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公示语外宣翻译与城市形象塑造
——以十堰市为例
2022-11-24樊静
樊 静
(汉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十堰 410000)
一、外宣翻译理论
(一)外宣翻译的背景和含义
当前,“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向众多沿线地区和城市提供了疫情中后期创新融合、持续发展的合作平台。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国际双循环,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而且能够吸引企业投资,招揽专业人才。后疫情时代要求各地方城市能够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同时完善公共服务,转换思维,创新布局,宣传打造文化居住和旅游的新环境。
而外宣翻译是众多翻译形式中的一种,其旨在以汉语为源语向以英语为代表的外国语进行转换翻译。其具体表现为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传记图书,以及互联网和国际会议等各种传播渠道让国际社会和外国民众了解中国。
(二)公示语外宣翻译的特点
外宣翻译的特点首先体现在目的和对象上,其是一种应用型翻译,旨在通过对宣传资料的翻译处理,让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内外受众能够充分理解并欣赏翻译作品,从而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公示语指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应用文体,其功能涵盖向公众传达要求、限制、提示或警告等内容,常见的如“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1]。公示语有效维护了公共秩序,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针对公示语的外宣翻译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是信息性,公示语作为一种具有“信息性、诱导性、匿名性”的应用文体,在翻译过程中尤其要重视信息的传递效果;其次是“呼唤”性,功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就曾把公告类材料划归为“呼唤”性文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更要尽力实现受众的情感呼应。从译文读者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以及心理感受出发,使得翻译内容更能引发兴趣,加深理解,促进行动,并巩固形象,服务社会。
(三)公示语外宣翻译与城市形象塑造的联系
当前,很多地方都致力于城市形象建设,因为其能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交通情况、气候特点、经济结构和民众生活水平等构成了城市的硬性特征,而文化建设和市民素质的文明程度则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要推动城市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除了加强文化和旅游资源保护,还要提高城市的开放度和文化自信。而遍布城市各个区域的公示语双语或多语种翻译则能够为居民和游客提高主客共享的便捷公共设施与优质服务。公示语与社会文明程度密不可分,“要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风貌,往往从这个时代、社会、国家或城市的语用水平中获得初步的印象。”[2]由此可以看出,公示语的翻译对于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形象宣传有很大意义。这对于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加快城市从“物质”到“精神和文化”的转型皆有益。
二、公示语外宣翻译策略
(一)确定受众对象,消除文化差异
汉语的表达习惯含蓄深沉,善用铺排或对仗,涉及地域材料翻译时,又经常夹杂特有的地方文化和历史积淀;而与汉语相比英语的表达习惯更加直白简洁,句法结构等级严谨。如果外宣翻译忽略文化和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或者对译文的表达方式缺乏文化习惯等方面深层次的处理,抑或是没有根据行业标准统一对个别行业专业术语进行翻译,就容易出现语法错误、词汇应用不当等问题,造成与外国游客的文化期待相背离,无法体现译文的规范性[3]。因此,想要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首先需要确定受众对象,找出汉语和目标语表达习惯的不同,消除文化上的差异,再进行意思的对等迁移改造[4]。
文化差异又具体表现为历史、地域、宗教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首先历史文化的差异是由于不同语言受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沉淀下来各自特有的表达习惯。具体表现在不同的历史典故所形成的习语表达虽然从字面看毫不相关,但翻译时如果能回溯其历史渊源,经常会出现异曲同工之妙。地域文化的差异则主要与相关地区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有关,大多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沉淀出现的。比如,在十堰竹溪县有一个叫关垭的地方,地理位置特殊,是湖北和陕西的交界。在战国时期,该地方就成了楚国和秦国交战不断的最前线,当地老百姓饱受战争频仍之苦,在早上秦军攻占之时要插上秦军的旗帜,穿上秦人衣服;而晚上楚军打来时则又要立起楚旗,换上楚服。如此反复就衍生出了“朝秦暮楚”的故事。该成语有非常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该地的景点翻译可参考本意翻译(GuanYa-the boundery serving Qin State in the morning and Chu state in the evening),而成语“朝秦暮楚”在日常中经常被用来形容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的状态(be qucik to switch sides)。
(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优化翻译效果
1.归化与异化法
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国家和地区文化走出去是外宣翻译的主要目的之一。外宣翻译除了关注语言本身的转换外,更应该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立场,从社会文化、心理特征及国家的战略发展出发来实现跨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交流。而归化与异化法的结合,则可以实现在翻译成流畅地道的目标语言的同时,又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色,从而使中国文化能原汁原味地再现,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5]。
原文(1) 鱼米之乡
译文(1) A district where fish and rice are abundant.
译文(2) A region where the cultivation of rice and the breeding of fish flourish.
译文(3) A fertile land of fish and rice
译文(4) A land of milk and honey.
