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古诗词教学例谈

2022-11-24马楚楚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

马楚楚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具有语言美、情感美、音韵美、意境美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载体。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诗词内容,采取诗画结合、联系生活、动口动手等策略,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表达美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丰富内涵,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5-0018-03

审美素养是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篇幅短小、内蕴深厚、语言含蓄、意味隽永、意境优美等特点。目前,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诵读、理解、积累、背诵比较重视,但很少重视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与感染,这样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为此,对古诗词的教学,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诗画结合,感知体验美

统编语文教材的插图具有色彩鲜艳、直观形象等特点。教材中的古诗词绝大多数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而且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展开表达,以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一)借助插图,感知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古诗词的插图与古诗词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么是诗词内容的反映,要么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体现。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借助插图说说古诗词的内容,然后再学习古诗词。这样诗画融合,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体验到古诗词的美。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教学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古诗旁边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秋天的美景,根据诗的题目,你会如何进行创作呢?”有的学生回答说:“如果要描绘秋天的美景,就要抓住这个地方秋天最显著的特点进行描绘,这样才能凸显主题。”有的学生回答:“我会用上最美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来赞美秋天。”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结合课文插图,你觉得哪些景物最能体现出这个季节的特点呢?”在讨论交流后,学生一致认为,除了写白云、红叶,山上的小路、人家也可以写一写。接着,教师让学生诗画结合,再读古诗,看看作者抓住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进行描写,与自己的想象是否一样。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把这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哪些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作者如此的流连忘返,你想说些什么呢?”这样,学生对诗中蕴含的美感受更加深刻,获得了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的提高。

案例中,教师以诗画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生活经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融入古诗的意境中,感受到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

(二)借助插图,体验美

意象是古诗词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古诗词教学中,仅让学生根据插图来感知、体验美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诗词意象,并展开联想与想象,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立体鲜活的画面。这样,能让学生融入诗人所描绘的世界中,领略到诗词的意境之美,获得审美素养的发展。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暮江吟》这首诗,將自然界两幅优美的画面,通过语言进行组合,形成一幅瑰丽壮美的画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先把课文插图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找出诗歌的意象;然后,让学生借助这些意象,展开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说:“请同学们尝试在脑海中重构这些意象,想象一下怎样的画面更符合作者描绘的意境,并把你想象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的是夕阳照耀在江水中,一半是一种颜色,另一半又是一种颜色,好看极了。月亮挂在天空中,像弓一样,草地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有的学生说:“夕阳西沉,晚霞映江,弯月初升,露珠晶莹,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令人沉醉。”这样的描述,不仅再现了诗歌的场景,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美的体验更加深刻。

在《暮江吟》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想,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之美有了深刻的感知,受到了美的洗礼。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想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体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诗词插图展开联想与想象,以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美,产生思想共鸣,从而真正感受、体验到美。

二、联系生活,发现升华美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古诗词教学中,仅仅让学生感知美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从发现的视角引领学生感受、体验古诗词的美,使学生养成用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联系生活,发现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古诗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生活来唤醒学生的真实感受、体验,并鼓励学生去寻找、发现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事物。这能为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探索美,学会表达美奠定基础,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村居》这首诗,描绘的是儿童放学归来趁着东风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画面,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这种美,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记忆中的农村生活画面进行回忆,说说农村与城市生活的不同。有的学生说:“农村到处可见田地、野花以及一些果树,在城市里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水泥路。”有的学生说:“农村的空气很清新,远离了城市的喧闹,给人一种恬然宁静的感觉,让人的心里非常舒畅。”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思考:“农村的孩子放学以后都做些什么呢?城市的孩子呢?”学生回答说:“农村的孩子比较自由,放学以后可成群结队去玩、放风筝等;城市的孩子放学以后要么待在家里,要么上辅导班。与城市的孩子相比,农村孩子在物质上虽然没有那么丰富,但是在精神上非常自由、快乐。”由此可见,结合生活学习古诗词,学生更能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与诗人产生思想共鸣。

《村居》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农村田园生活的美。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来体验学习,发现自己平时生活中未曾留意的地方,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美,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关注情感,升华美

古诗词具有语言美、情感美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要善于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之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养成从语言入手体味古诗词情感意蕴之美的习惯,在体验美、赏析美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友情。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自己与好朋友是如何相处的?自己与朋友的感情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自己与朋友的关系很好。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都会尽力去帮助他,在一起玩的时候很开心。”在学生发表意见之后,教师结合古诗启发学生思考:“你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寒雨连江’表明什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对诗句进行理解、品味。从“寒”字中,学生不仅读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时间是深秋,而且还理解了在夜雨连绵时送朋友出门,既表明诗人对朋友的珍视,又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一片冰心在玉壶’又是什么意思?”教师继续追问。在问题的引领下,师生、生生展开对话、交流。学生发现诗人在此以玉壶自喻,表明了诗人的高洁品质。这样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根据诗人送别友人的天气、场景进行品味,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孤寂之情,而且对诗人开朗、坚毅的性格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感触。

诗词之美不仅在语言,还在情感。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从语言入手,结合生活,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探究诗词的情感,穿越时空的隧道与诗人对话,使学生对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诗词的情感之美,促进了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三、动口动手,表达创造美

表达美、创造美是美学的最高境界。在古诗词教学中,在学生感知诗词语言美、情感美的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口、自己的手以另一种形式把古诗词的美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感情诵读,展示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感知美、借助语言品味体验美,还要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美、创造美。如音乐诵读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古诗词的意蕴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三衢道中》这首诗,教师让学生先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七言诗的特点;再给这首诗画出韵律节奏,思考在诵读时要注意哪些字是押韵的;最后,让学生借助音乐进行诵读,感受这首诗在平仄方面的特点,读出其韵律之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按照平仄、押韵等诵读古诗。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诵读也越来越有味道,真正把诗歌的韵味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让学生控制语速、把握读的基调,把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表现出来了。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诗歌描绘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而且体验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其实,学生把诗歌的美经过自己的读展现出来,是对诗歌的二度创作,融入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情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通过朗诵把诗歌的美表现出来时,他们学习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感受、体验也更加深刻了。

在《三衢道中》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借助音乐,让学生通过诵读把诗歌的节奏、韵律、情感等表现出来,这样使学生真正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内化了诗歌语言,促进了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二)自由创作,表达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古诗词的内容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以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仿写、改写、创编等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审美素养的发展。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具有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喜爱。教学时,根据这首词的特点,教师让学生进行改写,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现代文,文体不限。这样的自由创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展开创作。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它改写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的学生依照着这首诗的形式创编了别样的“村居”。这样教学,使学生真正沉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中,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统编语文教材的不少古诗词都适合学生改编。在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古诗词的特点,找到合适的语言训练点,鼓励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审美创造能力包括再创造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在《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教学中,再创造指的是用直观的方法把词的美还原出来,而创新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结合词的内容以及自己的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去创造美。在引导学生结合词的内容进行改写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美,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和创造美,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 參 考 文 献 ]

[1] 陈姝.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J].江西教育,2021(15):39.

[2] 赵雁.探寻线上微课教学的“诗和远方”:以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1(13):60-61.

[3] 庄娟娟.新时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1(10):91-92.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