱地,栽植密度小,树冠过于高大。加之地处老枣区,枣疯病发生概率较大,危害较大,严重制约了当地枣产业的发展。此外,为追求经济效益,枣农开始在各地枣园大规模使用环剥加赤霉素促果技术,虽然短期内可提升枣产量,但枣品质却大幅降低,鲜食品种的适口性和制干品种的制干率也严重下降,影响了枣庄市枣产品的声誉和商品价值。
2.4 销售渠道不畅,产业化水平低
枣庄市红枣销售多为散户摆摊的模式,枣农多被动等待商贩来田间地头收购,销售渠道单一。近几年由于受到外地枣的冲击,尤其是2010年以后,西北等优质枣产区的枣产品大量涌入当地市场,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口感迅速征服了消费者,建立了的西北枣(以新疆枣为代表)高端市场。2014年前后新疆优质红枣售价高达每千克100元以上,给枣庄市枣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产业化程度低,生产、加工、销售等关联性较差,各环节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联系,缺少大规模、集团化和整体协同运作能力,信息技术交流和反馈存在不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枣市场开拓和整个枣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枣产业发展对策
3.1 更新优良品种,优化品种结构
在稳定现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枣庄市地理环境条件的优势,优先发展优质、丰产和早熟的鲜食枣品种,淘汰一批果个小、口感差的老品种,改种从当地脆枣中培育出的优良早熟新品种伏脆蜜枣。另外,引进一批口感好、品质佳、市场竞争力强、适宜当地栽植的新品种,如“蜜罐新1号”“鲁枣6号”“鸡心脆枣”“尖脆枣”“金丝新4号”等。这样不仅能科学规避红枣生产过剩和晚熟鲜食枣上市过于集中的不利因素,抢占早熟优质鲜食枣市场先机,而且能充分发挥枣庄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与“鲁北冬枣”在成熟期上分庭抗礼的市场优势格局。
3.2 创新生产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优质枣品种资源库和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制定和完善实用的枣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建立标准示范园区,推广宽行窄株矮化密植的现代种植模式,逐步实现果园机械化管理。建设示范性的餐桌枣园,实现鲜食枣的周年生产,开创大枣采摘观光产业新局面。实行枣园管理统管代管,对于枣树病虫害(特别是枣疯病)要尽量采用粘虫胶、粘虫板、性诱剂、以虫治虫等物理和生物措施进行防治,对于出现枣疯病的病树应立即挖除焚毁,同时,要注意防治枣疯病的媒介——叶蝉类害虫。对于必须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才能抑制的病虫害,应使用高效低毒或安全无毒的农药,如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灭幼脲2000~2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等杀菌剂;后期喷洒10%氯氰菊酯2000~2500倍液+25%吡唑嘧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咯菌腈粉剂5000倍液。9月中上旬雨水多,要加喷1遍杀菌剂,防治果实病害。严禁使用除草剂,以免造成农药残留,加剧枣疯病的发生。
3.3 健全培训体制,完善服务体系
根据枣庄市扶贫工程的要求,结合当前生产所需,制定枣农培训规划,邀请果树专家和科技人员,创新培训模式,通过开办夜校、发放“科技明白纸”,广泛开展枣树专题技术讲座、田间技术指导等培训工作,将技术真正送到枣农手中。另外可以建立微信服务公众号或微信群,及时准确地向枣农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病虫害预测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及市场动态等信息,以便科学高效地种植生产,提高枣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
3.4 引进加工企业,拓宽销售市场
枣庄市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支持等措施,引进一批枣深加工企业,培育壮大一批产加销龙头企业,积极开发枣汁、枣脯、枣粉等深加工产品,拓宽和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和扶持加工企业与枣农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企业+基 地+果农”的产业格局;建立大枣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给大枣种植户、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