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从“像”到“想”的绘画之旅

2022-11-25王丹霞

新课程 2022年22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幼儿

王丹霞

(东阳实验幼儿园,浙江 金华)

一、研究背景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在对客观对象进行充分感知的前提下,经过大脑的思考,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形象或符号,把自己的感知创造性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感知、思考、概括、抽象、符号化、表达等一系列心理过程。

当我们回顾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进入一个误区:在评判幼儿美术作品的时候,总是以“像不像”作为评判的标准,却忽视了对幼儿态度、情感的培养。

(一)只管“像”而不去“想”

有一种“传统型”的老师,在绘画教学中往往采用引出主题→讲解示范→幼儿练习作画→讲评的统一模式。美术活动成为教师灌输美术知识、幼儿接受技能培训的过程。虽然通过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物体,有利于幼儿获得较规范、系统的技能,却有一定的弊端。

1.成人专注绘画成效却抹杀了童心想象

通过观看幼儿的绘画作品展,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很多人物、动物的相似度很高,在一些年龄较大的幼儿美术活动中,也会经常看到教师要求孩子根据范画进行模仿,由此产生了一幅幅相似度很高的儿童作品。

2.孩子只会临摹仿照却失去了创意灵感

教师“填鸭式”地授课,会让孩子养成盲目模仿的习惯,久而久之,有的孩子不再愿意动脑,将来脱离了教师的指导,需要自己去表达情感的时候,他们突然不敢画,不会画,自己要画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没有了参照,他们的画笔不会“说话”,也更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二)只会“想”而画不“像”

幼儿具有强烈的表现欲,特别是在了解了某些知识、事实之后,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述说自己的发现,表达情感体验。但是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后,却不知如何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而却步”让孩子的自信心逐渐流失,也让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开始减退。

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中,教师根据幼儿的秋游,设计了一节美术活动“我们去秋游”。通过回忆,孩子们大胆地讲述了自己在秋游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欣赏盛开的花朵,和小朋友们一起手拉手过小桥,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孩子们想了很多,但在开始创作时,却不能很好地表现脑海中呈现的画面,于是很多孩子选择了表现简单的事物,如几棵树、几朵花、几个站立的人。

在以上活动中,由于幼儿缺少对所想事物的具体形象概念,虽然想得很美好、很丰富,但是却很难付诸实际行动,很难表现。在幼儿说不会画某一个物品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直接教幼儿怎么去画,最好的方法是让幼儿观察这个物品。

二、美术活动中的尝试和思考

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要求,让幼儿进行各种尝试,带领幼儿开始从“像”到“想”的想象之旅。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让幼儿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一)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

例如,在主题活动“房子”中,房子对幼儿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然而越是身边的事物越容易被忽视,所以,在进行主题活动时,为了能更好地收集幼儿对房子的观察经验,我们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到小区内进行了参观调查,并在晨间谈话的时候,让幼儿大胆地描述自己看到的房子,教师甚至可以总结几种几何图形来表示房子的特征,丰富幼儿的直接体验。在观察房子的同时,幼儿还看到了小区的绿化建设、公园亭子、石头小路等,这样幼儿对房子的特征和周围情景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绘画活动,不仅呈现了许多特色鲜明、画面丰富的作品,而且每个人还根据自己的观察,突出了不同的特点,背景也极其丰富。

(二)感知多元体验

信息时代,网络的无限丰富性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料库。精美的图片、精彩的Flash、动听的音乐、生动的影视等,都是教师唾手可得的。多媒体手段的融入,可以使孩子有更多机会开阔视野,用欣赏的眼光、审美的态度去发现美、感受美,也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感受平时生活中没机会看见的事物的美。在主题活动“奇妙的大海”中,教师配合丰富的图片,为幼儿讲述了故事《奇妙的大海》,观看了录像《海里的鱼》《海底总动员》等,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幼儿欣赏各种海底动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经过这样的感知体验之后,幼儿对奇妙的大海有了更多想象的元素,他们的表达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区域游戏中提供绘画机会

幼儿在美术区的活动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自由自主的活动,对于提高幼儿美术能力、发散幼儿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游戏区域给幼儿营造自由、轻松的活动气氛,保证每一位幼儿都可以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在画画的时候有良好的气氛,没有任何压力,轻松作画,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同时,还可以在美术区域用图片进行装饰。幼儿在创作的时候,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绘画,把自己的情感、想象大胆地表现出来,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给予肯定,分享他们的快乐。如在区域中创设“我想 我画”墙面,供幼儿自己绘画,墙上用各种废旧纸张(如旧挂历)布置成画板,提供不同的绘画工具让幼儿自由创作。幼儿可以继续美术活动上的练习,也可以即兴创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添画一些图案,在丰富画面的同时,也给了孩子合作创作的感觉,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四)家长的参与有趣和谐

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尝试多绘画,绘画可以让儿童提高自信。父母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父母可以提高孩子学习和体验的积极性,促进家庭生活和教室学习的互动。幼儿和父母在绘画活动中增加互动,可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接触身边的事物,如把亲身经历的一些事、物都可以画出来,如逛超市、妈妈洗衣服、我睡觉的地方等。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大胆地去画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当孩子将一幅画完成后拿给家长看时,家长要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就会提高,画出有个性的作品。

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表达的机会。幼儿自己有各种各样的喜好,美术活动正是他们各种喜好得以尝试的渠道。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艺术的熏陶,而且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尝试以后的收获

教师通过对美术活动现状的分析与了解,尝试了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兴趣的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引领幼儿从“像”到“想”,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师的理念从旧到新

在从事美术教学的活动中,我们作为教师,需要转变之前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方式一般采用“灌输式”和“放任型”,而现在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找到幼儿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和不同,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产生快乐的情绪,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态度,让“我要学”代替“要我学”。

只要给幼儿环境,给予幼儿一定的支持,使幼儿和美术活动的内容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幼儿就会有“想”的基础,会想得更多姿多彩,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二)幼儿的作品既“活”又“美”

艺术给人们美的享受,美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作为成人,我们既要尊重幼儿绘画的创造性,用他们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更要让幼儿的作品既“活”又“美”,激发幼儿在绘画表现中隐藏的自信心,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随心翱翔。

孩子的世界是美丽而富有幻想的,美术活动就如他们展翅翱翔的双翼,可以带着他们自由地飞翔在辽阔的天空中,让孩子们能想得自由、画得自如,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大的理想,我们渴望着给孩子提供这样一个尊重、理解和愉悦的氛围,让他们能尽情地享受美术活动从“像”到“想”的快乐之旅。

四、结语

美术是一项充满想象的艺术活动,但是在幼儿园的实践中,我们通常只关注到幼儿绘画像不像的问题,而忽视了想不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的绘画可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应当重视幼儿绘画想的过程,从而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自己想,并且对绘画的内容进行表达。总之,绘画是自由的、有趣的、生动的,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尊重幼儿想象。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美术篇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幼儿画刊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