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探索

2022-11-25杨飞雪梁莹莹

关键词:信用证实务国际贸易

杨飞雪,梁莹莹,孟 亮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探索

杨飞雪,梁莹莹,孟 亮

(辽宁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在当前“三全育人”的时代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为研究视角,从思政元素分别融入课程建设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进行探索。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外贸业务能力,树立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出一批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外经贸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改革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鉴于此,全国高等院校开始了专业课程教育思政的新探索。国际贸易专业的讲授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的风云变幻,打造国贸专业学生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未来学生们外经贸工作成功的保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也应加快融合思政元素的创新措施,实施可行性改革。

一、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建设目标改革

首先,形成精益求精的外贸业务员工匠精神。国际贸易中单据的流动伴随了货物的进出口全程。国际贸易中必不可少的单证,例如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据、信用证、买卖合同等都要求所有单据的一致性,稍有不符,最终都会遭到买方的拒付。因此,在缮制单据的教学过程中要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要求做到单单一致,无丝毫差错。

其次,培养诚信守法的外贸业务员职业道德。“国际贸易实务”是注重操作环节的课程,商品的品质如果不符合销售合同条款;产品的包装如果不符合运输的要求;运输过程如果有野蛮装运;交货日期如果不合实际;信用证支付有故意欺诈行为等等,都会违背诚信守法的国际贸易行业道德,因此,认真履行合同条约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最后,厚植外贸业务员爱国主义情怀。在讲授中国出口商品种类时,可以介绍美国对华为等一些中国高科技企业进出口管制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华为之所以能够应对美国的各种技术封锁,正是因为依靠着强大的祖国,以此增强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作为外贸业务员的爱国主义热情[2]。

二、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环节的再设计

科学合理的思政教学环节设计是取得良好的专业课思政教学效果的保障,是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的每一章节教学过程设置为三个阶段:

1. 课前准备阶段

“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负责人和团队应做好国贸专业人才融入思政的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要素,打造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外贸业务员协同育人的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做到合理安排课程整体设计,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日历等课前准备环节。第一阶段教学情景创设导学: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在每堂课前向学生发送加入了思政元素的短视频、动画、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资源。这样,学生在对本堂课教学目标有了初步了解的同时,也能收获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感受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深刻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课内讲解阶段

学生的课内学习过程是思政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要在此阶段主要围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更具体地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系统设计,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将思政元素和每一部分专业知识点进行融合,把思政目标嵌入每一教学模块内容中,探究用何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手段来实施思政教学,做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合理衔接。在专业技能操作的讲解与应用中提炼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形成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等。

3. 课后提升阶段

虽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但在“大思政”视阈下,思政教育不应仅仅是课堂内固化的模块式任务,更应注重课后的反馈完善与学生实践。教师在课后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网络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以此作为课堂的辅助手段,使课内和课后、校内和校外互为补充。这样,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活动处处都能够受到思想政治的熏陶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打造出全方位育人的大环境[3]。

三、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创新

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教师努力寻找专业课程与思政建设的融合点,但要明确教学中心仍然是专业知识的讲授。由于本课程与当前全球贸易发展局势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的最新形势进行讲解。

1. 中国国际贸易概况

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开篇介绍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贸易统计数据,让学生对中国当前的对外贸易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采用海关统计资料,如:2021年一至三季度,在新兴贸易业态迅猛发展的势头下,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8.33万亿元,同比增长达22.7%。而且,我国外贸进出口在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严峻情况下,依然呈现连续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的可喜态势。通过这段资料的介绍,学生将相信我国的国际贸易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启迪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内涵的深入领悟,增强国贸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2.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贸易自由化在当今贸易领域是一种理想主义。各国政府均要考虑维护本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利益,因此,多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设立各种广泛使用的或临时性行政贸易壁垒。其中,近年来广为流行的、更加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影响越来越深远。教师在讲解这段内容的时候,应给学生分享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为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对世界各国做出的贡献。通过视频、案例等补充了解,我国所提出的全球一体化治理观点,展现出了一个态。在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中,要使学生深刻了解中国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方针政策促进了当代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4]。

