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企资金管理优化路径探索
2022-11-25伍宝全广西投资集团来宾发电有限公司
文/伍宝全(广西投资集团来宾发电有限公司)
一、相关概述
资金管理主要是指国有企业针对资金的安全使用与高效利用实施的预算、审批、调配、控制、监督、审核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其目的在于协调国企资金的正常供应与合理调度,确保资金收付的均衡性;加强对资金的统筹调控,提高其利用效益;实现资金的集中化管理,从而确保投融资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效益发展;降低资金使用风险,提高资金的安全使用与最大化利用。
二、新时期下国有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运营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其对社会的公共服务质量与稳定和谐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在目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资金管理问题是较为常见的。
首先,资金的投资、分配与应用贯穿整个运营过程,国有企业加强对资金管理的重视与完善,有利于规范资金使用流程与经营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资金管理观念与风险安全意识,合理降低运行危机与潜在风险,有效确保国有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其次,传统资金管理思维已滞后于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国有企业加强资金管理有助于观念的与时俱进,积极迎合市场需求与动态变化,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创新资金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资金管理质量与国企运营效率。再次,在国有企业运营中,战略目标的实现是首要发展目的,资金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国有企业加强对行业市场的准确预测与科学分析,以资金管理的各项信息与利用效率为依据推动战略发展目标的科学制定与综合实现。最后,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工作有助于推动自身的改革转型,确保国有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1]。
三、现阶段国有企业实施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资金管理缺乏合理规划
资金的规划配置是确保国有企业经营方案、收支计划有效实施的重要组成,若资金管理缺乏合理规划,极易导致各类风险问题的发生。但在现阶段资金管理体系中,仍有部分国有企业职员对资金管理存在片面认知,认为资金管理是财务人员所需承担的工作职责且与自身无利益关系与考核约束,因此在资金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较好的配合性,各部门岗位各自为政、各司其职,难以形成协调配合与有效沟通,无法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深入了解各部门资金需求与预算要求,致使资金管理缺乏配合度与规划性。并且部分国有企业在规划资金预算时缺乏科学性、全面性的编制计划,没有深入针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落实精细化管理与资金配置利用,从而造成库存严重积压、赊销额度偏高等问题,不仅影响资金的效益利用,还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信用问题与稳定发展。
(二)资金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趋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管理体系未完善问题。多数国有企业已在资金管理中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机制,但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诸多问题致使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化等,难以在资金管理工作中有效发挥制度作用与规范价值。
第一,资金管理机制不够全面,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更注重资金的投资效益、结算工作、债券发行等层面,忽视对现金流指标、资金安全管理的关注与重视;第二,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且借鉴其他国企经验建立自身资金管理制度,与实际资金工作不符,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价值;第三,管理权限划分不合理,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资金审批、资金设计权限,多是由国企领导进行决策,难以发挥自身岗位功能与责任价值,不仅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还导致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监督权力形同虚设;第四,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部分财务人员利用个人职权谋取利益,做出有问题的资金报表,不仅影响档案资料管理质量,还不利于后续资金管理的顺利开展。
(三)资金管理工作较分散化
在部分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中,资金分散化管理是较为常见的资金运行现状,致使国有企业难以监控资金的配置运行情况。且资金在下属部门分散管理难以实现相应的集中化管理与利用,容易出现多个户头存款、多个银行贷款的双高现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融资成本。并且多个银行户头的开设还容易降低国有企业对资金的集中控制,不仅影响项目的快速筹措与大额投资,还影响国有企业的偿债能力与付款能力。另外,资金分散管理还容易造成“信息孤岛”效应,无法及时了解具体情况进行决策的准确制定与资金的合理配置,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有序经营管理,也不利于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发展[2]。
(四)资金管理监督力度不严
部分国有企业虽配置了专业的管理队伍、建立了对应的管理机制,但在实际资金管理工作中更注重资金的核算管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资金使用过程的有效监管与安全防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较强的资金内控思想与资金风险管理意识,其更注重资金的预算与投资效益,忽视了对资金配置、资金流向、资金利用的全过程监督与有效性管理,不仅影响资金的利用效率与使用效益,还容易出现各类贪污行为,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稳定运营与可持续发展。
四、新时期下国有企业优化资金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依据战略目标合理统筹资金规划
随着市场需求的动态增长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经营管理计划与战略发展目标,并依据自身实际合理落实资金规划,从而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与效率利用。
首先,国有企业需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合理制定预算计划,明确预算目标,将其进行精细划分并落实到不同部门岗位,引导各部门岗位结合预算指标、经营任务与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战略规划,并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依托确保资金预算的执行与落实,以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为依据加强各部门协调沟通,从而确保资金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其次,国有企业要对年度资金规划制定相应的预算考核指标,并结合奖惩机制增强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质量;再次,国有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资金规划制度,有效确保资金的规划依据与流动方向,并进行平台记录,确保资金规划的科学性;最后,建立完善的资金业务流程,明确标明各项资金规划目标与实际流动方向,加强对资金规划与财务关系的细化管理,从而确保资金规划的可行性与有效性[3]。
(二)结合实际健全资金管理体系
