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代表这五年重庆轨道交通集团张杰:履职尽责促发展砥砺奋进显担当
2022-11-24张杰丨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三公司工务维保部副经理
文:张杰丨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三公司工务维保部副经理
今年是我在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第五年,回顾过去几年的履职经历,我感慨良多。五年间,我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代表,聚焦主线、服务大局,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精彩的履职答卷。
一、履职情况总结
2018年,刚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我作为新代表参加了全国、重庆市人大开办的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深入地了解到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为让我更快地进入人大代表角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重庆团的老代表们不遗余力传授他们的经验心得,我也积极同新代表交流自身体会,从中学到了很多以前接触不到的知识,自已的政治和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升,对自己今后的履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历次会议、培训和调研的过程中,我非常感谢各级人大工作人员的帮助和指导。在履职期间,我经历宣讲、调研学习、倾听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总之,这几年很充实。而在这以前,我自己只专研单轨道岔技术,成为人大代表后,身上的责任使命让自己不断地学习再学习。经过不断地学习提升,我的履职能力也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
(一)建议及其落实情况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共提出20余条建议,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如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有《关于开展跨座式单轨交通TOD发展策略专题研究的建议》《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统型及标准化的建议》等,技能人才发展的有《关于推进新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建议》《关于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流动管理机制的建议》《关于减少技能人才流失优化岗位人才队伍的建议》《关于在劳动法中增补夜班工作者劳动条款的建议》等,关于社会发展的有《关于支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加快建设川渝高竹新区的建议》《关于我国南方城市采用局部集中分散式供暖的建议》等。
其中《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统型及标准化的建议》,就是在我多年从事轨道交通设备设施日常维护维修工作中,被设施设备零部件的型号过多、种类繁杂、标准不统一所困扰而提出来的。通过多方走访调研和资料数据查找,我了解到部分轨道交通企业在内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企业标准,但是未大范围推广到行业和全国。2020年,我向全国人大提交了该建议。建议提交后我又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和住建部多次交流沟通,城轨设备设施统型及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各部委的高度重视。2021年,我不断细化完善之前的建议再次向人大提交。对于此次建议,各部委回复了在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统型和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发布30余项行业标准;成立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形成了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等一批创新成果和标准、规范;以及后续工作的安排:加强标准制修订,构建完善城轨装备标准体系,支持推动城轨企业采购标准装备产品等。
在关注本行业的发展的同时,我还关注到高技能人才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企业中的技能人才流失呈逐年上升趋势,甚至出现技能人才整体离职现象等。正常的人事变动和人才流动本无可厚非,但技能人才队伍流失导致企业遭遇发展瓶颈以及行业人才梯队断流,就值得关注。面对这些问题,我作为基层技能人员深有感触,并明白技能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此,我通过与很多高技能人才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还和一些公司交流他们对技能人群的需求,学习权威期刊发布的调查报告,最后酝酿出了《关于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流动管理机制的建议》。人社部和教育部对于该建议非常重视并与我多次交换意见,回复了国家在技能人才发展所做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工作安排:制定技能人才培养管理相关政策,调整在校学生技能人才培养结构,落实提高技能岗位人才待遇福利,建立正常人才交流制度,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法治建设及创新监管方式等。
在一系列建议办理过程中,我积极参加交流会、督办会,与各部委多番沟通,提高建议件的办理效果。在承办各部委的努力下,历年的建议都得到相关部委的回复和落实,解决了一些问题,达到了提出建议的初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社会责任情况
几年来,我积极参加历次全国人大会议以及重庆市代表团会议。在全国人代会期间,我能严格遵守人代会各项规定和制度,认真聆听和审议各项报告,实事求是地提出建议和意见,并慎重投好每一张“神圣的一票”。在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我认真学习并听取审议政府和两院的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如“六稳六保”情况、“三大攻坚战”情况、“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目标、“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三去一降一补”等,并结合实际调研走访情况,建言献策。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积极参加全国、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组织的近20项各类视察、调研、检查等活动。通过参加以上一系列视察研履职活动,我认识到过去自己关注的是专业技术,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关注的点面更多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对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各机关工作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并见证了新政策、新法规的执行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福利,比如:个税改革,切实地减少了工薪阶层的纳税支出;民法典的出台预示着我国的法治又上一个台阶;还看到政府在为老百姓和企业解决困难、办理实事的一系列方法。这些宝贵的收获,对我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职责、有效地推进本职工作都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三)工作成绩情况
