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分析
2022-11-25朱莎莎
朱莎莎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随着教育不断发展,“岗课赛证融通”已经成为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一种重要综合育人模式。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产教融合与课证融合两个方面促进教学发展,进一步实现学校对学生开展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能够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全方面需求。同时将企业中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规范内容进行引入,完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保证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1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和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针对教学方针进行落实,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渗透,进一步发现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引入“岗课赛证融通”,为一个整体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奠定了基础。
1.1 “岗”是课程构建的标准
“岗课赛证融通”这一教育观念中的“岗”就是贯穿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的核心技能,也是学校开展教育的最终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不论是在课程内容教学方面,还是在专业内容实践中都要围绕岗这一中心,落实岗位工作中实际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都融入课程构建过程中,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标准,进而在整个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生掌握岗位技能的同时实现岗位素质能力提升。在如今智慧物流发展的前提下,需要对现代物流管理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认识和了解。现代物流管理中涉及的岗位群主要有仓储管理岗位、供应链运营岗位、电子商务岗位和信息处理等群体;对于个人就业岗位主要涉及采购员、销售员、运输调度员和业务员等;对于一些存在晋升的岗位主要有项目主管、运营主管和信息处理主管等。针对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有不同要求。比如对于采购和销售而言,在工作任务方面主要负责市场信息采集与整理、业务联络和洽谈、签订落实采购合同等,在岗位能力要求方面需要掌握国际贸易和采购知识、熟悉货物采购销售的业务流程、熟悉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谈判技能与沟通能力。
1.2 “课”是教学创新的重点
“岗课赛证融通”这一综合育人模式中的“课”是教育教学创新的基础和关键。学校在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阶段,课程是针对学生起到关键性作用的直接方式,也是促进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素。课程创新需要结合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能够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实现“学中做和做中学”的优质课程教学方式。此外,进一步形成在岗位中的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采购管理与国家及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和行业物流服务师赛项、现代化物理管理专业与“1+X”职业证书高度融合,实现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实现学生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学习的高效性奠定基础[1]。
1.3 “赛”是教学内容实践的呈现
“岗课赛证融通”这一教育观念中的“赛”是对课程的一种呈现方式。在学校教育体系完善过程中可以构建比赛机制,特别是具备完善的校级比赛机制,能够遵循国家比赛的实际标准在校园中为学生设定较高的实训条件,将更多的比赛内容和比赛标准都融入本地校园实训机制中,为学生提供校级比赛机会,实现更多的学生能够在专业课程水平方面具备较高的实践水平。现代化物理管理专业是财经商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财经商贸比赛的前提下举办现代物流管理仓储方案设计和实施项目比赛为核心内容,进一步与社会中的企业之间构建合作,如沙盘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和货运代理大赛等,都可作为构建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中所参考的关键因素,做好大赛内容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效果,促使学校通过大赛评价标准实现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要求。
1.4 “证”是行业教学质量的认可
“岗课赛证融通”这一教育观念中的“证”是对学校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一种方式。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是通过中物联举办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最终的学习目标并不是获得这一重要证书,而是在教学中将职业证书等级所设定的高标准在课程体系中进行渗透与落实,促使学校能够进一步对教学技能、教学工艺和教学规范进行发展,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过程,促使教学过程能够主动迎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高标准要求。
总之,要想实现学校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性,需要引入“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理念,从多个方面加强教学效果,才能探究出创新、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2.1 构建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进一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校企合作的效果提升,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进入企业内部,实施调研过程,进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要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为学生设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教师走进企业做好全面性调研内容整理,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由企业作为代表构建现代物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专业指导人员,也可以邀请企业中的专业人才和物流主要负责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问题解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召开会议,针对教学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案展开进一步探究。通过走访企业的形式完成深入调查,这样能够在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过程中确定标准的人才规定和定位,进一步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第二,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匠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与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发展的机制,对人才的培养也要迎合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的趋势,从原本的传统物流操作岗位朝着智能化和大数据信息化方向转变。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学生能力提升,做好精细化和全能化人才培养效果[2]。重点目标是实现清晰的人才培养思路,保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满足学生发展规律和个性发展需求。一方面实现人才对现代物理管理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另一方面实现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实践和创新,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2.2 实施协同育人,构建协同评价
