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及提升对策
2022-11-25底洁卉郑骏年
底洁卉 刘 泳 郑骏年
(徐州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所 江苏 徐州 221002)
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是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医学科研领域的未来和希望,其培养质量的提升对医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研能力包括文献阅读总结能力、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方面。科研创新能力是发现科研问题、提出科研假设并能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科研假设的一种系统性创新能力。培养并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临床医学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然而,目前普遍存在临床专业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经过3年的研究生科研训练,大多数研究生仅是学会了有限的实验技术,而没有学到实验设计和科研思维的精髓。因此,本文根据多年研究生培养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结合文献调研,从研究生个人、导师及学校培养模式等多方面浅谈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对策。
1 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1.1 研究生缺乏对科研的兴趣
大部分临床专业研究生选择攻读研究生不是出于热爱科研,而只是对学位本身的需求,为了日后找工作是否容易,往往更愿意接受临床技能训练,导致缺乏钻研科研问题的动力,更不用提对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了。在职业规划上,临床医学研究生也常认为临床工作依赖的是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关系不大,很少学生能意识到科研创新能力对自身的发展以及临床医学的进步很重要。这类学生往往会选择走捷径,只要能达到毕业要求即可,存在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对发表文章及自身科研素质提高重视不够。根本原因是研究生缺乏对科研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科研有兴趣,才有动力去参与科研创新。
当然,导致研究生缺乏对科研兴趣提不起来除了研究生自身因素之外,社会环境及培养模式也占很大原因。随着招生模式的改变,优秀的学生都去报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致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优质资源大大降低。另外,临床医学研究生如果没有接着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进入工作岗位工作非常繁忙,很难抽出时间继续搞科研。虽然目前很多教学医院已经深深意识到科研创新能力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性,但终究因为医生没有时间去磨炼并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继而导致医院论文形式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论文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持续存在(1)。
1.2 科研训练时间有限
医学本科生课程较多学业繁重,加上临床见习实习的时间占很大一部分,导致大部分医学本科生很少或几乎从未参与科研训练,导致研究生入学大部分都是“科研零起点”,并在刚进实验室时对科研有一定的畏惧(2)。入学后第一年还要准备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考试占用本来有限的科研时间。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么有限的时间内想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文献阅读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各方面是非常困难的任务。了解到其他理科或工科类院校,本科期间就能抽出不少时间参与科研课题,优秀的学生本科期间就能发出很不错的科研论文。但这一现实在医学院校确实很难实现,理论课程非常繁重,很难在本科期间参与到课题中来。在我们学校又存在新老校区距离较远,本科生都在新校区上课,仅有的时间还要浪费在遥远的路途上。研究生培养仅有三年,其中真正花在实验室的时间不到两年,科研训练时间确实有限。今后,国家应鼓励大力开展硕博连读机制体系,让真正有兴趣做科研的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做研究。科研创新能力仅靠两年的科研培养很难实现,也非常不利于导师课题的开展及延续。
1.3 导师科研管理能力和方式的影响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导师的重要职责。导师的科研素养及指导风格对硕士生的学习有显著影响。研究生阶段科研创新观点主要来源于导师的引导和大量文献的阅读总结。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人的研究兴趣,经常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及善于表达,最大可能的激发硕士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导师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导师们充分认识到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现状,新来的研究生在科研几乎都是零基础,但都有可塑性,为了更快地提高科研效率,特别是在刚进实验室的前半年,导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导师要做到因人施教,教学相长,在最开始一定要认识到课题及实验进展以导师指导为主,把学生培养成自己的有力助手,同时让学生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对科研的认知与兴趣,有了兴趣爱好才能谈起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我个人多年的带教经验,每个研究生都有每个人的优缺点,我们导师应该个性化管理,针对不同学生自身的特点,以能调动学生本身的积极主动性为初衷,做到因人施教很重要。
另外,确实有一些临床专业导师长期忙于临床一线,无暇顾及科研,科研力量相对薄弱,虽然常能为学生指出有临床意义的研究方向,但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的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大部分临床专业导师工作繁忙,常疏于对研究生的日常培养,导致只看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放养模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无从谈起。因此,招生模式应该针对此现象有所改变,临床专业的导师应该以专业性研究生带教为主,而把学术型研究生分给在实验室专心搞科研的导师,从而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1.4 招生模式改变影响优秀招生资源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极大多数还是要回归临床工作。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后,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的同时就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四证合一)(3.4)。