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是确保国有企业资金管理质量执行的有效保障与合法规范,有利于提高资金管理效果并维持国有企业的稳序运营发展。国有企业应积极迎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结合自身实况不断更新配套的资金管理制度,从而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与契合性;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避免出现责任不清、权限不明造成的资金风险问题;引入前沿化管理手段与先进化管理规范,不断改善现阶段资金管理制度,从而确保资金管理体系的发展性与实效性;落实内部文化建设,将先进科学的资金管理理念与国有企业内部文化建设相挂钩,不断提高国企职员对资金管理的重视与了解,增强各部门岗位的参与性与配合度,从而确保资金管理体系与相关工作的顺利执行与质量落实;建立投融资风险防控制度,深入调研市场风险与动态变化,从自身实际出发,依据战略发展目标科学挖掘投融资风险,并合理选定投融资规模与模式,从而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利用。
(三)落实资金高度集中管理工作
资金集中化管理是国有企业高效率落实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国有企业创新资金管理方法、增强资金调动功能、提升国企发展活力的有效方法。第一,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设置资金结算中心,取消分公司各银行账户,以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为依据进行资金的储蓄与借贷等管理操作;第二,制定完善的集中化资金管理方法与审批应用流程,严格审批资金申报并全过程监管资金的调度方向与使用效率,从而确保资金的最大化效益利用;第三,合理制定并不断完善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做好相关筹划措施与应急预案,以防患于未然为导向确保国有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第四,科学建立统一性的资金管理制度,尤其是在投资审批与监督管理方面应落实强化管理,并结合资金预算管理机制确保资金的统筹规划与合理调配,以制度为规范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的高度集中化管理,从而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与使用效益;第五,运用科学先进的资金管理系统做好各项资金管理工作,并实现对分公司现金收支、留存的实时监控与科学规划,确保收支平衡的同时降低资金无效占用现象的发生,有效推动资金的快速周转与效益提升。
(四)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力度
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督工作,从多层面出发落实监督管理,确保资金的使用流向与最大化利用。第一,应加强对财务人员资金管理操作的监督管理,有效预防公款私用或虚假报账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第二,从资金管理全过程出发,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巡检工作并加强对资金预算与实际利用的对比核算,及时挖掘资金预算与实际支出严重不符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与优化。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从内、外部双重渠道加强对资金管理的有效监督与独立核算;第三,重视运营过程中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并加强对负债企业的实时监督,确保资金及时或定期回款,有效预防负债过多造成的资金链断裂现象,从而确保国有企业的稳定运营;第四,合理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针对自身资金的各项支出、运营收益、负债情况、应收应付等展开审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针对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事后复核落实严格的审计管理。
(五)合理优化资金运营管理工作
国有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工作还需从多角度出发合理优化资金的运营管理工作,从而强化资金运营的流转率。其一,应在确保自身正常运营的基础上依据业务情况与服务周期等针对相关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有效预防产品积压问题,合理规避并预防过期产品、呆滞产品的产生,有效确保资金的快速周转性;其二,以客户信用为依据合理构建完善的赊销审批制度,深入挖掘并有效掌握对应客户的资信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客户的信用评级,有针对性地设定其回款账期与赊销额度,严格执行审批流程并针对性考察应收回款率,从而预防呆账、坏账等风险的发生;其三,以供应服务与应付账期为依据合理建立供应链资金体系,采购部门需深入了解各部门采购需求,并协同财务部门保障采购计划与采购单价等的合理性,有效降低无效采购或高价采购问题。同时还应合理选择供应商,确保应付款的平衡与优化[4];其四,合理统筹固定资金投入,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相对较大,所占用的财政资金也相对较多。对此,应针对自身运营管理需求科学统筹固定资产投资并合理规划资产调配,从而降低闲置情况并有效提高资产利用效益,合理预防大额资金采购浪费问题等。
(六)实时关注其他资金流入流出
在国有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相关负责人还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对资金流入流出的管理与监控,从而确保资金走向、安全使用与利用效率。第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协调各部门紧密配合,及时收集资金业务单证并按照相关税收法律与政治进行纳税、退税等操作,同时关注税收贴息补助并及时申报,有效加快资金的流入回笼。第二,强调国企内部文化体系建设,有效控制资金成本的支出,依据战略发展目标合理制定资源配置与采购计划,规范其采购环节与审批流程,从而把控资金的合理流出;同时针对各项业务活动的资金支出或效益收入落实严格的审核与入账管理,有效确保资金的流入与流出。第三,合理转嫁运营过程中的资金风险,合理购买保险从而降低因风险造成的资金损失,如财产险、信用险、意外险等。第四,加强对国家各类政策补贴的关注与运用,结合自身运营、融投资等情况积极申请上级财政拨款与资金扶持,并依法落实一系列资金管理工作[5]。
(七)科学搭建资金管理人才队伍
专业的人才队伍是国有企业稳序运行的储备保障,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资金管理的执行情况与管理成效,对此,国有企业应加强对人才队伍的质量建设,合理制定培训方案,强化人才建设并有效提高资金管理业务质量。
首先,应科学完善人才招聘制度,依据自身岗位职责与行业人才需求,合理明确招聘人才标准,建立人才储备方案,有效构建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管理梯队,进一步推动资金管理的高效率、专业化发展;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培训制度,定期开展与资金管理相关的知识、技能、政策、法律法规等专家讲座、培训活动、交流会议等,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水平与专业能力;加强对信息技术、软件平台等的培训工作,推动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培训机制与绩效考核、奖惩机制相衔接,以利益为导向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为资金管理的顺利开展与质量落实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6]。
(八)推动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应用发展,国有企业应引进先进技术推动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如构建功能完善的资金管理系统与信息交流平台,从而确保财务信息或资金数据等的安全管理、及时发布与全面共享,增强各部门沟通协调,利用智能化管理平台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加强对资金应收应付的实时监督与有效管理等。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国有企业应加强对资金集中化管理的重视,深化改革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督与控制,从而优化资金管理质量与效率,为国有企业的稳序运营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