首先,学校在对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邀请在行业、企业中担任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参与研究。在校企合作中保证专业内容研发的科学性,做好教学标准的规范化,实现课程体系的完善化,真正为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提供项目化课程教学素材,实现编制活页式、工作手册式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指导内容,通过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整合教学资源。
其次,迎合社会行业发展,在朝着“1+X”证书制度过程中完善对行业发展的一个完整性规划,并提高岗位的高标准和高质量制度,为培养综合型现代化物理管理人才开拓教育全新领域。注重与产业链之间的对接,与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之间构建共同建设的发展机制,从行业发展实现产业发展这一情况,致力于实现专业群服务产业与地区经济能力的共同发展。
同时,在校企联合中对学生进行选拔。从订单班的形式中对学生进行选拔,综合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两个重要方面,让企业能够进一步参与到这个机制过程中,实现校企联合选班这一关键环节。形成校企联合的评价方式,其中主要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习实习实训评价以及学生在顶岗实践中的过程性评价,以及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等,在引入第三方进行评价过程中能够实施实践和考试分离的全新评价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构建,主要树立学生的坚定信念,实现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让学生在具备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的基础上也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学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学生之后的就业能力奠定基础。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面向道路运输和物流信息处理、物流综合能力分析,从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采购、仓储和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实现对学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3]。
2.3 实施分层递进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格局
引导学生能够从大一阶段就能进入企业,从实践中感受企业的文化和职场氛围,让学生思想中形成一定的观念,遵循现代物理管理专业中的“1+X”职业证书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之后的学期课程教学中融入实训教学,促使学生能在企业岗位中对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练习,也将有关物流技能竞赛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促进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
将学生的实践学习分为不同学期,在完成第一学期的知识运用阶段之后,在第二学期将学生安排在“物流智能装备应用与维护”这一实习阶段;在第三学期将学生安排在“物流系统操作与管理”这一实习阶段,主要针对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进行提升;第四学期将学生安排到岗位实训阶段,促使学生能够对今后的就业岗位进行认知和了解;在第五学期将订单班学生调到企业中的“收货、拣货、打包、复核、盘点和内配”等不同的岗位进行轮流实习;在第六学期促使学生走进企业完成顶岗实习,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也能从管理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在现代物理管理领域中形成具有创新型主导能力的知识结构体系,实现学生具备一技之长,在短时间内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另外,在证课融通中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标准对接。将现代物流数字行业转型建设为教学主题,进一步强化物流行业的发展目标,在不断加强校企合作过程中促使专业人才能够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和设定中,进而将分层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进行落实。现代物理管理引导学生取得的等级职业证书是为了将技术和新工艺融入人才培养整个过程,实现人才培养能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4]。
2.4 融入岗课赛证,创新教学素材
构建完善“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机制,通过现代物流企业中的实际情况和岗位实际需求对课程开发和内容进行完善,实现内容模块化和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深入挖掘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内涵,将教学内容和标准进行同步更新,把企业发展中运用到的新工艺和典型生产案例进行引入,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呈现出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的标准性。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能够与课程发展趋势进行融合,还能进一步构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而做好对教材内容的整体规划,实现在校企合作中完成包含数字资源和案例的有效教材。在教材中融入关键教学内容部分,如《运输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等共计6 门课程能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实现数字资源和案例的充分利用,实施立体化和技能型共同构建的教材形式,为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5 落实大赛理念,革新人才培养
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效果能够通过技能大赛的方式进行检验。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技能大赛理念,从内容到标准都与教学改革进行融合,充分发挥通过竞赛促进教学,通过竞赛促进学习的效果。人才培养中可以将世界技能大赛和国家大赛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导向,在与之对应的教材中体系能够带动专业建设的前景。并且针对竞赛进行理论知识整理,对竞赛视频进行观看,将其中的内容和心得都融入课程教学资源中,通过视频和课件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视频。学校将赛项标准作为教学标准进行发展,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前沿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企业对学生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职业素养方面都能做到在课程内容中进行促进,在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实现对工作任务的引领和注重行为导向,最终构建全面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之一,有责任更有义务承担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为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提供支持,并为学生今后的社会就业奠定基础。学校应该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进一步将人才强国战略进行落实,从学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方面入手,全方位实施“岗课双融,赛证互通”教学创新,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的支持下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彻底打消学生在学习内容与岗位就业之间的隔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