原文(1)是中国成语,出自唐代王晙的《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历来被用作描述湖泊交错、土地肥沃,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相对于译文(1)简单传递字面含义,译文(2)则把隐含意义作进一步阐释。译文(3)在满足译文(1)和译文(2)的含义表达外更加精炼,句子结构采用归化译法,既表达了成语的丰富含义,又重现了成语琅琅上口、结构稳固的特点。而与以上三种译法相比,译文(4)则更为上乘,该译文采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方法,翻译时不仅从意义和结构上复现了原文的表达,而且使用了更加贴合国外受众表达习惯的异化翻译,使得译文符合受众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定势,犹如神来之笔,实现了译文的通达流畅。又如汉语中的“豆腐渣”工程正好与英语中的“jerrybuilt” project异曲同工,两者表达的意思神同步,不用加注释也可以让外国受众心领神会,知晓其意。
2.直译与意译法
直译法既可以尽可能还原翻译材料本身,又能保持原文形式不被改变,是当前翻译中最为大家常用的翻译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将原文内容生动再现,而且有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实现文化自信。如一国两制(one country,two systems),绿色食品(green food)等。反之如果直译时为了竭力实现原文的再现而牵强附会、生搬硬套,难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佶屈聱牙。比如,将“铁饭碗”直译为“iron rice bowl”,由于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国外受众很难把“饭碗”和“职业”,以及“谋生手段”联系在一起,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为了准确表达原文含义,可以给译文加上注释:铁饭碗(iron rice bowl--a stable and lifelong job)。
相对于直译对字的直接翻译,意译更加注重对语义内涵的重现。想要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需要将一个语言系统中的字符在另外一个语言系统中与之意义相通的部分找出来,实现意义与意义的对应,而不是字符与字符之间的对应。比如,龙头企业(a leading company)中关于“龙头”的翻译就不能简单直接译为“dragon head”,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在西方龙被认为是邪恶的动物,如果直接翻译显然表达的意思与原文相差甚远,词不达意。再如“望子成龙”多被译为hold high hopes for one’s child,“龙”字并没有被直译出来,而是把其所蕴含的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意思传达出来。
3.正译与反译法
在外宣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受众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这使得两种语言之间的正反表达形式无法对译,为了保证译文的流畅通顺,很多时候要进行正反转换后再译:把反说处理成正说的译法即为“正译”,抑或是不改变语法顺序直接将意思翻译成目标语言。反之,改变原文的句法顺序或者把正说处理成反说后再翻译的叫作“反译”。
原文(2)请您抓好扶手,不要依靠电梯
译文:Please stand firm and hold the handrail.
原文(2)是在公共场所经常可见的公示语,用来提醒公众乘坐电梯时注意安全。译文中“请您抓好扶手”采用的正译(hold the handrail),而“不要依靠电梯”则采用反译法改变句法顺序提到前面,并把否定的“不要依靠”改变为肯定说法“请站稳”(stand firm)。此种翻译考虑到了英语的表达习惯,使得翻译结果更加清楚流畅。
三、十堰市公示语外宣翻译现状及分析
十堰市位于华中地区,北抵秦岭,南依巴山,武当山横贯该区全境,汉水与丹江交融,这里是南水北调的中线核心水源区。同时作为东风公司的前基地,十堰又被称为“汽车城”“卡车之都”“东风底特律”“国际商用车之都”等。十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201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773.3亿元,旅游业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三,迈入全国百强旅游城市[6]。但通过实地调研和考察,发现虽然近些年十堰市的公示语翻译建设不断改进,但与不断优化的旅游资源相配套的外宣翻译却发展缓慢,相关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包装、传播已经起步,但力度和成果远远不够[7]。因此,笔者在搜集一手资料时,特别对十堰地区的旅游景点,如武当山、太极湖、野人谷、九龙瀑、五龙河、龙潭河、上津古城、楚长城等进行了考查,了解当地旅游资料的翻译情况。同时上网查阅了与十堰地区相关的旅游宣传视频及文献资料,如《十堰城市宣传片》《山水园林城市十堰》等。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关于十堰外宣翻译的内容非常有限,以上涉及的十堰宣传片都没有做到双语展示。同时,公示语翻译的准确率不够,这势必影响该地区对外宣传的效果,无法助力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归纳如下:
(一)语法或者低级的用词及拼写错误
语法错误在公示语外宣翻译中时有出现。如武当山太子坡院内的公示语“我们在这里感受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译为“Here you can Sense the harmonious between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nature”。其中harmonious 是形容词,无法充当动词sense的宾语,属于明显的语法错误,应为harmony。同时因为原文中换行的原因,sense虽然位于句中,但首字母S被不小心打成了大写形式。再如,“温情提示”(warm tips)被译作“worm tips” “凭票(ticket)入场”的票被译作tichet,这样的语言错误让游客啼笑皆非,其实只需要译者认真负责便可避免。
