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背景下的装饰施工技术分析
2022-11-24任晓峰朱圣杰
任晓峰 朱圣杰
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
引言
装饰施工是建筑工程重要构成部分,通过装饰施工可完善建筑使用功能,提高建筑美观度,优化建筑使用舒适度。装饰施工技术应用中,应积极践行节能环保理念,基于绿色生态化建设原则,应用新型材料、新型技术以及新型质控管理理念等,促进装饰工程节能环保施工。节能环保施工的优势是具有较高的环境友好度,全面促进节能降耗,同时促进成本控制,社会效益较好。
1 节能环保背景下装饰工程施工特点
1.1 节约资源
现代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消耗大量资源,其中许多资源短期内难以再生,较易造成资源枯竭,影响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根据生态文明要求,应积极提升发展内动力,科学控制资源消耗。节能环保技术可采用精确化资源计量与应用方法,合理控制耗材,节约化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提高材料回收和利用率[1]。
1.2 优化居住空间
建筑装饰施工的目的是改善居住环境,适应使用者对建筑的使用需求,优化建筑性能。节能环保装饰施工中,综合分析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复杂影响,调节室内通风、采光条件,进行生态化建设。同时积极选用绿色环保材料,避免装饰材料危害人体健康,建设宜居空间。
1.3 保护生态环境
常规装饰施工常见建筑噪声污染、施工扬尘,此外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降低空气质量,影响环境宜居性,同时对生态系统运行也存在显著消极影响。节能环保施工科学控制施工全周期,积极防控工程相关性污染,贯彻节能环保理念,重视生态平衡,协调自然空间与建筑之间的关系,通过技术应用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积极保护环境。
2 装饰工程节能技术应用现状
节能环保化施工是现代装饰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为达到此种要求,必须精细化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全周期节能环保管理。应加强质量监控与成本控制,优化施工方案,积极执行节能环保要求。现代装饰工程不仅对建筑安全性、舒适度、美观度存在较高要求,而且重视绿色环保属性评价。然而装饰工程施工现状并不理想,环境污染、过度耗材等问题显著。为打造优质生活空间,必须积极解决相关问题,利用节能环保技术进行施工质量优化,促进节能降耗施工[2]。
3 节能环保技术要点
3.1 强化环保设计理念
施工设计理念是施工技术应用的指导思想,应积极应用环保理念设计装饰施工方案,以绿色设计理念有效指导施工实践。装饰施工具有改善建筑美观度、完善建筑使用功能等作用。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时代审美倾向、技术发展趋势等设计施工方案。在当前建筑施工中,绿色环保和生态化施工是基本建设要求,应基于此种理念持续完善装饰装修设计,保证装饰设计具有实用性,同时增强进行绿色施工,保证施工符合节能环保要求。通过高质量设计和施工,有效增强建筑使用功能,提高建筑审美价值,优化建筑整体质量,促进建筑长期顺利服役,保证业主利益。在环保设计中,应科学应用“加减法”理念,去除设计中无显著价值的冗余装饰,优化设计装修方案,积极拓宽建筑使用空间,改善建筑使用性能。设计装饰方案时,分析当前可利用自然资源,力求提高材料实际利用率,合理控制资源消耗。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通风和采光问题,通过科学设计优化建筑空间,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此外,设计应保证统筹规划,科学利用资源,促进成本控制和资源节约。
3.2 有效应用环保材料
受到技术发展影响,装饰施工可选用多样化材料。在施工中,应结合工程实际科学选择材料,促进节能环保施工。现有节能环保材料种类众多,其中常见材料分为低辐射镀膜玻璃、泡沫玻璃以及植物纤维材料等,不同类型环保材料具有各自优缺点,使用成本也存在差异,应立足工程实际合理选择材料类型。低辐射镀膜玻璃使用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太阳照射产生的热辐射,缓解室内热辐射效应,同时符合建筑内部空间透光要求,有效协调自然采光与隔热性能,促进建筑有效隔热、保温,应用性能较好。泡沫玻璃是将废弃玻璃碎片重新处理为玻璃,回收再利用废弃材料,应用了先进回收再利用技术,不仅可保温、防潮,而且阻燃性能较好,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植物纤维材料主要是采用农业副产品,例如作物秸秆等含有的植物纤维。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植物纤维材料可持续产出,属于可再生资源。植物纤维制作装饰材料具有一定环境友好性,减少环境污染,可促进高水平材料利用,符合生态化建设要求。除上述材料外,光触媒材料也是节能环保工程常用材料。此种材料属于新型材料,具有高科技属性,在装饰工程中应用此种材料后,材料产生类似光合效应,材料催化性能良好,同时可快速降解,减少环境污染。光触媒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分解处理空气中部分有害气体,对城市环境具有净化作用,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3]。
3.3 应用节能环保技术
