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经典名著的多维阐释 *
——以《简·爱》为例
2022-11-25周琳
周 琳
(龙岩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简·爱》是英国知名文学著作,其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因其具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且以传递浪漫主义思想为核心,阐述了女主人公收获幸福的故事情节,不但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一种精神追求,渴望突破时代枷锁,而且作为英美文学代表名著,它在东西方教育中均发挥着显著作用。经由英美文学名著的深层次解读,可以进一步开阔读者视野,借此加深对西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一、英美文学经典名著《简·爱》的创作背景
《简·爱》作为备受国内外读者深切喜爱的名著,于1847年正式呈现在大众视野中。本篇名著主要阐述的是主人公简·爱幼年失怙成为孤儿,寄养在舅母家,舅母未曾善待简·爱,使其童年时期备受磨难,但在困境中依然坚持自我、向往自由、渴望平等,最终凭借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罗切斯特携手走向幸福的故事。而关于本篇长篇小说的叙述与描写,皆以作者的第一视角为主,从而利用女主人公的形象,刻画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出身于贫苦家庭,曾在寄宿学校受教,而后担任家庭教师,并在其成长过程中先后失去亲人,致使作者于困境中终成大作。纵观夏洛蒂·勃朗特文学创作成果,作者善用抒情记事写法,抒发个人情感,且整体上的著作皆富有饱满的情感色彩。
《简·爱》是作者1847年创作而成。当时正处于英国经济蓬勃发展时期,借助工业产业,英国已在经济质量上有所提升。然而,即使在如此背景下,英国女性社会地位依然保持原样,甚至将英国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属品。此时,对于英国女性的生存根本,除了依靠原生家庭的护佑外,还可以利用联姻的方式巩固个人地位。所以,造成当时的大部分女性立志成为优秀妻子。而对于出身不好且追求创作的作者而言,此种选择必然与当时的时代思想所违和,其中不少拥有男权至上思想的男性开始大力抨击夏洛蒂·勃朗特,致使作者不得已以男性化笔名代笔创作。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背景,依旧实现了《简·爱》作品的成功创作[1]。
二、英美文学经典名著《简·爱》的艺术特色
(一)浪漫主义思想
《简·爱》作为英美文学经典名著中的代表作,它主要以浪漫主义思想讲述了作者的人生阅历。其中在作者的执笔中,女主人公始终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不但具备敢于反抗的坚韧精神,而且还追求地位平等,在抗争与独立自主中,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呼吁。
如在简·爱离开罗切斯特回到圣约翰家里的时候,甚至在答应圣约翰与其共同前往印度求教期间,简·爱反复在脑海中听见罗切斯特的呼喊,此种超出自然现象的语言描写,是为了进一步描绘二人情感的真挚性。而最终敢于逃脱丧失爱情基础的情感牢笼中,再次与罗切斯特重逢。其间,给人带来的一种感觉,即为“摆脱宗教桎梏也要相依在爱人身边。”
(二)寓言意境结构
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往往借助周边的环境氛围,对整个情节的意境进行渲染。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还是场景特征,常需要以语言形式进行叙述,这也是最考验作者文学功底的地方。而本篇小说中,实则以一种寓言意境结构,对各种情境体现的氛围予以烘托。如在罗沃德孤儿院,简·爱将红房子看作是地狱化身,甚至以“死亡的常客”表现在孤儿院中主人公遭受的种种折磨。而在担任家庭教师时,描写桑菲尔德古宅时,将罗切斯特前妻比作鬼魂,从而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气氛。正因为在结构设计中,借助了各种寓言内容,才实现了不同场景中环境的自然变换,也能让读者从结构转换中,意识到女主人公处境发生了变化。
(三)语言富有诗意
《简·爱》既然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著作,在语言描绘中自然不能单纯的以枯燥的语言进行堆砌,而是借用各种神话、圣经,为读者带来更强烈的阅读体验,进而在“诗情画意”中完善人物性格。其中主要体现在场景描写与人物对话两个层面上。
例如在圣约翰向简·爱求婚时,对于场景的描写运用了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语言,如青如绿宝石的柔软草地;天空湛蓝;白色小花;星星似的黄花等,这些富有诗意的描写周边场景的语言,可以起到烘托气氛,带动情节的作用。