作为一个基层产业工人、一个城轨人,我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时刻谨记为中国单轨交通系统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贯彻落实降本增效的理念,我作为张杰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在工作室顾问专家的指导下,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10余项技改创新项目,其中11项顺利结题,其余的项目正按计划推进中。其中典型技改创新项目:加热除湿项目节约采购资金约500万元,行程开关防水密封科研项目节约采购资金约500万元,日立锁定机构技改项目节约采购资金1000万元,三个项目合计节约采购资金节约2000余万元。同时,我组织工作室参与重庆轨道集团2019-2021年职工小发明评选活动,4个项目进入复赛,2个项目获得一等奖。截至2021年底,工作室共计获批7项实用新型专利,2021年申请的专利《带保护装置的轨道推杆》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为传授单轨道岔维护维修及故障应急处理技能,近年来,我带领工作室实施培训课程38次,培训学员900多人次,共计培养徒弟70余人。经过培训,学员的技能水平大幅提高。2021年12月,工作室开展技能比武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员“比、学、赶、超”的热情。在工作室的带动下,单轨道岔专业仅在2021年就有30余人获评高级道岔维修电工,20余人获评高级道岔维修钳工,10余人获评道岔维修技师。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工作室相继接待各级领导、行业专家和各类交流团体40余次,例如全国总工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市总工会、市五中院、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洛杉矶地铁集团等。我作为工作室负责人,积极讲解工作室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成果及荣誉,与同行业人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吸取了大量经验,不断地优化与完善工作室相关运行机制,对技术改造、培训职工等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工作室围绕“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思路加强校企合作。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被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聘为特聘教授,被重庆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聘为兼职专业带头人,被聘为重庆市机电工程技工学校顾问,在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建立工作室校内工作站,与北京交通大学就工作室项目开展技术合作。同时,我还为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中建七局西南公司等单位开展多场宣讲,提升了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我也有幸成为教育部全国行业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川渝职业技能培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重庆市杰出英才奖”“巴渝特级技师”等荣誉称号。
二、2022年建议及履职思考
今年我主要还是关注技能人才发展,以及司法工作和民生事实,主要的建议有《关于设立劳模工匠国家专项津贴的建议》《关于加大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关于饲养宠物危害人身安全入刑的建议》和《关于增加法院政法专项编制及全面推进人民法院法官员额动态调整的建议》。
我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是履行好代表职责的根本保障。
二是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好履职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履好职的基础。我不断学习人大的基本知识、有关人大的法律法规、提出代表议案建议的技能。
三是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履职。在履职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基层产业工人代表的优势,不管是在大会期间审议工作报告,还是平时参与地方技术技能人才调研等,都积极运用基层产业工人的思路参与人大工作。
四是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大力点赞,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不断鼓与呼。
五是使自己跳出行业的局限性,从原来较多地关注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进而更为广泛地关注到民生实事的落地,财政资金、教育资源的调配,司法工作的提质增效等方方面面的民生问题。
六是展示良好的基层产业工人形象,为基层产业工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历年的建议主要围绕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这三个方面展开,并充分结合自己的走访调研情况以及各方资料数据而提出。每一年的建议有不少是对上年建议的补充和完善,这个过程是不断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和完善建议能力的体现,也是这些建议存在的内在联系。
随着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带来大量新的变化和需求,新旧职业更迭间,人才队伍的边界愈发模糊化,同时带来大量复合型人才需求,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性、操作性需求日益增长,技能人才的知识性、技术性需求愈发重要,其核心需求就是“技能人才要技术化、技术人才要技能化”。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逐渐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其中首要任务、基础之基础则是打破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之间壁垒,真正实现“技术”“技能”的融合发展,搭建不同人才类型发展的“立交桥”,实现融合发展,应对快速发展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重庆轨道交通发展展望
重庆轨道交通在信息化、智能化城轨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线运营“互联互通”,建成的“5G+智慧轨交联合创新实验室”将以人脸识别、统一出行信息服务、AI智能客服、站内精准导航、智慧客流管理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在建的重庆轨道交通24号线,以云平台统一资源、大数据平台共享数据、智能技术赋能子系统、融合实现专业协同为技术路线,以智慧中心、智慧列车、智慧信号、智慧供电、智慧车站、智慧段场、智慧工务为抓手开展智慧化建设工作,都体现了重庆轨道交通在智慧城轨和创新城轨方面的探索与成绩。未来五年,更多与智慧城轨相关的技术将在重庆开花结果,如:将搭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状态智能化管理平台,并完成新一代运营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及COCC线网指挥中心建设,打造乘客服务、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等智慧化系统。
当前,重庆轨道交通频频作为“网红”出圈,我更要立足本职工作,持续精益求精,把专业工作做精、做到极致,同时培养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人才,让“重庆造单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