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图谱运用分析

2022-11-25汪亚丽

新课程 2022年22期
关键词:音调图谱歌唱

汪亚丽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南苑幼儿园,甘肃 定西)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音乐才艺教学,是促进幼儿情感思维发育与审美艺术品鉴能力的必要途径。但从幼儿的天性特征来讲,音乐教学内容中关于气息唱法、歌词记忆、音调节奏控制等相对复杂的内容,不仅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且相对比较枯燥,容易打消幼儿在音乐学习上的积极性,最终使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所以通过查证学前教育行业的相关学术文献作为理论依据,再结合个人实践教学经验看法,认为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应当融入图谱教学法,从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入手,循序渐进地发挥思维引导、强化记忆与教学图解示例等教学作用。

一、图谱教学法的简单概述与作用

在学前教育“去小学化”改革背景下,以往传统的学前艺术教学模式中,教师依靠打压学生好奇、活泼的天性与重复机械式训练的教学手段显然不再适用。而经过长达八年的理论与试验探究,一种基于图谱运用的音乐课堂教学法,一经问世就广受学前教育同行追捧。该方法是以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感官艺术教学法”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其中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进行迁移、拓展,使之成为一种更符合中国本土幼儿园学前艺术教育的音乐教学模式。在运用图谱教学的音乐课堂内,音乐教学将不再简单地由旋律与节奏构成,而是以儿童说白、音乐舞蹈、音乐剧表演以及舞台艺术、绘画艺术、情感艺术等综合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幼儿学习音乐演唱将不再是依靠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练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触音乐环境,利用教学图谱的视觉符号,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打节拍或者配合肢体动作完成演唱表演,使幼儿由被动的音乐练习者成为“乐在参与”的聆听者。

二、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运用图谱教学法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利用图谱具象化讲解幼儿歌唱技巧

首先是幼儿歌唱技巧的教学部分,我们都知道音乐中的歌唱表演效果与歌唱者的声乐技巧有着极大关联。要求幼儿通过教学达到声乐表演的专业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学前艺术教育的初衷理念的,但在学前教育阶段用兴趣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歌唱技巧,是非常利于培养幼儿天赋特长与艺术修养的。在整个声乐功能的系列教学中,歌唱呼吸与打开喉咙的位置是基本功的训练重点,其中前者决定了幼儿的歌声是否流畅、稳重,后者决定了幼儿的演唱是否圆润、清脆。而错误的歌唱技巧不仅会因歌声效果不好,使幼儿降低学习音乐的兴趣,甚至因此留下心理阴影导致幼儿畏惧歌唱表演,还容易导致幼儿过度挤压音带而疲惫嘶哑,所以养成良好的歌唱技巧在学前音乐艺术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的童声之所以婉转动听且具有感染力,除了音调高且尖细以外,更在于声音的共鸣,幼儿只有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掌握了调节气息、打开喉咙的正确方法,才能让歌声变得圆润且具有穿透力。然而声乐系统的器官组织功能知识,对初学音乐的幼儿来说显然是有些难以理解的,如很少有幼儿可以听懂喉头、隔膜肌、胸腔等发声部位的具体位置,所以在演唱技巧教学上一些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往往会感觉到束手无策,但利用图谱教学法可以很轻易地解决这些问题。如在幼儿园《蜗牛与黄鹂鸟》歌唱教学中,配套的教学图谱不仅清晰标注了每一句歌词咬字的发声位置,还借用形象、恰当的比喻来将这种声乐技巧以幼儿能直观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唱到“葡萄树”“蜗牛”等音调词时,图谱教学法可以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猫,通过模仿猫叫的方式学会将声音振响在高位置头腔共鸣点的方法。或者是在练习高音歌唱时,利用图谱上“猫叼老鼠”或者“用手搭在嘴边向远处的伙伴喊话”这种形象、恰当的比喻,让幼儿学会气息深入与口、鼻、咽等部位的打开方法与位置。而图谱上除了想象法的歌唱技巧教学以外,还有帮助幼儿检验歌唱效果的方法,如按照图谱说明将下巴抵在桌子上,让幼儿用手来感受桌子与头腔是否在发声时存在振动。上述教学实例方法,均是将以往幼儿很难弄懂的具体歌唱技巧原理,借助图谱的图像符号以模仿游戏的方式呈现给幼儿,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从而在轻松、欢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下,掌握具有童声特质美学特点的歌声唱法。

