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研究
2022-11-24叶素苹
范 宁 叶素苹
互联网技术、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各个阶层,人们通过使用信息平台的交流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特别是对于会计行业来说,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会计专业作为向社会输送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主流专业,其相应教学观念和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专业特色和教学模式要与大数据的特点相结合。当前,会计核算工作已越来越多地由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处理,会计人员则必须向管理方向发展,这应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积极开展相应教学模式和理念的研究,培养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一、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对会计工作变化现状分析
当前社会各行业越来越倚重于对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大数据本身也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内容。各行业在大数据支撑下进行行业发展方向的调整,通过数据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有效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关系到行业和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随着更多的社会资源进行网络化和数据化改造,大数据所能承载的价值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会不断扩大,所以在未来网络化时代中,数据自身不仅能够代表价值,更能创造价值。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云财务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创新,财务机器人、智能会计与在线审计共享服务等创新会计工具和服务模式应运而生。这对现有的会计教育理念形成了巨大冲击,也预示着程序性、重复性的一般会计核算和财务工作,将逐渐被智能会计工具所取代,会计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将会更加集中于培养会计人才的创新意识及其综合专业胜任能力上。但是,作为主要培养会计人才的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目前创新明显不足,大多数学校仍然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与社会对创新会计教育的要求有一定脱节。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培养尚未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很好地融合衔接,众多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结构性和前瞻性问题,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大数据背景下,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仍是目前主要教学手段
目前,高校会计课堂授课还是采用以“讲会计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务操作大多以课堂作业和手工账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多数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是从传统教学思维角度出发,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专业理论知识授课教学上,未能对学生从知识结构和内涵上入手,缺乏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对“大数据”等现代网络平台技术知识传授不到位,造成学生在专业理论系统学习中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偏弱,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环节当中。因受诸多条件限制,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大多在实验室内完成,而在实验室完成的练习又以会计专业软件为多,没有真正让学生学到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学校实验室数量和面积有限,学生的上机操作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降低了学生对于技能训练的热情和信心,使上机操作流于形式,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从全国行业增设上来看,新增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行业,而高校会计教学课程设置却很少涉及这些相关热门课程的安排。虽然现在许多高校在课堂授课形式上有所创新,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但也仅限于一门或者特定几门专业课的试点,能起到的教学实质作用不大,更多的是示范引领。在原有教学模式下,学生考核标准仍以期末书面考试、平时考勤成绩相结合的课堂表现为主,有的高校也在积极推进网络课堂直播录播、在线测试与在线考核等,但实际授课中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对于使用以网络手段为主的数字教学应用较少,相对会计专业来说,更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成本进行维护更新,这也导致当前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未能与大数据等平台内容进行很好结合。同时,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和公共课占用课时较多,学分比重较大,造成减少了大量实践类课程,要么合并,要么减少课时学分。因为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大部分课程则以理论课程为主,在课堂以多媒体为媒介进行讲授。而实践类课程又受到各种条件如教师、机房、专业软件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专业知识仅浮于理论层面,而实践能力偏弱,未能真正达到从事社会工作的要求。
(三)高校专业教师师资能力有待提升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严重冲击,影响和改变了原有的惯性思维,数字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会计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重核算轻管理转向以数据收集分析、财务管理筹划和制度控制为主。目前企事业单位大多已采用云计算处理财务信息,大数据会计、在线财务决策得以普遍应用,云报销、云存货管理等核算处理已成为主要工作方式,这就对高校会计教育和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多数专业教师仍以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及培养理念为主,普遍缺乏和具备互联网相关技术知识和技能,知识构成单一,外延较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多学科交叉的意识不强,对会计以外的相关专业领域平台拓展准备不足,未能做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在授课中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填鸭式”教育,缺乏如何分析解决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手段较为匮乏。由于自身缺乏大数据等专业知识,因此在相应的实训操作和软件应用中,往往采取老旧的模式,多以手工记账、看视频为主,对如何应用相关新知识以及将新知识、新技能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缺乏思考,进而造成学生普遍缺乏职业判断技能、数据分析技能、决策能力等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当面对较复杂财会问题时,由于缺乏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
