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满图新志 砥砺奋进正当时
——湖北省审计厅投资审计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2-11-24廖昉李捷湖北省审计厅
◆廖昉 李捷/湖北省审计厅
近年来,湖北省投资审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主责主业,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发挥投资审计服务“六稳”“六保”作用,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一、党建引领把好投资审计发展方向
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紧扣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履行职责,站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谋划和实施投资审计。
湖北省审计厅紧紧围绕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擦亮政治思想建设的“定盘星”。始终坚持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通过不断抓教育、抓管理、抓考核,建成一支具有勇往直前的闯劲、实事求是的拼劲、百战不殆的韧劲的投资审计队伍。
近年来全省对近2000个总投资5000多亿元的项目进行了审计,查出各类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金额近300亿元,移送案件线索300多个,为各级财政节约投资和挽回损失近30亿元,提出审计建议3000多条,审计推动修订完善或出台规章制度200多个。全省有2个投资审计党支部荣获“红旗党支部”“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单位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和“市第七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个单位的投资审计转型发展改革事项在全面深化改革考评中获优秀等次;2人入选审计署师资库;2人分别被评为全省优秀审计能手和案例分析能手;2个投资审计项目被审计署评为全国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8个投资审计项目被省厅评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2篇案例入选审计署案例库,并获评审计署A类审计教学案例;我省被审计署指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审计指南》编写工作;省厅投资大数据审计做法被审计署向全国推广,孝感市审计局被选为全国基层投资审计转型及大数据审计“双试点”单位,湖北投资审计成为全国审计系统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五个聚焦推动投资审计提质增效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投资审计转型发展要求,主动对接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将审计监督覆盖交通、水利、公共卫生、新基建、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聚焦重点投资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先进技术方法、问题查处力度、提升审计质量等五个方面,立足新形势下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了投资审计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作用,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重点投资项目。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确保质量的原则,加大对我省投资领域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项目、重大资金落实落地情况的审计力度,常态化开展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及其他关系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审计,重点关注项目预算执行,资金管理使用和建设运用情况,对关系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工程基础建设、重点民生项目等进行全面审计监督,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破题,精准制定方案实施审计。近年来,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实施的投资审计项目90%以上均为当地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审计中坚决揭露和查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违纪违法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有效执行。
湖北省审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廖昉同志(右二)现场调研武汉四环线武湖至吴家山段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准备情况
(二)聚焦建设关键环节。以建设资金运行轨迹为抓手,从项目溯源向上关注规划的执行、投资政策的贯彻落实,把规划、政策、项目、预算、计划、资金,点线面结合起来,关注项目资金管理、建设管理、投资绩效。聚焦项目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政策、投资决策、工程项目结(决)算、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工程项目建设财务、招标投标、工程质量管理、材料设备管理、建设用地和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绩效等11个关键环节,着力反映不严格履行基建程序、擅自改变建设内容、违规招投标、违法转分包、高估冒算、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顺藤摸瓜明确责任,做到凡审必严、严肃问责;着力揭示违规审批、重复建设、损失浪费、利益输送等问题,规范项目管理,推动惩治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通过投资审计,厘清审计监督与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管理责任,营造规范重大投资项目管理的大气场。如某长江公路大桥建设项目审计中,紧盯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财务管理、征地拆迁等重点环节,查出项目存在违规处置国有资产征迁收益、擅自提高个人资产补偿标准、机电工程招标文件中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使用项目建设资金购置房产等40多个问题,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经济案件线索7起,涉及人员10余人。
