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规划引领,规范地下管线规划建设
2022-11-24冯平
冯平
(昆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苏 昆山 215300)
1 引 言
昆山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地下管线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构成状况越来越复杂。外加各类管线各自为营,经常出现地下空间紧张,管线间距不足,老旧管道更新难度大,第三方破坏时有发生等问题。通过梳理,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先进管理理念,为强化地下管线规划引领,完善地下管线管理机制,提升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整体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2 昆山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现状
2.1 地下管线建设各自为营
昆山城市地下管线“9+6+20”结构模式,即全市9大类地下管线: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电力、城镇燃气、热力、通信、广播电视、城市照明、信号监控;20家管线权属单位:水务集团、供电公司、燃气5家、供热7家、通讯4家、路灯所、交警大队;6家行业主管部门:发改委、住建局、文体广旅局、工信局、水务局、交警大队。
在地下管线建设中管线权属单位各自为营,自行报批,自行施工,自行维护,缺乏横向协调配合,行业主管间缺乏沟通,导致各类管线建设时序不统一,“拉链马路”现象时有发生,统一的规划建设管理难度大。此外由于目前地下空间资源的使用是无偿的,各管线单位过度抢占地下空间,导致地下管线间距不足,存在安全隐患。
2.2 管线相关规划滞后
昆山市各类管线基本都有各自的专项规划,如电力专项规划、城镇燃气专项规划等,并且也进行了整合,编制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但未能充分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结合控规地块,进一步细化、深化管线布局。
因管线规划缺乏对未来区域发展所需管线容量的研判,导致地下管线建设基本都是为解决当下使用需求,后期经常开挖道路扩充管线容量等,“拉链马路”时有发生,形成管线建设以现状需求为导向,规划参照为辅助恶性循环模式。
2.3 管线数据更新不及时
由于城市地下管线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大规模更新修测时间长、费用大,修测后动态更新难度大,导致地下管线数据准确率不高。同时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倾向,使得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只停留在前期审批中,事后监管缺失。因地下情况不明,未按图施工现象时有发生,且地下管线施工完成后,无须办理后续手续即可使用,导致竣工资料归档难,从而造成管线数据缺失,无法进行动态更新,为以后的规划设计增加难度,也为后期按图施工制造困难,从而逐渐形成恶性循环,积重难返。
3 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探讨
昆山市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强化规划引领、推进管线综合设计,探索管线全过程管控模式,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线建设管理难题。
3.1 强化规划引领,建立“三维一体”的规划体系
规划是龙头,应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平衡和引导作用,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和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1)总体规划定框架。昆山总规编制时须充分聚焦给水、污水、燃气、供热、供电等城市“生命线”,搭建城市地下管线骨架网,能够发挥城市功能、确保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综合规划定布局。编制全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形成全市地下管线“一张图”。在依据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现有管线,综合考虑全市新建区域和改建区域、城市功能区和一般区域、重点地段与一般地区对管网的需求,管线建设基础条件、建设难度、景观要求等,统筹规划全市各类管线的管径、走向、埋深等。
(3)控制规划定坐标。在充分研判城市发展趋势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总规、管线综合规划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控制单元内各类管线的平面布局、竖向布置,并通过专项规划图与竖向规划图确定各类管线的位置,作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审批的法定依据,确保管线落地。
3.2 完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体系
(1)成立专门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机构。建议市政府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由行业主管如发改委、水务局、住建局、工信局、路灯所等单位;管线权属单位如通讯公司,供电公司,燃气公司及道路建设单位等共同组成,负责全市范围内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全过程管控,研讨协调各方事宜。全市每条改建扩建新建道路、每处路面开挖均需上报管线综合管理机构,确保全市地下管线一张图、一盘棋。
(2)搭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平台。提升地下管网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水平,昆山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以综合应用为导向,以动态更新为支撑,建设了智慧管线信息管理平台。平台以全市现有地下管线信息资源为基础,即全市地下管线一张图系统,包含规划、建设、监管三个业务管理系统,一个深度共享交换信息系统,将管线相关单位纳入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共融。
(3)制定全市地下管线数据标准。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成后,需出台相应的数据标准,统筹、统一全市地下管线测绘平面、高程基准定位服务及管线数据标准,无缝融合各类地下管线数据测绘成果,实现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共同建设地下管线数据库。
(4)多途径开展地下管线数据更新。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道路的不断建设、管线的不断完善,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建设尤为重要,是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在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前提下,需建立实时动态更新的良性机制,多种途径的回收地下管线数据,不断更新管线数据库。
①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新建管线类项目及路面开挖,通过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机构进行全过程管控,并开展项目归档,回收管线数据资料。②项目建设、路面勘探等进行物探的,及时回收探测的地下管线数据资料。③其他未在本市报建的管线项目,如过境管道等,在覆土前,开展管线测绘。
3.3 提升公众参与度
城市地下管线的长效管理,不仅需要打造一流的监管队伍,需要机制建设、队伍建设、方法创新等,然而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获得社会各界支持,提升公众参与到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提升社会大众关注度。如推出手机App公众参与平台,拨打12345城市热线,时刻监督路面开挖行为,随时上报窨井、管线破损等隐患。
4 未来展望
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涉及部门广,综合协同管理必不可少,昆山市将继续深入思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在推进信息化管理、动态更新数据、提升公众参与度等方面,积极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地下管线管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