(四)缺乏高质量的会计教师团队
随着数字经济、大数据的发展,会计专业需要融合相关知识在内容和体量上更加丰富,专业核心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社会责任比之前更加具体。会计学科在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和整合过程中,要表现出现代会计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专业特色,朝着数据化、制度化和管理化方向发展,体现出多学科、多方向、综合性较强的融合专业特点。建立和加强会计专业团队建设尤为重要。目前各高校现有的会计教学团队,虽然在人才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有一些创新和变化,但是在具体建设上大多还是沿袭原有的研究模式,多以会计理论研究、课堂授课方式为主要研究方向和目标,没有真正把数字经济、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进团队建设中来。同时,在团队人员组成上存在结构性缺陷,普遍缺乏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熟悉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缺乏具有前瞻性、融合性的创新,导致团队在研究方向和内容上仍然在走老路。另外,各高校对于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尤其是一些综合性高校,不论是经费支持,还是引进人才力度,都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这就导致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吸引不了懂技术的优秀人才加盟,另一方面存在着优秀人才有随时被挖走的危机。
三、大数据背景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教育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对于会计教育教学来说,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理念变革显得尤为重要,会计本身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较大,涉及相关的会计准则、法规政策调整频繁,无论是老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通过主动学习运用现有各种信息平台的资源,将扁平化的课堂讲授方式转变为更加开放和互动性更强的立体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上从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和关注度。其次在教学框架的结构设计上,应优先考虑新技术、新方法的合理衔接,在运行过程中应更加强调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再次在课程设计体系上,要注重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与社会热点、需求相结合,完善实务模拟操作、案例评价系统等教学平台,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现代化信息流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其提高求知欲,尽快形成决策能力与提高创新技能。在实践教学组织中,应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样才能有效借助多元化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结合传统课堂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技术融合的平台教育教学优势。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当前高校专业教育应当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环境为会计教育教学带来的不仅是理念的更新,还包括平台和资源的结构优化和海量信息,应当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手段及资源,强化对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网络设计和数据规划。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让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锻炼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在平台和软件上自主进行知识学习,强化自身知识结构,同时改变以往以老师宣讲授课为主的课堂模式。在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中,高校应当重视及强化校企合作,进行多种资源整合,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要在理论教学、教学改革实践、实训、技术研发等方面适时沟通,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平台。除此之外,会计专业教育也应重视课程体系的考查作用,通过课程体系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设置考查模块和评价机制,这样学生在阶段性学习结束后,就可进入到相应考查区域对学习成绩进行检测并得出相应评价结果。学生通过测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成果有所了解,为此促进和提高其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三)加强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技能培训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各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会计行业的主要方向是数据收集、归纳分析,在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同时又要精通计算机及各种信息技术。目前具备这种能力的会计人员较为缺乏,是社会急需的人才。高校会计师资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会计跨学科发展,尤其是懂计算机知识的双技能学习和培训是关键。一方面从学校层面加大引进双技能优秀人才的力度,从办公、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实质性的扶持;另一方面院系还要从现有师资力量出发,加强教师双技能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教学研讨、专家专题讲座、外出培训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培训氛围。同时,还要鼓励学校专业教师走出去,利用校企合作共享平台优势互补,相互学习、互利共赢。专业教师应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努力提高综合业务能力,才能适应未来专业教育教学要求,既要掌握前沿会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深入挖掘会计教育新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四)加强高校会计教师专业团队建设
加强完善高校会计教师团队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应建设一支涉及多学科的队伍,将“会计”、“计算机”等多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发挥最佳效用,优先考虑双技能人才的引进,以综合素质能力和优秀职业素养为基础,建设合格优良的会计教师团队,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团队建设标准,对发展过程细致规划,明确完善各项指标体系,并实时监控各项指标完成进度与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做到动态调整与监督相结合。高校还应鼓励和支持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教师教学团队,在校企深入合作的基础上,提倡院校与企业岗位互通互认,共同制定人才互通认定标准,使学校和企业互通互认教师和技术岗位任职资格,实现校企“双认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职称评聘、待遇确定等方面向教师教学团队成员倾斜,充分调动团队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稳步提升团队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