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向前——宜春“三农”这十年
2022-11-24程慧萍罗津艾红云宜春市农业农村局
文/程慧萍 罗津(本刊记者)艾红云(宜春市农业农村局)
“三农”发展进行时,宜春稳步向前进。十年光阴一转眼,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宜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聚焦“六稳” “六保”,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国家农产品安全市”等称号。
十年来,宜春奋力前行,全市农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342.7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80.68亿元,增长69.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8053元,提高到2021年的19135元,增长137.62%,成功迈出了农业农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步伐。
稳保粮食基础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十年来,宜春市始终坚持“稳粮、优供、增效”总基调,纵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农产品稳产保供,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920.58万亩、产量达37.71亿公斤,连续多年粮食生产考核优秀。
不仅如此,宜春市加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两园一体”建设,按照“增点、扩面、提质、升级”要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创建。其中,丰城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更有5个县(市、区)成功创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列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宜春市始终以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一方面全市完成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建立了“市县指导、乡镇主导、村组实施”工作推进机制,完成确权面积627.63万亩,颁发证书91万份(本)。另一方面,抓实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目前,宜春市已全面消除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96.4%。宜春市还专门创新启动规范农村建房助推乡村振兴“十个一”(一图、一网、一审、一管、一护、一文、一厕、一水、一治、一查)、“八个有”(富有所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托、娱有所乐、食有所供、出有所行、诉有所求)建设,累计推动2.25万个自然村开展宅改。
做好生态建设大力发展高质量绿色农业
宜春市始终把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十年间,通过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建成一批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高效节水、道路畅通、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的要求,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7.1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5%。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也是宜春十年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宜春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全市主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达98.7%。同时,宜春市还加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开展受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修复,持续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已实现农药化肥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统防统治覆盖率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均超45%。
宜春市还加快富硒产业发展,坚持把富硒产业作为全市农业首位产业来抓,深入推进全域创建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市,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市绿色有机认证面积452.3万亩,“两品一标”认证数829个,面积和认证数居全省第一。已建成富硒农产品基地15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744.28亿元。
关心农民生活焕发农村崭新面貌
这十年,宜春市始终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着力扮靓乡村容颜,留住美丽乡愁,为农民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此,宜春市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严格质量管控,全面开展农村户厕摸排和问题整改,累计摸排户厕91.55万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600余座,配套污水管网630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万余吨。
同时,宜春市积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创新搭建5G+长效管护平台,落实落细“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持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完成县道升级改造和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公益事业路、路网联通路新改建322.2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61座,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17公里。
如今,宜春市不仅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两级智慧农业服务平台,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实现对接,开展“村淘”“淘宝特色馆”“京东特色馆”等项目合作,为农业产业增收,带动农民致富。同时一并做好脱贫户监测工作,努力促进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全市已实现脱贫户人均年收入增长14.9%,未出现返贫致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