(二)文化意象的误译
在某些景点的公示语翻译中,机械套用汉语表达方式,直译而不做任何注释。对于文化和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外国游客来说,很容易曲解其含义。比如,在武当山景区,太子坡、紫霄宫、金顶等景点处设有小红帽志愿服务队。“旅游咨询投诉,请找小红帽 ”该条公示语被译作“Tour consult and appeal asks to find the Xiao-hong’s cap”。众所周知,“小红帽”在这里应该是志愿者或者义工的意思。而在西方受众看来,“小红帽”是广为流传的《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经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天真幼稚,容易上当受骗的孩子。显而易见,文化差异造就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因此,这里的小红帽在翻译时应译作 “the volunteer with red caps”。同样的错误还有“和谐武林魅力武当”被译作“Harmonious Martial Art Charming Wu dang”。该句中的“art”在西方游客看来多指艺术或者美术作品。故该句应改为“Harmonious Martial-arts Circles,Charming Wu dang”。
(三)机械套用汉语句式,直译硬译
公示语翻译无法摆脱母语干扰,生搬硬套往往会造成翻译的结果词不达意或者冗长繁琐,表达不畅。如五龙河景区的“涉水注意安全”被译作“When crossing the river,please note safely.”该句在翻译时只是机械地将字与字对应翻译,但“note safely”不符合英文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会让外国游客不明所云。该句可以考虑译作“When crossing the river,please be careful”。再如该景区垃圾桶处公示语“真在心中,美在眼中,善在手中”对应的翻译为“Protect the Environment,and You Have Truth in Your Mind and Beauty in Your Eye”。该翻译冗长啰嗦,违背了公示语简单明了的原则,可以直接翻译为“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
(四)语气把握失误,信息传达偏离
在有些公共区域的公示语翻译存在语气把握失误,措辞强硬或者有失礼貌的问题。比如,在“无障碍通道”的翻译上,就简单粗暴译作“Entrance for Disabled People”,让人感觉尴尬无礼。可以考虑译为“Wheelchair Access”。同理“所有商品概不议价”翻译成“Fixed Price”,比“No bargaining” 要严肃正式。同时有些公示语的翻译还存在信息传达偏离甚至错误的情况。有些景点的纪念品购物摊位推出优惠购物活动,在对商品进行打折促销时,“打八折”翻译成“a 80% discount”,这显然与本义不符,应译作“a 20% discount”或者“20% off”。
四、改善十堰市公示语建设的对策
十堰市目前正在积极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为了巩固和拓展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政府号召市民凝心聚力、乘风化人,为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献言献策。故笔者在此针对关乎城市对外形象的公示语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强化公示语建设的认识
地方政府和普通民众都需加强对公示语建设的重视程度,因为这与城市的文化建设和国际化形象建构紧密相关。当人们普遍认识到公示语建设的意义重大,才会主动积极制定并推进公示语建设的实施政策。为了解决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各种失误无人负责、翻译质量无人跟进监督等问题,笔者建议在公示语的翻译工作中建立问责制,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区域,同时多方动员,联合政府、媒体和市民群众的力量参与到公示语建设和监督中。因为双语公示语的建设,除了会给十堰市的市民和生活在这里的外籍人士的衣食住行带来影响之外,还会优化兼容并包的城市语言环境,对于彰显十堰市的文化底蕴、综合实力、文明意识和政府管理水平等发挥重要作用。
(二)强化管理,完善相关的标准规范
当前的公示语翻译建设没有固定部门负责,属于多头管理,故标准不够统一。因此,为了规范双语公示语建设,我国目前少数大城市和地区都纷纷出台了详细的地方公示语翻译标准,十堰市可以在借鉴和参考这些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地需求的公示语翻译标准,也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部门机构来负责监督双语标识的翻译与制作,从源头上杜绝公示语的误译、乱译问题。再者,对于从事公示语标识翻译和制作的人员,定期培训,提升其业务素质,从而减少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单词错拼或者大小写不分等低级错误。对公示语标识样品,可以组织专家进行审核把关,合格后再批量使用。当然双语公示语的纠错和监督还可以建立更加开放完整的修正体系,发动英语从业者和大中专院校师生建立实时更新的公示语语料库,来收集和完善社会各界提出的建议和双语建设素材。
五、结语
十堰市是鄂、陕、豫、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十堰市的外宣翻译质量迫在眉睫。只有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严把翻译从业者的资格审查关,全面提升译者综合素养和跨文化意识,并与市区各大高校合作组织语言文化、翻译技巧和行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进而组建十堰翻译人才库。通过组建专门的翻译质量监管部门,细化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审查并修订外宣材料的质量,一定能够做好十堰地区的外宣形象建设,进而推动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