(三)聚焦先进技术方法。将投资审计的新实践与工程建设新技术深度融合,综合利用各类资源,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审计方法开展投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一是破解工程项目数据质量差瓶颈。通过SPSS工具对各单位商务标部分投标工程量及报价进行趋势分析,使用Beyond Compare和UltraCompare Professional工具完成技术标雷同及共性错误分析,发现应废未废标、投标文件造假、违法转包、围标串标、清单重复计价等疑点问题;二是破解时空变化核实难瓶颈。采集项目征地拆迁地勘数据(CAD矢量图),将项目位置征迁前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比对,发现疑似应拆未拆房屋问题;形成项目连接线红线占地、配套绿化占地影像对比图,发现疑似违规扩大征地规模问题;形成某农场影像对比图,发现疑似未经核实支付该农场补偿资金的问题;三是破解数据繁杂线索挖掘难瓶颈。综合利用财政、户籍、社保、车辆、工商、婚姻、房产等数据,对项目关键人物进行数据画像,发现工程转包给无资质单位及个人施工、施工偷工减料等问题;四是突破案件线索。通过将工商、社保、住建、项目信息等数据进行碰撞对比分析,查出施工单位分包项目给无资质企业获取合同差价;通过对比分析项目财务数据与结算数据,发现项目建设单位多确认施工单位工程款、多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施工单位通过编制虚假工程签证资料套取工程款等问题。
(四)聚焦问题查处力度。聚焦投资项目违纪违规的高发地带,总结规律和特点,深入分析问题线索,加大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一方面,扩展审计广度。总结前几年的审计情况发现,投资审计案件线索主要集中在征地拆迁弄虚作假、围标串标、工程结算高估冒算等方面,但随着工程施工过程逐步规范,特别是在PPP、EPC等新的建设模式下,重大问题正由招标施工阶段转到项目决策、规划设计、资本引入等环节,问题隐藏更深、违法手段更高。因此,要扩展广度,从项目决策到工程款支付、项目运营全过程深度挖掘。另一方面,扩展审计深度。以“钉钉子”的精神,不放过审计中发现的任何蛛丝马迹,除了查看账面资料以外,还通过查看会议记录、延伸现场、实地走访、开展座谈、相关部门核实等方式进行,发现问题及时研究、看清本质、评估后果,做到定性、定责、定损,以对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作为重大任务、重要成果来落实。
(五)聚焦提升审计质量。紧密围绕投资审计的法定职能,按照投资审计转型发展要求,坚持依法审计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一方面,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强制或变相强制“以审代结”、介入项目建设管理等错误做法;购买审计服务时强化管理,对外聘人员的审计取证等材料进行复核把关,确保国家审计监督质量。另一方面,法定职责必须为。围绕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国有企业投资或国有企业投资为主、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建设的三类不同公共工程项目依法全面进行审计监督。恪守审计权力边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一是强化现场审计工作。做好项目调查了解,编好审计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内容和步骤开展审计。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和工作流程,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定,坚持查真相、报实情。二是充分沟通了解情况。对审计情况边审边归集,定期形成问题清单,分批分阶段提交被审计单位,不搞“集中给、一锅烩、一把抓”,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多方质证和沟通交流,对不明情况进一步组织进行现场勘查,做到事实清楚、依据充分。三是规范相关审计文书。审计取证附件证据恰当、充分、完整。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文书简洁、事实清晰、表述精准、评价客观、法规适用,压实各环节质量控制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抓好审计报告这个基础,用好审计信息和案件线索这两个成果。
三、做实研究开创投资审计新篇章
积极贯彻侯凯审计长关于开展研究型审计的要求,深入研究政策、审计对象及投资领域形势和行业背景,重点剖析审计项目的关键环节,不断改进完善审计管理和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服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助力湖北改革发展。
(一)研究形势政策,推动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审计机关的政治属性决定我们必须把讲政治贯穿工作始终。侯凯审计长讲过,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更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一方面,注重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揭示投资领域政策越位、政策缺位、政策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为政策措施的及时调整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注重研究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国家宏观调控对行业的最新政策及新部署新要求,掌握政策制定政治意图、时代背景、目标要求和具体发展任务,重点关注政策执行体制不顺、执行机构之间责任不明、政策执行不力、钻政策空子等问题和短板,从体制机制层面揭示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促进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生效。
(二)研究行业背景,明确行业领域发展方向。坚持项目跟着政策走,研究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相关行业领域的战略安排和政策导向,国家宏观调控对行业的最新政策以及新部署、新要求,及时掌握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前沿研究情况,紧盯改革实践一线的行业动态和学术研究,收集归纳各方面的观点。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研究重大工程项目与财政性建设资金、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匹配程度,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增加等有关情况,联系审计实践,形成投资审计的观点和重点。