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要点

2022-11-25崔立琪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30

建设监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吊装装配式

崔立琪(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0)

0 引 言

某生产基地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建筑用地面积13 640 m2,总建筑面积19 324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5 446 m2,地下建筑面积3 877 m2。本工程采用装配式建筑模式进行设计施工,单体建筑预制率>40%(41.8%),预制范围为2层~7层,预制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PC)构件类型包括: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板及外墙板。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本工程建设单位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装配式结构施工质量风险过程咨询,本文以第三方机构视角,通过对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模式的分析,总结了质量管控的要点及对策。

1 工程特点

1.1 工程场地空间小,构件堆放协调难度大

本工程位于工业园区内,园区管理严格,周边可用场地空间狭小,为保证园区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园区管理处对构件运输车辆入场时间进行了严格控制。第三方机构需协助施工单位制定精确的构件进场计划,规划堆放场地,并根据施工顺序有序堆放,减少对构件二次调运产生的构配件损坏。

1.2 现场吊装作业量大,临边作业多,安全管理复杂

本工程为装配式结构,吊装构件包括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板及外墙板等构件。进入预制层后,将存在装配式构件吊装作业,第三方机构识别的安全风险包括:构件吊装固定不足,导致构件掉落;构件吊装指挥混乱,导致构件与结构碰撞;构件安装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存在大量临边作业安全风险。因此,在预制层施工过程中,不仅有构件吊装质量控制要求,还有严峻的吊装安全管理压力。

1.3 工程造型特异,构件拆分、生产、运输要求高

本工程外形造型特异,对于异形部位的构件设计拆分难度高,设计深化拆分时需考虑施工安装的可行性、吊装的安全性、构件生产开模的便利性及运输过程的交通限制等要求。

2 风险管理措施

2.1 装配式建筑施工事前风险预控重点

在装配式结构施工前期,第三方机构应协助建设单位积极寻找装配式构件的生产单位,对装配式构件生产单位开展风险预识别,风险评价内容包括生产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及业绩、生产厂位置距离本工程的距离、生产厂的日常产能状况及生产厂的构件设计深化能力。装配式结构的构件质量是结构安全的根本。

待生产厂确定后,第三方机构应重点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装配式结构的专项施工方案的质量及安全风险,审查重点内容包括:构件现场堆放区域的划分及堆放荷载的验算,严防由于过载引发的结构安全事件;吊装设备的平面布置,吊装覆盖范围及吊装设备的规格参数是否满足构件吊装的要求;针对装配式结构常见的连接质量问题、渗漏质量问题的保证措施是否完整有效,严防因过程施工系统原因导致大面积渗漏及结构安全不可靠事故。

第三方机构深入审查装配式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风险审查重点包括:转换层预留插筋情况,构件分布位置、连接方式,构件防渗漏节点构造及保证措施,预制构件详图尺寸及埋件设置等。结合设计图纸及施工专项方案,编制装配式结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方案。

2.2 装配式建筑事中风险管控重点

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程师应结合专项施工方案及风险管理方案进行现场吊装的质量安全管理。吊装过程应做到“吊装防撞,接近微调”的整体吊装思路,严防大型构件的碰撞及掉角质量缺陷,距离楼层15 cm时,应及时整体微调,确保整体安装质量及立面效果,复核标高及轴线。

构件安装完成后,施工作业人员应依据设计图纸对构件增设临时支撑,同时复核构件的垂直度、平整度。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程师应待预制构件安装完成后,检查连接件数量、支撑方式及紧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校正。

预制外墙板的安装质量不佳可能引发外墙面的渗漏风险及外墙整体立面效果质量风险,因此应加强楼层测量控制及预制外墙板的接缝质量控制。在预制外墙板的安装过程中,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程师应复核外墙板的整体垂直度及与相邻构件的平整度,重点控制墙板连接质量及板缝宽度。为防止外墙接缝位置渗漏,应对预制构件的结合面清理情况及板缝位置的防水胶带粘贴质量进行检查控制。单层安装完成后,第三方机构应对构件的整体安装情况测量复核,计算累计偏差。

预制叠合板安装质量风险管理应加强与现浇位置结合位置的钢筋连接有效性风险控制,检查叠合楼板边锚入现浇结构钢筋尺寸及浇筑整体标高控制,确保上层桁架保护层厚度。

预制楼梯段安装质量风险管理应重点控制梯段的搁置长度,对现浇搁置点位置应加强混凝土拆模程序控制,严防强度不足而过早拆模导致的质量安全事故。梯段与梯梁位置的埋件须进行一一核查,防止采用钢筋代替预埋件质量隐患的发生。预制楼梯安装完成后,应及时对踏步设置护角,增加临边防护。

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可能导致现浇结构与预制结构的连接安全风险及抗震效果不佳。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程师应加强现浇结构钢筋与预制构件预留钢筋连接锚固质量,严控连接件与钢筋碰撞导致的随意切割便利施工行为;检查预制构件的结合面粗糙度,降低混凝土结合面连接不佳风险。

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程师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旁站措施进行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应重点检查墙板底部、叠合板结合面及窗口位置的混凝土胀模及漏浆质量缺陷;针对楼板面的浇筑标高进行重点控制,确保叠合板的保护层厚度。浇筑完成后,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程师应检查控制楼面的堆载情况,并严格控制拆除支撑时间。

2.3 预制构件的首件验收与样板引路创新措施

预制构件的质量直接决定装配式结构的整体质量。因此,第三方机构应协助建设单位制定设计、施工及生产单位在内的多方首件验收制度,针对预制构件生产进行联合首件验收,确定预制构件的验收标准,待验收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第三方机构应要求构件安装单位在大面积施工前实施样板引入,设置样板区,确保对大面积施工质量的全面控制。尤其要针对预制构件的安装、连接、防水及抗震做样板。样板实施过程中,第三方机构应结合装配式设计的重要节点,进行样板部位分解重点控制,发现施工中的薄弱环节与质量缺陷,及时记录影像资料,整理汇总,并进行必要的技术要点讲评,说明施工重点。

2.4 二维码构件质量风险管理控制创新措施

本工程实施过程中,第三方机构创新管理模式,配备了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程师全程驻场控制构件生产质量。为串联“构件生产、运输、进场验收、安装”的精准构件质量跟踪控制,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程师每完成构件出厂验收后,均会喷涂验收二维码,记录验收人及构件编号。如在运输过程中或进场验收时发现质量问题,可通过二维码回溯验收人质量验收责任,同时通过构件编码精准定位损坏构件,便于构件生产单位及时生产,降低对现场安装进度的影响。

3 质量评价

依据JGJ 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DGJ 08—2117—201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等有关验收规范的规定,所有装配式建筑工程达到竣工验收全部“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在本工程装配式结构的安装过程中,体现了装配式建筑的绿色施工优势,改善了现场作业及周边环境,实现了“施工场地清洁、扬尘及噪声可控”,保证了生产基地工程装配式建筑按期、保质圆满完工。

4 结 语

装配式结构工程虽仍处于探索期,但在上海等地区已开始大面积推广,仅2016年,上海已实现装配式建筑面积1 600万m2。针对不同装配式结构类型及施工工艺的差别,管理单位开展了针对性不同的精细化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对预制构件生产、验收及安装的质量安全风险实现预控,同时通过样板引入、首件验收等创新管理手段进行预制构件及施工的重点质量控制,实现了施工质量的完善与提高。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吊装装配式
探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大型设备吊装区域地下管道保护方法
预制构件的需求与供应策略研究
伞式模具在大型预制构件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