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为例

2022-11-24张阿维

活力 2022年20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立德课程思政

张阿维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西安 710000)

“课程思政”源于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育才先育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成为高等教育培养的广泛共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的出台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课程思政”内涵、实践、路径和评价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从中国知网的发文量来看,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发文量从2018年起呈现激增态势,2021年发文量达1.51万篇。这些论文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一、“课程思政”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思想引领

(一)政策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的教育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通过全国各高校积极地推进落实,2021年教育部立项课程思政示范课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培训,有67万教师参加了培训。2022年2月,在重庆召开的全国高教处长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到,2021年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表面化”“硬融入”“两张皮”等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

(二)社会召唤

靳诺认为:“所谓‘立德’,即要培养学生德行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树人’,即要培养职业技能与专业精神相匹配的个人素养。”2020年11月5日下午,“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在中国传媒大学启动,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的新闻记者亲述抗疫报道的经历、创新和精神,题材鲜活。特别是90后新生代记者的讲述,既有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又有感人泪下的奉献和牺牲,把这个行业对人才的政治素养、人格素养和专业能力不可分割的需求体现得淋漓尽致。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组织传媒系学生在线收看了大讲堂的启动仪式,随后在传媒系开展了大讲堂进专业课的学习活动,组织开展了深刻的学习活动和讨论活动,学生们在生动的案例面前深受震撼和感动。大讲堂显著增强了广大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学生们体会到了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和个人担当,深刻认识到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在大讲堂学习传播过程中获得了职业技能与专业精神相匹配的个人素养的培养实践,成效显著。通过这次实践可以发现,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之间更应该同向同行,新闻传播类学科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要建立在更为真实的新闻传播真实场景中,凝练不同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形成学科系统性的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建立更加科学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

二、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每个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标准和要求,新闻传播类专业在高等教育、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培养在信息传播链条当中从事信息内容制作、编审、营销、输出文化创意、管理信息传播过程的专业性人才。他们作为文化产业领域的主力军,在意识形态上的认识和立场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教学偏重专业基础知识,忽略了意识形态的引导;教学过程中对于思政元素“硬灌输”,马列教育呈现断档现象;专业思政教师匮乏,学生价值观念模糊。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是一所地方应用型独立学院,学校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根据《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毕业生中有70.46%的人为陕西生源;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67.99%的人在陕西就职,有62.92%的毕业生就职于民营企业(个体单位),60.73%的民营企业属于300人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这些数据表明,地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普通高校,从毕业生输出的用人单位评价分析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关键的依据和支撑。《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招聘过本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了关于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能力的需求度和满意度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服务他人”“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差距明显。(图1)

图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需求程度及满意程度(数据来源:麦克思-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用人单位评价数据)

由此可见,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对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毕业生服务的企业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学生的服务意识、职业规范行为、创新能力等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建构与市场需求、行业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立德树人和专业培养紧密结合,以“课程思政”为基础,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为路径,形成系统而有成效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引领。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评价机制是关键环节。2020年,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对人才培养评价进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该方案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评价做出根本性改革,唯分数论的评价维度要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行丰富和完善,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由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等方面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就是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评价客体培养的人才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以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新闻传播学科为例,地方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机制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向来对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和引导。

(一)评价内容

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标准》为基础,结合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新闻传播类专业的人才质量评价内容要包括政治理论素养、国际视野及创新意识、专业知识理解、专业能力应用、对技术变迁的适应性。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改变,在国际传播环境中,话语权显得至关重要。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已经成为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站在全球化的高度看待中国的发展和未来,也为课程体系的重构及教师能力素养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传播技术、信息传播形态、信息传播用户更迭速度越来越快的背景下,越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输出对象的地方普通高校,越需要对这些技术的变迁具有适应性和包容性,越需要与市场、行业、企业有更紧密的连接。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5G、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概念层出不穷,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必须把是否适应技术变迁作为评价内容之一,以反映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评价方式

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应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主流的评价体系是以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维度而建立的评价体系,更加强调可量化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然而,政治理论素养、法制意识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创新精神素养这些基于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是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在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中,要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这五个维度来进行综合性评价,通过成绩、报告、实践等多种形式来衡量,利用真实的、专业的职业场景空间来配合,从而形成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评价体系。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审视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在专业立德树人的培养任务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高校应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学生专业学习的年限建立育人评价指标体系,以持续性的评价结果反映对学生五育并举的培养成效。(表1)

一般的认知规律都是要先建立认知,经由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实现融会贯通。真实的岗位实践是最能反映学生职业道德的方式,通过师生共评,和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共评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单一维度的主观性。

(三)评价反馈

评价结果的反馈是质量保障体系中形成闭环的关键环节。首先,评价反馈应该是持续的,以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为例,毕业生质量报告从纵向维度来比较只能是与之前的毕业生质量进行对比,然而从入校到毕业这个过程才更能反映出学校的培养成效,而持续评价是为了持续改进,因此培养质量评价应该是持续的,有连续性的。其次,评价反馈应该是动态的。专业人才培养是由课程体系建立的培养方案来落实的,建立课程学习评价动态反馈机制,可以为后续的课程培养提供引导和方向,是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立德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王梦媛作品
Analysis on themes of Enemies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