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思路研究 *

2022-11-25李小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价值观

李小伟

(安徽省公安教育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教育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方向,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政治素养,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青年。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核心价值观,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在公民个人层面则强调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准则。

(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价值目标层面基本理念的凝练,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内容中最高的价值层次,对于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的作用。对于国家来说是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实现最高价值标准的方向和准则。其中富强是指在发展中实现国家富裕,百姓安居乐业,满足生活所需的物质基础,是物质基础上的价值目标。民主是指人民民主,本质与核心也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同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也是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1]。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是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所以文明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应关注的软实力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包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理念,对于和谐的追求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对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是对美好社会生活的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价值取向层面基本理念的凝练。其中自由是指在发展中,每个人拥有存在、发展以及意志上的自由,符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价值目标的追求,也是在发展中对人权的体现。平等是指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在对社会生活的美好追求中,人人享有被平等对待的权利,人人生而平等。公正是指公平和正义,是对实现人人平等的一种社会保障,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权益,同时提供相关的社会准则。法治是指在社会管理中实施依法治国,同时这是对平等和公正的法律保障,通过相关的法律制度更好的保障公民的权益,是实现平等、自由的前提和基础[2]。

(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价值取向层面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是公民在生活中需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对祖国建立深厚情感用以调节个人行为的思想准则,公民需维护国家权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自觉报效祖国。爱国是对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同时这也应该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敬业是指公民个人在工作中应做到克己奉公,勤勤恳恳,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工作以及学习的态度。诚信是指在与人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应坦诚相待,努力做到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化民族在发展中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诚信是一个人的品质。友善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友好和睦,与人坦诚相待,互帮互助。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中,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但对于其核心的内涵认识不充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感较低,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会忽视其具体内涵,转而只认识其基本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曾做过一个相关的调查问卷,参与调查的有90名学生,调查问卷的内容很简单,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你认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教育上的意义等。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内涵上,有97.98%的大学生大致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的内涵,其中有65.42%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行为上的准则,思想上的引导,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同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教育的意义上,有71.52%的学生认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思政教育课堂是有意义的,思政课是反映时代思想,进行思想交流的一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发展中正确的思想价值的结晶,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普遍还是处于较高的地位[3]。但在思政课的期末成绩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论述板块都缺乏自己的独立性创新性思考,更多的是对于理论的解释和官方化的文字回答,缺少了自己的看法,高认同度下缺乏了相关的实行力。

三、大学生思政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质量

通过相关的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认同度是较高的,但在大学生的期末试卷中我们很难看得到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见解。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上,我们仍然采用教授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复述给学生,这个过程忽视了学生的特性以及忽略了学生的思考,在教师的教授中,学生得到的是一个信息,这个信息会转化为固定的政治知识,在进行相关的测试中照搬就可,这样的一个高校教育课程不仅没能真正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同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结果都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的方式也开始丰富了起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上,可以利用好现代教学的工具,比如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感受党的十九大会议的现场氛围,在相关理念提出后,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很丰富,但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国家乃至社会层次的价值准则,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到其作用以及目的,这个过程可以增加相关范例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4],同时由问题为抓手引出内容。大学阶段下的学生,其对于政治思想内容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但在思政课上,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政治知识,更应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相关的论述问题上思考较少,甚至出现了堆积知识点,没有思考的情况。思考性过低一是学生没有很好地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内涵,二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学生的回答更显得书面性,难以展示自己的思考,三是教学过程的单方面灌输导致学生没有形成相关的主动参与、启发拓展的思考习惯。思考性过低不仅不能真正地传达给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同时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思政课程很难真正适应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学生的时代发展诉求。对于学生来说,课程无意义,不仅不能建立政治素养,甚至会对课程失去重视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来说,价值内涵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授,大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就不能更好地去实施,理论内化与外在践行之间存在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融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中

(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大学生政治素养培养、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是最接近他们的一个层次。爱国是对大学生基本道德准则的建设,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应拥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这是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的基础,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归宿感,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高校的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纪念的方式,比如历史纪念馆、英雄纪念碑等主题基地的实地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拥有较为成熟的思想观念,强制的灌输知识会使他们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是逆反心理,所以在教学中对应爱国的理念认识,应加强革命根据地等实际的教育[5]。对于大学生来说敬业则是对他们责任心的培养,在课程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以及敬业观,大学生对于敬业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有的甚至认为只要在工作上尽心尽力就是敬业,这种狭隘的理解会导致学生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中走上片面的方向。在思政课上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敬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建立长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在目前对待自己的学业认真负责,在之后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这种价值观的传达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之后的发展中树立正确的敬业价值观,同时丰富思政课的内涵。诚信是大学生一种优秀品质的建立,在大学的思政课堂上,这种比较抽象但又十分熟悉的名词很难让本已有概念的学生再静下心去认真思考,所以在大学思政课中,应创新教育方式,比如通过实时的相关案例,对诚信问题背后的矛盾点进行分析,通过这种针对性的方式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理解,思政课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友善是与人交流中的坦诚与和谐,在大学的思政课上,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聆听学生发言,在身体力行中将和睦的师生关系传达给学生,同时加强课堂上学生的互动,形成良好的上课氛围,让学生自我感知,在感知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内涵的理解。

(二)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组织开展交流互动

自由指在开展相关思政课堂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自由的个体,倡导思想自由,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表自己的相关理念,在自由交流的环境下进行相关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同时也是倡导实践的自由,在思政课堂上,大学生们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思考性,同时,这种自由的氛围下能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了相关的交流之后,能更好地进行总结,解答疑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方式不仅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念,还能加深对事件的认识,在自由交流的情况下加上老师的总结点评能形成更具有体系的理论认识。平等是指大学生在相关的活动和实践中,都有平等参加、平等发言的机会。在思政课上,无论学生的职位和成绩,学生都能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拥有被尊重,被认真聆听的权利,对于相关的活动来说,活动的过程是平等的,结果是平等的,教师在相关的活动中要维持这种平等的氛围,使得学生能真正地加入到活动过程中。公正是学生在课程上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在学生进行相关话题争论时,教师要进行客观有效的总结和评论,这个过程教师应注意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提出的相关理念,应予以最为公正的评价,不仅以身作则给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更要很好地肯定学生的思想认识,保护他们的表达欲。法治在大学的思政教学课堂中可以理解为活动中制定的制度。比如展开一场关于“扶不扶社会现象”探讨的辩论活动中,教师应先制定明确的规定,如辩论不能出现某某字眼,在辩论中双方可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不能出现人身攻击,辩论的胜负不重要,辨明是非、互学共进为标准等,能很好地保证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促进学生思想的交互。

五、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完善人们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以及道德规范的一门教育课程。在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时代成长需求,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内涵也得到极大丰富,对于大学的思政课程教育,我们应更多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对思政课程进行优化补充。比如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运用到思政课堂中,采用实体纪念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敬业价值观,建立长效的自我约束机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在自由交流的环境下进行独立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拥有被尊重、被认真聆听的权利,同时在针对性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应保持一个公正中立的角色,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科学制定相关的活动制度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参与性权益,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的独特思想性,如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通过不断丰富的教育方式和新思路才能发挥大学生思政教育立德树人、育人铸魂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价值观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价值观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