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首麋鹿保护区人与动物冲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22-11-25蔡家奇温华军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湖北荆州434407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2期
关键词:麋鹿栖息地保护区

●蔡家奇 温华军 沙 平 蔡 干(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湖北 荆州 434407)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为长江中游地区冲积形成的洲滩,水草丰茂,具有良好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重视土地的生态功能,推行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协同。保护区建立之后原有的土地限制人类活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举措不足。麋鹿野生种群的自然拓展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1.1 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

保护区及周边人口经济发展较快,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存在矛盾。“人鹿争地”“鹿畜争地”矛盾频发,在麋鹿种群恢复性增长和栖息地被开发的情况下,野生麋鹿觅食困难,转到周边社区林地、农田采食,时有伤及人畜事件发生。石首境内,麋鹿栖息地是典型的沿长江洲滩湿地,属地权属多头管理,生态脆弱性较为明显,人地、草畜、散养家畜与野生麋鹿关系紧张,土地利用的生产、生活与生态保护冲突严重。

1.2 人与动物冲突

由于洲滩开发种植对麋鹿采食产生吸引力,选择湿地开发耕作的人们不得不对麋鹿闯入农田的威胁保持警惕;随着防范力度的加大,在栖息地减少的基础上,麋鹿拓展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当地农民在农田周边布控防范,以此来防御入侵的野生动物。为了确保农作物不受破坏,野生麋鹿栖息地边缘的农业包含两种形式的劳动,即生产劳动和保护劳动,防御、控制野生麋鹿已成为周边群众的例行事务。

1.3 对野生动物肇事容忍度的变化

对野生动物肇事的容忍度随着社会决策的变化而变化。野生动物的破坏,多数农民原本认为是自然的、少有的,默认这样的成本损失。然而当野生动物的破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核算成本的方式,政府实施补偿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肇事动物的容忍度。

2 人兽冲突出现条件分析

石首麋鹿保护区位于长江北岸,毗邻长江天鹅洲淡水豚类保护区。这里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水质良好,水草丰盛,是麋鹿恢复自然种群的理想场所。麋鹿种群由1993年、1994年和2002年分三批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引进的94头,发展到2021年的2300多头,并形成了除核心区外的江南三合垸、小河杨波坦、监利兔儿洲及湖南洞庭湖四个野生小种群,逐步恢复了麋鹿野生习性,成为目前长江麋鹿生态廊道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

近30年来,随着麋鹿自然种群数量的增加,野生麋鹿在保护区核心区以外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展,麋鹿与农民生产生活矛盾凸显,人兽冲突加剧。

2.1 生境变化带来新的矛盾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长江中游地区的原长江洲滩的泛洪性发生了新的变化。一年一度的丰水期对原长江洲滩形成的泛洪模式从固定性向间断性转变,人们对长江洲滩的利用方式由此发生了转变。以前的短期畜牧区域变成了农用种植和养殖的垦荒地;大部分洲滩开发成鱼池、林地和农用地。据调查,目前在石首境内,长江洲滩开发利用的面积在75%以上,野生麋鹿的栖息地原生态基本丧失。湿地开发呈现出来的情况表现复杂,一些林地被损毁,农田被践踏,鱼池被侵袭,肇事现象屡见不鲜。

2.2 社会经济发展衍生新的问题

野生环境的状态直接影响野生麋鹿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长江洲滩资源开发利用成为普遍现象。开发规模的扩张压缩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麋鹿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也因为开发者的不断利用而发生了变化,对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保护产生了一定影响。开发区域阻隔作用大,原本野生动物和家畜共享的湿地和牧场被分割,野生环境下麋鹿正常的迁徙、繁殖、觅食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3 对策思考

3.1 构建保护制度,完善配套政策

石首麋鹿保护区周边人与麋鹿冲突根本原因在于长江洲滩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人与麋鹿生存空间高度重叠。建议以优先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推动以沿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沿长江生态旅游等为主的发展模式,形成与保护区管理上的协同发展。同时,采用监测和大数据,加强对石首境内麋鹿栖息地的动态研究,全力谋划新时代自然保护和区域发展协同战略举措。

3.2 严控开发进程,维持生态平衡

考量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准确选择合理的开发类型,减少人类活动的频次,科学计算野生麋鹿承载力,控制栖息地野生麋鹿及其他野生动物生态容纳量,力求平衡发展,促使麋鹿由数量逐渐向质量转变。持续推动退牧还草、退田还湿及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发展绿色产业,寻求人与动物等生产、生活需求的平衡,推动长江洲滩湿地形成自然的生态经济反馈系统。进一步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研究麋鹿、河麂等保护动物生活习性,提升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因此,整合各类保护地、栖息地资源,规范化管理,致力于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提高栖息地的质量将成为长江流域大保护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

3.3 维持湿地属性

在长江洲滩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的情况下,野生动物的流动性受限,湿地空间动态失衡。农业、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面对不同的政策诉求监管难度加大。建议将自然保护、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统筹谋划,协调强化湿地保护政策管控,排除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的障碍等,保证野生动物能够正常迁徙,避免过度开发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物链条断裂。

猜你喜欢

麋鹿栖息地保护区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BEAN SCENES
走进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