装饰工程中,应科学保护当前已经应用的节能材料,避免因为装饰施工对既往施工部分造成消极影响。装饰施工中,规范执行门窗施工、照明系统建设和保温工程国家标准要求,采用科学方案标准化施工。施工方应在选择机械设备时考虑其使用耗能,优先选择耗能与实际工作效能比比较理想的设备类型。优化施工管理,科学协调现场设备施工。应合理选择节能环保材料,优化建筑内外部质量。
3.3.1 建筑外围装饰节能。建筑外围装饰以涂料使用为主,节能环保施工中不仅考虑涂料使用后美观度,而且应对其防水性能与保温性能做出评价,保证涂料具有优质应用性能。选择涂料时应科学评价材料保温和防水参数,通过防水保温材料使用,有效隔离建筑内外部空间,减少室温扩散。现代建筑内部通常使用温控设备,例如空调等,通过提高建筑外墙保温性能可促进室内温度控制,降低温控设备运行耗能。使用防水涂料可缓解自然降水对建筑外墙的冲刷侵蚀作用,降低建筑外墙开裂风险,延长建筑服役周期。在装饰工程中,涂料中含有A,R组份,涂刷材料时要求涂料性能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装饰工程中,部分建筑建设外墙围护结构,例如建筑幕墙等,建设此类结构可提高墙体保温性能。建筑幕墙可选择石料、金属材料等,同时可在基础材料外联合使用防裂板、网布、保温棉等,在幕墙外设置浅层保护板,从而改善保温性能。在环保设计中,应以原有保温措施为基础,综合分析工程情况,积极控制热桥反应。玻璃幕墙的应用优势是采光性能良好,保证开阔视野,具有一定保温性能,视觉效果符合现代审美。在建设外围装饰时,应行科学设计和规范施工,保证结构科学、稳定性良好。传统玻璃幕墙较易造成光污染,新时期研发了多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型玻璃,例如真空玻璃、隔热玻璃、低辐射玻璃、以及具有光线敏感性的光致变色玻璃等。上述新型材料有效改善了玻璃幕墙的使用性能,可应用于绿色装饰工程。呼吸幕墙是现代常见节能环保外墙装饰结构,呼吸幕墙是在内外幕墙之间建设通风层,空气可良好循环,可促进建筑保暖,节能环保性能优越。
3.3.2 建筑内部装饰施工。建筑内部装饰施工主要分为4个部分,即吊顶施工、内墙施工、门窗施工以及地面施工。①吊顶施工:吊顶装饰施工中,吊顶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较易形成气流,影响室内空间舒适度,应科学设计吊顶高度,促进室内排气通风,促进建筑节能。吊顶较易散失热量,需要联合墙体保温设计等缓解热量流失问题。②内墙施工:建筑内部墙面装饰施工中,应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等轻质保温材料,阻断各建筑空间之间热传递,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墙面装饰施工应平整,材料具有良好防火性能,降低使用风险。③门窗施工:在开展内部节能环保装饰施工时,重点需要处理门窗部位。门窗属于建筑中开放性组件,不仅日常开合过程中大量散热,而且与建筑墙体相比保温性能较差,门窗主体材料可传递建筑内外部热量,组件缝隙也会持续散热。在选择门窗时,应优先选择传热性低的门窗材料。④地面施工:建筑地面施工中,应与墙面施工统一,杜绝明显凹凸,全面控制热传导,以及考虑建筑内部通风性能。地面直接参与热传导,应根据实际装修要求,对比不同地面装饰材料热传导性能与实际使用舒适度,结合地面吸热指数与室温要求,通常采用水磨石或者木质地面,同时使用低碳,进行地面架空设计等,综合优化地面使用性能[4]。
4 质量控制措施
4.1 执行环保操作
施工前应规范进行施工技术交底,针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装饰设计水平。在培训过程中,应加强绿色装饰施工知识学习,明确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关键技术。严格制定施工标准流程,确保全员规范操作。保证设计方案得到规范执行,体现节能环保要求。在使用设备和材料时,执行专业操作,按照设计方案要求选择节能环保材料,杜绝材料浪费。对于可回收的材料科学回收,规范处理和再利用,严格控制材料耗损率,提高有效利用率。装饰施工中应加强建材、设备等科学使用管理,对于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加以合理回收再利用,同时应科学监控建材和设备耗损,明确耗损允许值,科学设定耗损目标值,通过定量和定性评价、动态监控减少非必要耗损耗。此种施工质控不仅有利于落实节能环保,而且对于控制成本具有积极意义[5]。
4.2 加强施工管理
结合先进管理系统,结合BIM技术等进行施工过程模拟,促进安全施工,同时对比不同施工方案的优缺点,从中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节能环保施工。结合模拟操作结果指导规范施工。通过应用先进管理系统,准确计算工程量,完善工程材料清单,明确施工要点,全方位技术交底,提高技术交底质量。施工方以BIM系统为辅助工具,全面协调施工过程,协调各专业配合作业,优化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噪声防控,提高工程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节能降耗。施工中较易产生的污染类型包括光污染、噪声污染、扬尘、建筑废弃物污染等。夜间施工管理中,应减少远射光照设施使用,避免光照正对居住区。对于必须使用的光照设备,必要时使用遮光板等进行遮挡,避免影响周围居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装饰工程施工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具有必要性,可促进装饰工程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利用。在节能环保装饰施工中,应明确该类工程的技术应用特点和应用要求,全面分析当前装饰施工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技术革新与新型环保材料应用,加强技术控制,同时开展高质量施工质量监控,从而实现低耗、高效的节能环保施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