如研究交通行业时,学习掌握“十四五”规划对科学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要求,熟悉辖区内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公路与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情况及规划,了解财政、金融、土地等要素保障情况,研究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审计思路,锁定重大问题,为高效开展审计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研究审计项目,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投资审计需求量大,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要实现投资审计“审计一个点、带动一个片、规范一个领域”的目标,必须加强对审计项目的研究。一方面是精选优选审计项目,科学制定项目审计计划。注重加强与发改、财政、交通、住建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全面掌握本地区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责任单位、实施进度、建设模式、资金来源等情况,摸清项目底数。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资金,抓住影响大、风险高、资金量大的项目,增强审计计划编制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做到计划安排精心、项目选择精准、审计实施精确。另一方面是做深做实项目调查,在全面审计中突出重点。把审计项目放到改革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权力运行和规范管理等相关联,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充分运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这一看家本领,紧盯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控制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找准审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确保审计质量。
(四)研究审计方式,注入发展新动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只有规范投资审计行为,实现投资审计转型发展,投资审计才能行稳致远。我们通过交流研讨和检查督办,及时发现各级审计机关投资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解决投资审计转型的模糊认识,推广各地投资审计转型中的创新做法,深入研究投资审计方式,有效破解现实需求与审计资源的矛盾,不断为投资审计发展注入新动力。如十堰市聚焦投资审计主责主业,结合实际提出了投资审计“四转一标”的转型发展工作思路,从结算审核向监督审计“转角色”,从单一造价向全过程审计“转范围”,从促进节约资金向推动制度建设“转目标”,从一审向复审“转程序”,制订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造价参考指标。咸宁市投资审计沿着“围绕项目链部署监督链、围绕监督链优化项目链”路径,着力构建一体化全覆盖推进机制,打造“三审融合”工作格局,纠治“三水”顽疾,拧紧“五算”约束,深化大数据分析运用,深化和拓展投资审计监督范围,逐步织密符合咸宁自身发展特点的投资审计监督网,对推动咸宁市公共工程规范有序实施和发展生态向善向好发挥积极作用。
(五)研究审计质量,稳步推进依法治审。强化法治思维,始终把牢审计质量“生命线”,依法规范审计行为,稳步推进依法治审,打造法治型审计机关“升级版”。一是质量控制“全程化”。严把方案制定环节关,搞好审前调查,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严把审计实施环节关,坚持审计标准法定,法定审计事项必须审深审透、如实报告;严把审计审理环节关,加强对审计项目各个环节的审计审理;严把审计报告环节关,切实提高审计报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现场管理“精准化”。对重大审计项目或者行业性审计项目,对现场实施的关键环节,明确工作内容、时限要求和责任人,实行“精准化”管理。对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重要节点,都要根据其阶段性特征,明确质量控制要求和控制措施。对所有参审人员,都明确其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三是质量管理“制度化”。坚持以审计质量责任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审计风险防控、审计审理、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审理制度,针对不同情况,选择性开展集体评议审理、对比审理、现场审理、网上实时审理。完善审计质量检查制度,深入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充分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六)研究审计整改,提高审计成果运用和转化水平。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看待投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加大督促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力度,推动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认真落实整改要求,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完善、衔接配套,促进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将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方面,研究提升审计整改执行力,重点关注项目概算、投资规模、成本核算、会计制度及工程建设管理等重点环节,问题查准查实、查深查透,整改才能对症下药。整改坚持分类施策,被审计单位能解决的,通过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督促改正;涉及体制机制或者修订完善法律法规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法规的意见建议,提请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统筹协调解决。另一方面,研究构建审计整改监督合力。除了健全各级政府及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水利、公共资源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审计整改领导机制、监督机制、落实机制外,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以及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其他监督的贯通协作,推进问题整改和成果共享,进一步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报告机制、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促进形成督促整改工作合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北投资审计将继续坚持用担当诠释使命,锚定目标,实干笃行,不断深入做实做好研究型投资审计,以高质量的投资审计成果助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投资审计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