至于人物对话上,除了常规一问一答对话外,其语言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诗意。尤其在简·爱意外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结婚15年的疯妻子时,二人根据自己的心声进行了互动。简·爱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我不是凭借世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借血肉之躯与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站在上帝脚下,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其中以圣经中的上帝,对二人对话的地位进行叙述,而且关于灵魂学说等内容,均与《圣经》有关,从而对女主人公追求平等,敢于反抗的精神进行了一次升华[2]。
三、英美文学经典名著《简·爱》的多维阐释要点
(一)女性主义视角
1.反抗男权至上
在解读英美文学经典名著时,可以以一种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视角,对《简·爱》进行深层次分析。所谓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最初出现在1960年-1970年之间,欧美国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多以批判女性地位作为主,严重侵害了女性的平等地位。此理论的形成,是通过对女性生活及其女性创作,进行密切关注的方式,从而提出新的一种尊重女性的思想体系,致使文学领域中开始以女性主义文学批判视角解读名著。其中《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其人物形象刚好符合新时代女性的人物特征。关于简·爱的描写,具体体现在它的反抗男权至上思想上。实际上,早在寄养于舅母家时,她便不懂得逆来顺受,甚至面对约翰·里德等人的欺负时,她也敢于反抗。而且在后来舅母想要把她送到罗沃德孤儿院时,舅母说她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她更是直言说自己要是爱说谎,会说自己很爱舅母,但她却永远不会那样说。从与舅母的对抗中,可以发现,简·爱自小就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这也为后期故事情节做出铺垫。
一方面,体现在她的寄宿学校经历上。虽然对外宣称是寄宿学校,但实则是一个赏罚不明,且有着体罚、心理煎熬的“地狱”。在该所学校中,男老师常常对学生下发各种指令,一旦有所反抗必然遭受打骂。而在简·爱首次在学校与男教师的对话中,直言道“Sir,我不认为只因为你比我大,比我懂些世道,你就有权利命令我。”甚至在海伦受到责打时,她也告知海伦“要是他用鞭子打我,我就会把鞭子夺过来,把它折断。”,此种语言上的反抗,虽然并没有引起较大的风波,但能够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具备反抗精神的新女性,它不愿被迫屈服于男权至上社会的男性领导环境中,并且始终以经济独立为自我追求目标。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需要依靠男性谋生,但简·爱却打破了此种时代枷锁,尽管选择一个不体面的家庭教师工作,也要凭借个人力量赚钱。
另一方面,简·爱身反抗男权至上思想还表现在爱情观上。在她看来,两个人相爱,看中的从来不是对方的财力,而是品格。初期,它对罗切斯特并无好感,只是认为他同其他人一样,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男性主义者。然而,经过相处后,从罗切斯特的内心中发觉了对方的心灵美,并认定他是自己值得爱的人。但在教堂宣誓时,却突然知道罗切斯特是有妇之夫,随即选择了离开罗切斯特,而非委曲求全的与罗切斯特做情人。从此行为上可以了解到,简·爱在爱情中有着自己固有的立场与观念,既不会因为出身而远离罗切斯特,又不会因经济而失去尊严。此外,在圣约翰向简·爱求婚时,她感知圣约翰选择她并不是因为爱,而是源于自己适合做一名传教士妻子。面对这种宗教捆绑的婚姻,简·爱也没有选择妥协,继而离开圣约翰,再度寻求自己的真爱。鉴于此,简·爱的人物精神是当时的英国最为稀缺的精神力量,也是反抗男权至上思想的重点体现,值得以此分析英美文学作品。
2.彰显女性价值
以女性主义分析英美文学名著,还可以通过《简·爱》中女主人公女性价值的体现,进一步针对传统的时代思想进行抨击。作为一个带有自传体韵味的著作,作者在语言叙述中花费了较多的精力,用于借助女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个人的女性意识。英美文学作品在以多维角度进行阐释时,常常都是以名著中的语言抒发个人情感,以便在虚拟的文学空间中映射出现实社会的特征,达到虚实呼应的效果。
其一,在《简·爱》中,简·爱有着较为细腻的女性心理,又有着与传统女性违和的坚定立场。身处于男权社会,在面对堂兄独裁举措时,简·爱有着丰富的内心思想,即“片刻的反抗会带来异想天开的惩罚,于是我像奴隶一样,在绝望中下决心要反抗到底。”从简·爱内心想法中可以深刻掌握其性格特征:身处逆境,更要坚守自我,勇敢的对抗到底。与绝大多数一味顺从的女性比较,她的想法过于突兀,但却是英国时代中较为崇高的思想,也是彰显女性价值的表现[3]。