这对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学术型研究生毕业进入临床后还要再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致大量优秀的学生倾向于报考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使学术型导师招收不到素质较高的学生资源,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的进展和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提高。尽管后来对医学学术型招生考试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允许非临床医学背景报考医学学术型研究生,但大多数优秀的医学本科生还是多数选择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因此,还需要招生政策有所改变,鼓励学术型研究生硕博连读机制,增加在实验室做科研的时间及连续性,不但有利于导师课题的进展,对学生也是很好的磨炼。另外,医院对医生们的科研重视不够,导致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对科研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度也不够,各大用人单位也应该更加重视科研和创新能力,让真正热爱科研的研究生获得更多的职业选择。
2 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
2.1 让本科生走进实验室激发其科研兴趣
要想实现科研创新,首先必须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科研工作是个极其艰辛又漫长的过程,若没有兴趣很难坚持下来。鉴于研究生阶段本来科研时间有限,学校应该制定政策鼓励本科生阶段再规划好基础理论学习时间的同时,尽早走进实验室接触并了解相关科研工作,激发本科生对科研的热情。同时,导师要积极参与本科生的课题设计与指导,在充分考虑到本科生时间有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课题。同时,教导本科生通过巩固提高基础理论的学习来培养科研思维,让本科生进入研究生学习前就先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一项先决条件。学校可以增加选修课的种类与时间,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短板有更大的自主性去调整自己的基础理论学习。也应该多组织专家科研讲座,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进入研究生学习前提高自己对科研的认知与兴趣。带教老师鼓励本科生查阅并归纳文献,通过分析总结写一篇综述性的文章,既提高了文献阅读能力,也很好的锻炼了文章撰写能力。本科生阶段的科研熏陶对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在我们实际带教过程中,确实会有很出色的本科生,学校应该针对此类学生给出奖励及招生倾斜措施,鼓励他们本科毕业能留下来继续本课题的研究,注重课题的延续性。针对我们本校本科生都是在新校区上课,应该鼓励新校区的科研实验室更多地接纳本科生的带教工作。
2.2 研究生端正学习态度,合理规划学业生涯
既然选择了攻读研究生学位,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合理规划研究生学习阶段,以及毕业后的规划,学会主动思考,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学得更多的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文献检索和阅读归纳能力对科研工作非常重要,研究生要尽早提升自己检索及阅读文献能力,确定研究方向之后要大量阅读文献,从中了解本研究领域进展。研究生检索级查阅文献的能力极大地影响其研究效率。另外,做研究的同时要巩固基础理论,增加知识储备,学校可以多举办各种课外学术交流讲座,扩宽研究思路,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及科研兴趣,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医学研究生3年时间一晃而过,每个学生在入学前都应该给自己制定三年的学习目标及职业规划,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要做到有目标有计划。研究生应在面试确定之后就应该积极主动地联系自己的导师,提前进入课题探索阶段,和导师多沟通交流,刚入学虽然不能较长时间来实验室参与实验,但可以和导师探讨课题规划,提前阅读文献,在进入实验室前就能总结归纳出一篇本领域的综述,既提高了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关键的是更早地参与自己的课题规划,这样能在有限地时间内更快地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2.3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人,对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导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导师应该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端正其科研态度。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学校鼓励临床医学背景的导师搭档擅长基础医学研究的第二导师,即“双导师制”,一位主导师(临床导师)和一位副导师(科研导师),综合不同学科优势取长补短(5)。另外,导师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技巧,应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及优缺点,循循善诱,耐心教导,是良师亦是益友。导师要特别重视刚进实验室研究生的带教工作,把实验技术培训抓实,实验室要组织专题技术培训,同时让上一届传承代下一届,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多交流多讨论,形成良好的循环。这就要求导师自身要具备过硬的实验技术及理论,导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才能高效地带领研究生完成课题。
另外,学校应该加强高层系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可以适当增加兼职教授人数,加强与海外校友的学术交流。同时,要鼓励导师去海外进修学习,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在学校多开展高等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导师带教研究生不只是集中在学术研究上,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同样很重要,不仅教书还要育人。针对近年来很多高校引进许多非医学背景的博士,学校应该鼓励加强基础与临床导师团队协作,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在基础研究中分析解决问题,并希望能形成科研成果最终应用于临床。
结束语
医学科学的不断创新发展离不开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目前学术型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并非是单一因素造成,需要导师、研究生和学校相关部门各方共同努力。本文针对本问题简要探讨了解决措施及应对策略,首先学校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吸引扶持真正热爱科研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同时导师要承担起对学生培养的责任,研究生能充分认识到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积极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对科研的兴趣,通过不同渠道不断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一系列培养环节综合来实现,希望本文能为培养优秀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阔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