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群“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研究
2022-11-24徐义晗
乔 琪 徐义晗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0 引言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1+X”证书制度是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需求应运而生的,截至2020年9月,教育部已分四批共遴选出44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已入选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也是“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本文以苏电院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例,探索“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
1 “1+X”证书制度的内涵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各行各业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行人才培养,国务院在2019年1月24日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建设一批优质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率先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目前,专业群建设和“1+X”证书制度已成为国内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国内学者们对“1+X”证书制度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刘林山[2]认为应该根据产业行业的真实需求开设专业,根据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组建专业群。王亚盛等[3]提出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落实书证融通,为实施“1+X”证书制度奠定基础。陈璐[4]认为要严格筛选X证书,加强X证书培训,提升X证书的质量和声誉。戴勇等[5]提出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1+X”证书制度试点。张培、夏海鹰[6]全面分析了书证融通的实现逻辑、实现模式和实现框架,认为“1+X”证书制度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
2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建设现状
江苏省水平专业群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2021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144个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名单,有4所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群位列其中。
2021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4 994亿元,软件业务收入排名中,江苏位列第三,收入12 067亿元,占全国软件业收入比重12.7%。江苏省只有4所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群入选了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区域软件业的发展需求。软件开发和运行环境发生的巨变,由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传统服务器到云架构服务器、海量数据到大数据新业态的出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等深度融合,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对人才培养如何紧跟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3 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1+X”证书试点现状
2020年12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公布了“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确定了35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培训评价组织中包括华为、百度、腾讯、阿里等行业龙头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64个(见图1),其中软件技术有9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5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有6个,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有5个,大数据技术专业有11个。这充分说明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全国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4 “1+X”证书制度下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1+X”证书实施情况,面向本校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学生、教师以及合作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学生对于“1+X”证书有一定了解,但是对证书的作用认识不足,不知道哪些技能证书比较重要,大部分学生为了满足毕业条件,选择考试难度较小的技能认证,这类证书含金量较低,一般得不到企业的认可。
(2)“1+X”证书一般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对应的知识点有一定的重复,一个证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散在多门课程中,还未形成比较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
(3)“1+X”证书体现相关行业职业技能要求,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校内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导致实践操作能力与生产实际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参加认证考试,特别是高级别认证。
5 构建“1+X”融入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5.1 建设目标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IT行业技术方向越来越多,技术更新越来越快,应用场景呈现出多学科综合、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创新等特点,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更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国家和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产业的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亟须大量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其产业链上游是硬件和基础软件研发,中游主要是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下游主要面向行业用户提供系统管理和运维服务。为契合江苏省区域产业发展,高校应主动对接产业链的中下游,聚焦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组建软件技术专业群,为软件产业关键岗位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专业群实施“三融合、四嵌入、五递进”的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将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高水平专业群。
5.2 专业群遴选X证书
专业群面向产业链中的多个岗位,各个岗位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需要充分考虑X证书的职业技能要求与专业群中各专业现有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的匹配程度。将“1+X”证书制度融入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不能简单地采用一个专业对应一个X证书的模式。专业群中各个专业根据岗位特点分为1~2个专业方向,根据职业岗位特点对接不同的“1+X”证书。以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例,可以选择产业龙头企业开发的含金量高的“1+X”证书。例如,软件技术专业试点工信部的Web前端开发证书、中软的JAVA应用开发证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试点华为的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证书、中科的网络安全运维证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试点龙芯中科的嵌入式边缘计算证书、华为的移动应用开发证书;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试点阿里的云计算开发与运维证书、腾讯的云计算应用开发证书;大数据技术专业试点新华三的大数据平台运维证书、国信蓝桥的大数据应用开发证书。
5.3 构建“三融合、四嵌入、五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实践过程中,以“1+X”认证为抓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衔接融通,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培训过程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过学习既获得学历证书,也可以获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首先,学校、行业、企业“三位一体”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深化交流和合作。其次,以书证融通为导向,实施“四个嵌入”教学改革,有效解决书证融通度低的问题。将X证书的认证标准嵌入课程标准中,将X证书的认证内容嵌入课程内容中,将X证书的培训模式嵌入日常教学中,将X证书的考核方式嵌入课程考核中。最后,构建“五递进”软件技术人才职业能力进阶培养体系。通过螺旋递进式培养,使学生综合能力进阶提升,构建“三融合、四嵌入、五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5.4 构建“1+X”专业群课程体系
依据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人才技术细分岗位多、专业基础相通的特点,设计跨专业互选分方向的专业群模块互选的“多模块、层次递进”课程体系。以专业群面向的职业岗位人才要求为依据,梳理专业群中各专业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底层基础模块课程群内通用共享,完成学生通用能力培养;中层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分为多个模块,学生在专业群内可以互选,实现分流独立培养;高层发展方向课程模块包括“就业技能训练模块”“1+X高级认证模块”“双创能力训练模块”,服务学生毕业发展需求;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职业素质及综合技能。
5.5 建设“1+X”证书师资队伍
“1+X”证书制度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主体,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动手实践能力。软件技术专业群需要结合所选择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要求,培训校内专任教师,实施“五环节”培养方式,开展校内专任教师系统化培训,在培养校内教师队伍的同时,还要与华为、东软等企业开展师资队伍共建,校企互派互聘,提升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水平,将优秀的企业兼职教师引进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实现对校内教师的培养。通过实施“引育提促”工程,多措并举,形成以专业群领军人物为龙头,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力,专兼结合的“1+X”证书师资队伍。
6 结语
为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一定要紧密对接行业和企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健全专业群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不断优化,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以从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实践,提升专业群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