其二,简·爱的女性意识还可以从男女主人公对话中得以展现。面对地位高于简·爱的罗切斯特,二人相爱本身被世人不容。但简·爱却能从平等地位角度与罗切斯特畅谈心事,如知道罗切斯特要与英格拉姆小姐结婚时,她说道“你以为我贫穷,卑微...就没有灵魂,没有感情吗?……如果上帝赐予我美貌与财富,我一定要使你难以离开我,正如我现在离不开你。”这种并不充满任何谄媚含义的爱情宣言,无论是在当时的时代下还是新时代背景,都是一种勇敢行为,也是女性意识得以唤醒的表现。简·爱始终以平等的地位与罗切斯特交流,并且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既不完全受制于罗切斯特的牵绊,又在爱情中保有主观意识,一直依靠个人的原则与立场处理她与罗切斯特的关系,由此表露出爱情中的女性独立性。
(二)原型批判视角
在对英美文学名著进行解读阶段,还可以通过原型批判的视角,分析文学内涵。所谓的原型批判理论是以集体无意识内容为基础。通过对文学著作中反复出现的内容进行梳理,以此反映出意象特征,甚至可以体现出艺术美感。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原型批判理论中的人物相关性。在不同文学经典名著中,往往能够从寓言、神话等故事中找到对应原型,从而帮助读者准确把控人物性格走向[4]。
《简·爱》名著中,女主人公可以从她的人生阅历与结局中找到相对应的原型。即“灰姑娘”原型。与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所相似,二人皆有着幼年寄人篱下的境遇,而且寄养亲人均对二人表示厌恶。而后凭借个人独立精神与崇高的信仰,打破困境收获幸福。另外,在整个故事情节的推动中,依然可以从中找到更多相似点。如简·爱知晓罗切斯特已婚后离开,正如灰姑娘魔法消失后仓皇逃走;简·爱找回自我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与灰姑娘中王子凭借水晶鞋成功找到灰姑娘有所呼应。若从原型批判视角解读名著,可以适当降低名著的阅读难度,而且更能通过形象的转化,对其个性品格的塑造起到补充作用。
于原型批判视角下,简·爱与灰姑娘在外貌服饰上的描写有所差异。如灰姑娘在魔法变身后,穿着水晶鞋以及华丽的礼服,由此验证了男权思想关注女性外表的观念。而在《简·爱》中对于女主人公外在形象的描写,以灰色长裙,外加小别针为主,并没有过多描写她的外在美丽与穿着打扮。此时,表明了简·爱更具备“灰姑娘”的本质特征。虽然并不是一个长相过于美丽或穿衣有品的女性,但从多个故事情节中能够让读者体会到她精神层面上的崇高,也表示罗切斯特能够与其相爱,源于二人心灵上的交融,而非单纯重视简·爱的外貌。特别是在简·爱探亲索要家庭教师的薪资时,她宁可少拿钱,也不想拖欠他人,甚至在后期订婚后,对于罗切斯特提出的为其买珠宝等建议时,简·爱选择婉拒。由此可见: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不是建立在他的经济实力上。而罗切斯特重视的是简·爱宝贵的品格。因此,《简·爱》颠覆了传统“灰姑娘故事”的设定,从简·爱的成长中,凭借她的独立精神、反抗精神、坚定精神,最终与罗切斯特实现了长相厮守。《简·爱》的成功在于既包含着与寓言故事相似的原型人物,又给出了与之不同的发展故事,整体上值得读者深度推敲[5]。
(三)资本主义批判视角
面对《简·爱》的多维阐释,从资本主义批判视角进行解读,也是比较主要的一个方向。既然属于英国文学名著,自然会在语言内容中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色彩。作为长篇小说,它在创作中,作者不得不在作品中渗透资本主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虽然部分内容并没有直接给出细节,但却能从侧面上体会资本主义的“罪恶”。
第一个部分,在于《简·爱》中,罗切斯特作为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属于实打实的资本家,他能够成功挣下家业的原因,作品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交代,但可从社会环境的推理中了解到:必然与资本主义交易有关。
第二个部分,《简·爱》中除了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外,还包含疯妻子等女性形象。无论是罗切斯特思想上的束缚还是后期结局时的失明后果,皆与疯妻子有关。实际上,疯妻子的发疯原因乃至坠楼身亡,都源于罗切斯特的“不作为”,他不愿履行自己在原有婚姻中的丈夫职责,只追求爱情上的自由感。此种行为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的一种“逃避责任”行为。甚至在对简·爱坦白前妻的存在时,也没有为其提供一个感情宣泄的机会,直接代替疯妻子表达自己在传统婚姻中的不满。在疯妻子死后,作为曾经是他人丈夫的罗切斯特,未能对前妻的死亡表示一种叹息,而是实现了心灵上的释放。虽说罗切斯特上一个婚姻是在利益使然下促成,但在婚姻生活中,却始终未能以丈夫的身份善待妻子。另外,关于简·爱继承叔父的遗产以及庄园均为资本主义产物。
综上所述,经过对英美文学名著的解读与多维阐释,既能引导读者对西方文学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又能借此培养阅读兴趣,使其善用不同视角看待文学著作,便于形成全面阅读意识。据此,应以《简·爱》为研究主体,从女性主义、原型批判、资本主义批判角度对名著予以分析,由此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思考,了解西方文学思想内涵,为国内外文学作品的交融互动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