3. 国际商务谈判

国际商务谈判是讲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商订与履行的开篇章节,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实际教学资料就是中国加入WTO的旷日持久的谈判。这长达15年之久的谈判过程,涉及的历史事实和文件资料繁多,经过了无数次多边谈判和双边谈判的交叉进行。要让学生明白,国际商务谈判必须熟练运用国际贸易术语,还要有精湛的谈判技巧。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在进行商务谈判时,文化因素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源远流长的文明使中国人民有着讲究礼仪的优良传统,无论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多大,良好的礼仪都能对合同尽快达成起到促进作用。在与外商的交往中,我们应诚信践约、有礼有节,为双方未来进一步的贸易交往打下基础。学生们更要深刻认识到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利益、民族的命运。因此,只有肩负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商务谈判人员,才能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5]。

4. 合同条款的严谨设计

合同中一些条款术语的表达范畴容易混淆。如果买卖双方采用FOB、CIF、CFR常用交货术语,那么装运时间(Time of shipment)和交货时间(Time of delivery)的时间节点就是一致的。但在D组贸易术语中两者时间却不一致。规定装运时间时要避免使用不确定的、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描述,如“immediate/prompt shipment”,这种表达会引起买方和承运商与卖方的不同理解,从而引起贸易争端。此时,教师应该给出案例,指出在合同中可以灵活性地安排装运时间,最好采用与收到信用证有关的时间。严谨正确地表达合同中的英语条款需要学生在课后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这样才能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6]。

5. 信用证欺诈的防范

贸易的本质就是获利。国际货款能否按时收付是国际贸易的关键一环,而信用证支付作为最常见的结算方式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提供真实的信用证样本讲解信用证的付款流程、填制方法和使用规则。另一方面,应使学生了解,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遭遇信用证诈骗的案例时有发生,我国也不例外。学生在学习此章节时不但要熟读教材中《跟单信用证国际惯例》的规定,教师还可以结合外贸实践,选取一些著名的国际国内信用证欺诈纠纷案件,提醒学生要注意防范信用证诈骗。同时,也能深刻警醒学生在国际事务的处理中要诚实守信,不能实施欺诈,这样作为职业外贸人的道德和法律观念才能在课堂上逐渐被塑造。

6. 合同争议的处理

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篇章时,合同内容的争议经常是不可避免的,要教授学生签订合同时提前预防以及如何进行专业处理。WTO的仲裁规则对于国际商事诉讼和仲裁具有指导性作用。教师通过介绍中国成功地运用WTO仲裁规则进行调解的经验,使学生认识WTO在解决贸易争端,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平稳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学生了解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20周年,有60多个WTO成员代表对中国“入世”后的表现给予了实事求是的积极评价,高度赞扬中国主动地长期降低关税、严格履行WTO条款承诺、近年来在国际合作抗疫中担当重任等。中国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超额贡献,教师的补充讲解将会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的采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思政建设要实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需要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融合。

1. 课堂教学方法

目前,尽管国际贸易的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但教师应该转变意识,尽快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可以将授课形式丰富化。采用案例分析、前景设置、翻转课堂、沉浸式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采用超星学习通等,把线上“国际贸易”微课、慕课和金课等资源分享给学生,整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实现互补互辅,促进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达成。

2. 实践教学方法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中,外贸交易磋商与履约的实习环节可以结合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平台操作,单证业务实习可以借助MOOC资源,跨境电子商务实习可以结合校内实习基地或寻找校外合作企业。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介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模范外贸工作人员的事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具体业务流程操作,更能训练学生热爱外贸业务本职工作。

五、结束语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考核机制评价课程思政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也应作为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效的考核内容。高校教师都应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任务,让思政元素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最终才能落实“三全育人”的长远目标。为把未来从事外经贸事业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的优秀人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1] 习近平.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01).

[2] 鞠萍, 陈入画. 思政元素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 42(28): 141-142.

[3] 苏琴. “大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 2019, 17(36): 76-77.

[4] 黄慧霞.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施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 7(32): 43-45+52.

[5] 殷功利. 基于翻转课堂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 2020(7): 71-72.

[6] 王述芬, 韩东, 陆冬梅, 等. 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探索[J]. 教育观察, 2020, 9(41): 19-21.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3.035

G423.07

A

1674-327X (2022)03-0137-03

2021-11-10

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29);辽宁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YJG2021022)

杨飞雪(1973-),女,辽宁昌图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许伟丽)

猜你喜欢

信用证实务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练就信用证修改审核的“火眼金睛”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