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及应对措施(上)
2022-11-25腾兴华高志强王昕欣周文秀赵庆涛郎言所
腾兴华,高志强,王昕欣,周文秀,赵庆涛,郎言所
(1.东阿县畜牧水产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东阿 252201;2.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莘县 252400)
一、池塘养殖尾水的特点
池塘养殖尾水属富营养化水体,有机质及氮、磷元素含量较高,具有固态悬浮物含量高、氮磷含量高、COD含量高和水色浓透明度低“三高一低”的鲜明特点。
二、池塘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建设应注意问题
1.前瞻性预测 养殖品种不同、生产管理模式的变化都将影响尾水治理设施运转效果。无论是半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还是池塘养殖,投饵形成的水体有机、无机污染都影响着尾水治理的合理方式和设施规模的大小。相反,一个治理单元一旦建设完成,其性能也会影响今后对主要养殖品种、密度的新选择。因此,筹划建设尾水处理设施时,应为今后转产与否预留余地。要充分利用现有沟渠等闲置土地资源,统一规划设计,合理设计落差,尽量减少动力消耗。
2.功能协调 一般情况下,水处理面积占养殖面积的5%~10%(因养殖品种、密度而异),其中沉淀池、曝气池占水处理面积的50%。固态悬浮物沉淀主要在生态沟、沉淀池中沉淀处理。进入沉淀池的尾水最好先进行固液分离,将大部分固态物资转移出来,减轻整个系统的处理负荷,提升处理效率;COD 和有机质氧化主要在曝气池中,氮、磷元素主要在生物净化区处理。
3.选择净化植物栽培 需选择生长期长、根系发达、成活率高、有一定经济价值或较高观赏性的植物。水面可使用浮萍等漂浮类植物,浅水种植挺水植物如芦苇、莲藕、菖蒲,深水区种植沉水水草如轮叶黑藻、菹草、伊乐藻等。过滤坝种植适合生长的湿地植物如美人蕉、菖蒲等。
4.容积得当,满足日常要求 生态沟渠深度要求1.2~1.5 米、宽度2.0~2.5 米;生态沉淀池水停留时间不低于10 小时,池深:进水端2.5~3米、出水区1.0~1.5米;生物氧化池、洁水池水深要求1.5~2.0米。
5.操作便利 沉淀池、生物净化池应设计安装底排污系统,减少干池清整的概率。干池清整不仅可能影响整个系统有序运转,进而影响整个生产,还突出表现在原已建立起的微生物降解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即便恢复也需要近20天时间。
过滤坝内采用不同直径的介质,同时安装反冲系统。有资料表明,需每间隔50~60 天将过滤介质提出进行冲洗后再放回,这样既会影响设施正常运行,也将加大维护费用和人工投入。
三、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应对措施
1.及时进行池塘清整 当前池塘养殖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饲料、肥料等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资料表明,投放饲料有10%~20%未能被摄食,而以溶解和颗粒物的形式排入水体环境中。摄入的饲料中仅有20%~25%的氮元素和25%~40%的磷元素用于养殖对象生长,75%~80%的氮和60%~75%的磷排入水体。除挥发、微生物转化、浮游生物利用外,大约有63.2%的氮、49.4%的磷沉积于池塘底质中,池塘底质土壤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也分别超过自然土壤中7、1.5 和4 倍以上。因此,治理养殖尾水应先从池塘底泥的彻底清整开始。
2.抓好水质原位修复 现在主要采用鱼菜综合种养技术,充分发挥浮床种植的水培蔬菜、观赏花卉的根系吸收作用,将溶解于水体中的氮、磷元素转移出水体,降低污染源浓度,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浮床设置面积应根据养殖品种、放养密度而确定。饵料投入量越大,浮床面积就越大,应按种养面积占池塘面积的5%~8%进行安排。
养殖水体中悬浮物的积累使水体变得浑浊,对养殖鱼鳃的过滤和皮肤呼吸影响非常大,增加了鱼的环境胁迫压力,恶化了水质,消耗了水中的溶氧,为此,有必要及时清除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悬浮物。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