(二)帮助幼儿记忆演唱歌词

歌词是歌曲内容的形式表达,它承载了歌曲的主要感情基调色彩,许多儿歌除了节奏短小、欢快以外,更重要的是歌词具有积极向上的教育寓意。例如《小红帽》《蜗牛与黄鹂鸟》《读书郎》《采蘑菇的小姑娘》《小跳蛙》等都带有童话叙事元素,除了掌握一首歌曲的演唱方法以外,幼儿还能从童话故事本身或者主人公的身上学习到可贵的精神品质。但当前阶段选录的几首经典儿歌曲目中,仍然还有许多歌曲在歌词编写上过于深奥、复杂,一些歌词使用的语言是远非幼儿可以完全理解的,所以幼儿在歌词记忆上就出现了障碍问题。例如由于生活经历尚不丰富,很多幼儿无法理解歌词中“郊外”“集市”具体有什么含义,只能跟着字音去“依葫芦画瓢”,甚至出现理解记忆的偏差;再如“葡萄”“蘑菇”等笔画数较多的生字,幼儿无法将读音与字形完全联系起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图谱上的配图插画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例如教学配图上关于“郊外”的图像解释是一组带有花草树木的场景,远处可以看见城市的高楼,那么学生就可以想到“郊外”具体是指远离城市的地方,且多长有树木森林,环境阴森且幽暗,那么自然就会进一步理解歌曲中“郊外的小路”为什么危险重重了。通过教学配套图谱的知识解读,幼儿可以具象化地理解歌词大意内容与故事情节,这样在学习音乐演唱时就可以将自己带入歌曲主角中,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使音乐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歌曲《小红帽》为例,通过这样的音乐教学,幼儿不仅可以轻松学会歌曲的音调与歌词内容,还能从中学习到“多注意观察、警惕坏人、做好自我保护”的浅显道理,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

(三)引导幼儿在歌唱表演中融入感情色彩

幼儿歌曲的感情色彩表达,主要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来实现的,也就是音乐演唱的节奏感。这种音乐节奏对幼儿来说往往是非常模糊、抽象的,所以让学前教师感觉到无比棘手,就是如何让幼儿敏锐地发现不同的音乐节拍,从而唱准每一个音节。而以往大部分幼儿教师采取的做法是让幼儿机械地重复节奏训练内容,从而导致幼儿在枯燥、单调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以《捏面人》儿歌为例,整首歌曲的歌词大意是用惟妙惟肖的作品来说明手艺人的技艺高超,如“猪八戒吃西瓜”“唐僧骑马”“孙悟空耍金箍棒”等,而在上述歌词内容中,每一句与每一句之间的节奏与情感均是完全不同的,例如猪八戒应该是节奏欢快的,唐僧骑马与沙和尚挑担是较为平缓的,而到了最后一句唱到孙悟空时不光节奏要紧密,声调也要更加激昂来体现出面人的精气神。由于歌曲涉及的神话故事内容比较复杂、广泛,且节奏语气复杂多变,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采用图谱示范的音乐教学法则完全转变了教学思路,首先为歌曲配套了拍手教学操,将歌曲的几个小节的节奏变化部分作醒目的标注,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引导幼儿跟着音频文件一边聆听一边拍手,让幼儿初步熟悉歌曲的大致节奏走向。接着是节奏与感情之间的互动演示教学,在节奏欢快的部分,教学图谱中配套了《西游记》动画片的插图,将猪八戒憨态可掬、好吃懒做的喜剧形象传神地表达出来,使幼儿可以浅显理解歌词中表达的情感与大致内容。并配上了喇叭、哨子、沙铃等辅助乐器的图标,示意当音乐进行到此段时,让幼儿用手中的乐器一同感受欢快的气氛。而到孙悟空的部分图谱配上的是报纸、筷子等随处可见的物品,示意让幼儿借助手边的材料,例如将报纸卷曲成筒,通过强有力的打击乐理解其中激烈、动感的节奏,这样幼儿不仅可以懂得不同的音调与节奏表达出的微妙情感差异,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对音乐创作的灵感。最后是音调的图谱教学,在图谱中有一个手势与音调的配套图解,当音乐播放出第一个音节时幼儿需要将手放在与胸齐高的位置上,此后若音调升高则手的位置跟着升高,音调降低则手抬起的位置也随之降低,这样对照图谱多练习几次,幼儿就可以掌握这种独特的“听音”技巧了,等到幼儿按照图谱的手势顺序完全掌握该首歌曲的音调规律后,幼儿便会根据脑海中的记忆独立完成歌曲演唱。在这样的肢体协调配合模式下,幼儿就能够根据动作记忆准确地找到歌词的切入点了,若是通过这样的体验教学让幼儿形成了“聆听”音乐的习惯,那么即使是日常听到电视或其他地方的歌曲,幼儿也能够情不自禁地跟着扭动、哼唱,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无疑是非常利于幼儿的情感抒发与宣泄的。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应用图谱教学法,其本质就在于将幼儿难以理解的声乐功能原理、歌词内容与抽象乐理知识以具象化视觉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幼儿在声乐技巧、歌词吐字与情感表达上演唱效果。这种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在教学效率上要远快于传统学前艺术教育,同时还能进一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理解。

猜你喜欢

音调图谱歌唱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图表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歌唱十月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