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2022-11-24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 张 勃(西安外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农业作为我国的核心产业,是维持我国国家发展的基础保障,在国民经济中尤为突出,同时还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施肥、土地翻耕以及浇灌旱地等劳务都需要通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农作物产出率也低,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现代化农业机械水平的提高,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农业经济整体结构得到调整,提升了我国农作物的产出率与土地利用率,有效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大“功臣”,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农业经济发展就越好。本文通过对农业机械化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并分析其影响机制,得出具体答案,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提升和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支撑,同时,加快相关政策的完善,实现农业经济发展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生产活动中,每项工作内容都需要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工作效率偏低,这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引入现代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后,上述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使得农业用地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对现代化生产起着格外重要的影响[2]。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多数是依靠人力完成的,由于人力工作效率有限容易错过耕种的最佳时期,导致农业产量下降。但现代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使农业种植活动的方式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了农业科学化发展,提升了农业种植率。
(二)扩展农业生产规模
随着农业产业机械化的发展,使传统农业产业单一人力工作模式得到转变,农业机械设备可以同时开展多项工作,农业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使农业单位生产中的机械损耗量有效降低,并把农业生产规模与农业机械化单位生产活动相互融合[3]。在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当中,农业生产质量的提升,让传统的农业管理方式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成本降低。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对现代农业经济增长有着关键作用,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放农村劳动力
农业机械化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农村生产方式,改变了劳动力必须用于土地的现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参与其他工作的机会,农民的收入得到增加,有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通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推广农业机械化,还可以发展其他类型的农村经济活动。例如,在农村开展畜牧业、养殖业等非种植农业活动,推动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
(四)有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
在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模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目前为止,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从粗放型经济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模式,而农业产业整体结构也得到了优化,使我国农业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4]。农业机械化在利用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对环境的污染也降到了最低,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也达到了协调发展的状态。
(五)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速度
农业经济在受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下,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在农业机械化的带领下,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开展了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得以提升,农民的收益也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农业机械化规模生产也满足了当下社会发展需求,使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化发展仍未完善
我国在20世纪初就发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并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1]。但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不完善,仍存在各种问题。就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不同粮食生产中的机械化程度也不同。例如,我国小麦基本可以完全利用机械化来实现生产,但有一些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处于偏低的状态。而且,我国每个地区的机械化发展并不均匀,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较大。此外,现有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如设备老化等。
(二)地区之间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现阶段,农业机械化所涉及的地区领域非常广泛,但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其中,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很重要,由于不同地区,地形也不同,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三)农业机械设备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正大大迈进,但在实际发展中,机械设备老化是最常见的问题。此外,由于国家地区地形不同,使用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程度也不同,因此这些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发展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其次,农机设备的价格比较高昂,农民的购买能力却十分有限,因此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目标难以落实。虽说部分地区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但由于农民自身认知有限,无法将机械化设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也阻碍了农业的未来发展。
三、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一)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力度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大多数都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这是因为我国农民的收入均处于偏低的水平。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农业机械进行补贴等支持。构建多元化投资渠道,保证农民购入农业机械设备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政策,使农机利用率提升[5]。如果农民感受到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的风险较大时,通常会选择放弃购买,要确保购买农机的风险处于偏低的状态,才能促使农民购入农机设备。而购买农机设备的风险下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提升补贴力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政府针对农机方面的贷款应简化审批流程,使利率降低,提高贷款额度。②严格监控贷款资金,防止出现发展资金流失的现象。③针对需求量大的农机设备应提高补贴力度。农业生产环境条件不同,所使用的农机类型不同,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生产环境等方面因素来确认补贴的农机类型,优化税收补贴力度,使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④创新农业机械设备金融支持情况,通过控制风险并创新金融服务,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农业机械化发展当中。
(二)增强机械作业效率
现代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中,低消耗、低成本以及高效率等都是它的突出优点,可以使农业生产活动效率大幅度增加。因此科学技术与农业的有效结合对传统农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传统农业的合理改造,专业化配置农业机械,合理优化农业机械设备,因地而异,来发展不同农业产业机械,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
(三)强化农业金融服务
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农业收入水平发展成正比,农户收入水平提升则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也会提升。当前大部分地区农户收入水平处于偏低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业机械化发展。为此,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农业金融服务,来调动农户主动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的积极性:①国家应针对此出台鼓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农机贷款,提升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机械化的补贴[6]。②不同区域应针对发放农机贷款的金融机构实施奖励制度。③金融机构应打破行业局限性,为农业生产机械化提供多方位的金融贷款服务。④深入挖掘以农机机械化为基础的贷款服务,创新农机设备贷款服务,满足当下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⑤加大金融机构对农业机械设备小额信贷的投入力度,根据国家发展需求来重新划分小额信贷服务,提高信贷金额、降低贷款利率。根据农业机械小额贷款情况,合理提升贷款额度。如一些企业需求超过所贷款的额度,金融机构可以对部分信誉优良的企业或者农业大户,提供抵押、担保等金融服务,使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⑥在完善农业机械化设备信贷、抵押贷款等服务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应主动带头成立农业机械担保服务公司,依靠此渠道让经济雄厚的农机销售企业或者粮食大户筹集资金,为农机设备贷款服务提供担保业务。农机购置企业与农机购买用户在向银行提交贷款申请时,金融机构应允许使用不动产或者其他有效资产作为抵押物,拓展贷款渠道。根据不同农机设备贷款用户,指定不同的金融产品,让农机购买者享受到更好的金融资源。
(四)注重农业机械设备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毋庸置疑是传统农业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水平上升的主要路径。所以说我国农业产业机械设备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创新。
1.构建节约型机械化农业作业体系
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来临,我国也逐渐走向开发与节约并重的路线,并明确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目前我国已逐渐将传统耗能较大的农业机械淘汰,主要发展节能环保的农机设备。基于此,绿色机械耕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完善机械化耕种体系[7]。②替换耗能高的农机设备,主要发展新型低耗农机设备。③发展新能源农业机械,原有以石油资源为动力的农机设备,会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使用成本逐渐上升,从长远角度来看,对我国未来的农业经济增长不利。因此,有必要针对电能、风能这种新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农业机械进行生产。④提升机械化系统节水抗旱能力。⑤大力发展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
2.构建农业机械化的环保设计与推广应用
环保设计是针对绿色资源发展以及保护环境上的一种全新理念,要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考虑,并让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始终保持不变。在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也要将此理念贯彻其中,把整个农业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因素控制到最低,并积极推广[8]。
四、结语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解决我国农民创收、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在使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农作物的生产水平与生产效率[9]。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到农产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科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协调高效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农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