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2022-11-25苏晨辉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

品牌研究 2022年32期
关键词:财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文/苏晨辉(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

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人类社会已经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实现了信息化过渡与转变。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同样开启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从当下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更是表现出了发展的滞后性。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事业单位要明确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并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以推进财务统筹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确保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实践表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对于提升财务信息传递效率、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及系统化、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介绍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简单来说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相融合。具体来说,是依托信息技术,搭建起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将传统财务工作中的财务核算、财务数据分析、预算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统一到财务管理系统中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从而实现对财务数据的收集、整体、分析、传输、利用等功能,进而客观、直接地将事业单位一段时间里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进行呈现和反馈,并使其成为事业单位管理者决策战略规划的有力依据和支撑,最终达到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的目的。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首先,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而互联网、信息化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也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形成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之一,共享性。即利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平台,能够实现财务信息、数据的高速传递和高度共享,从而建立起一种高效率的财务管理新模式,打破以往财务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效率低、部门之间数据信息不对等的局面。其次,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具有规范性和可视化的特点,利用财务管理平台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将财务相关业务都纳入系统进行统一处理,从而提升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避免人工操作时期由于人为操作失误等主观因素造成的财务管理准确性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出现。另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分析技术,极大提升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实现了财务数据的高质量利用。最后,财务信息化还提升了财务系统的完整性,借助信息化技术,能够将事业单位财务业务进行认真梳理,并以此为依据搭建起财务管理平台,建立起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化、系统化发展[1]。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提升财务风险抵御能力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压力,这也迫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和完善,不断提升内部管理质量、提升风险应对能力。财务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内容,而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更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其透明性和规范性更是从根本上杜绝或者是降低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提升的现象。从这个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有效手段。其所搭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更是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起全新的部门沟通机制,为实现事业单位业财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推动事业单位朝着内部控制目标大踏步前进。

(二)降低财务管理负担,减少财务管理成本支出

财务管理的发展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的手工记账时代逐渐过渡到会计电算化再到现如今的信息化,体现出了财务管理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步调的一致性。实际上,当下,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还停留在由会计电算化到信息化过渡阶段,虽然说,会计电算化已经解放了工作人员的双手,然而,随着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形式、数量的增多,财务管理的内容、范围也随之扩大,尤其是伴随着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大量的财务单据、数据更是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要每天进行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巨大,且效率、质量都难以保障,会计电算化已经显露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而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将实现自动对账、报表填报等工作,极大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压力,为事业单位节约了人力成本支出,让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创新发展中,且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对于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管理职能

相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言,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其财务部门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基本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如资金往来核算以及审核款项的合规性等。财务工作的内容虽然已经能够保障事业单位运行的稳定性,但无法发挥出财务管理在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推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尤其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也面临着竞争和发展的压力,这也要求财务部门必须要转变工作思路,强化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使其成为事业单位领导者未来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决策制定的有效依据和支撑。

(四)促进事业单位业财融合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事业单位朝着业财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帮助事业单位建立起财务和业务相互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比如,各部门可以通过系统申请财务报销,并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到报销审批的进度,而无须与财务部门进行反复地询问和沟通,提高业务办理的流程化。从财务人员的角度,能够通过系统了解到各部门资金的收支情况,从而能够全面掌握事业单位经济运行情况,并通过相应的数据、信息分析,将分析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事业单位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有真实、准确、客观、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2]。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信息化认识不足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范围广,不仅仅是建立起财务信息化系统,更要从制度健全、业务梳理、流程完善、职责明确、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规划和保障。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要对财务信息化有全面认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然而,一些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财务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财务系统建设方面,财务信息化推进缓慢。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部分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对于现代化技术接受程度不高,甚至对于创新、改革存在一些抵触情绪,思想观念陈旧,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不积极、不主动,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道路上遇到的阻碍较多。

(二)财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路,建设方案、规划、目标也存在不清晰、不明确的问题,财务信息化体系构建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影响了财务信息化建设整体的推进速度。实际上,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无论是内部管理制度还是财务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差异性,而这些差异具体到财务信息化体系构建上,很难形成统一化的标准和规范。因此,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然而,这也是当下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健全造成执行力不够,发展方向不明确,部门直接沟通不畅,甚至造成财务风险提升的严重后果[3]。

(三)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是由以往财务会计人员直接转岗而来。这部分工作人员在以往的工作中,其工作内容主要围绕会计数据核算、收支记账、财务报表编制、报销等基本业务展开,对于信息化技术、系统缺乏系统地掌握和了解。因此,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全面转向信息化发展后,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养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之前的这部分工作人员则直接暴露出了信息化操作能力方面的欠缺,从而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

事实表明,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尤其是新会计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时刻关注新政策、新制度的出台和变化,同时还要掌握足够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当下,事业单位相关人才缺乏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于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其向信息化转型。另一方面,人才引进难度大,招聘要求高,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动力不足,从而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四)财务信息化监管不足

监管体系建立的目的是奠定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但是,对于很多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监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是共性问题。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开展时间较短,信息化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在逐步推进过程中,监管水平、思路、目标以及对于风险的辨别和应对能力还有待提升。而正是因为监管体系的不健全让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规范性的约束,即使出现了违规问题也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制止,从而造成财务信息化风险提升。此外,由于责任以及奖惩体系的不健全,也使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规范意识不强,从而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发展[4]。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树立创新理念

为了在事业单位内部逐步有序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就是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从思想上认识到事业单位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以及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在脑海中建立创新意识,树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理念。从领导层面,要明确自身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所肩负的责任,思想上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意识,提高了解和学习财务信息化管理内涵的主动性,不断扩充信息化相关知识,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力。同时,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人力、物力,从根本上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稳步推进。另外,在事业单位内部积极宣传财务管理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提高工作人员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奠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二)健全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是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革新,涉及的范围广、周期长,因此,必须有完善、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加以指导和约束,推动其朝着规范、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时间尚短,从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内容不多,大多都是吸取一些企业的经验。然而,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很多内容并不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要结合自身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强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推进提供有力指导。

(三)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必然会给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压力。而且,这种转型的压力会随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而增加。面对转型发展的必然性,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转变观念,主动学习财务信息化管理相关知识,了解财务信息化与传统财务工作之间的差异,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扩展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提升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和水平,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通过讲座、学习、培训的方式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并完善考核制度,强化财务人员综合能力培养,组建起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团队。

(四)优化监管机制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流程化发展,控制财务风险,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监管机制的建立。

一方面,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实施,在提升了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让财务信息和数据泄露的风险提升,病毒的袭击、黑客的攻击等情况的出现都会对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人工误操作以及软硬件设备等问题的出现也会对财务数据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因此,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首先,要建立起以内部控制、风险防控目标为依据和指引的、全面完整的监管流程,确保监管流程的完整性,确保监管能够覆盖到财务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其次,建立针对信息安全的监管机制,强化财务数据安全管理,从根本上保障财务系统管理的安全性。最后,定期对财务系统软硬件设备进行升级维护,并建立起动态化、实时性的网络安全监督机制,确保财务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5]。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都迫使事业单位必须要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放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建立起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促进财务工作规范化发展,为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财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如何应用管理会计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