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2022-11-24刘晓珊

建筑与装饰 2022年19期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叉口交通事故

刘晓珊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引言

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频发,不仅会造成交通拥堵,严重时会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社会和谐带来不稳定因素。同时,由于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道路设计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合理的设计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且道路设计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施工质量,在设计过程中,如果相关工作出现疏漏,很有可能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必须重视设计的科学性、规范化,以保证整个道路的交通安全。

1 完善交通道路设计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的也随之提高,我国的道路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逐年增加,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够,导致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在交通运输部 JTGB01-2014版《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发布后,各等级道路的设计方案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车辆行驶速度、路基压实密度、桥隧分类、交叉口设计和沿线公共交通设施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设计体系还不够清晰,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

2 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所带来的影响

2.1 道路线形设计的影响

道路线型设计会对交通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车辆在平面曲线上的移动是离心运动,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横向摩擦力,以确保车辆能够平稳行驶。此外,当车辆驶入平曲线内部时,离心力与曲线的半径成反比,与车辆的速度成正比。由于离心力的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相对较高,很容易发生侧滑,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这一问题,提高道路设计水平。道路竖曲线是指路型竖向平面向上的变化,而竖曲线的参数包括与车速有关的各种因素,如坡长、坡度等。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要更仔细地进行日常的设计。因为当平曲线与竖曲线不能协调时,会产生更多的风险因素,影响到行车安全。所以,必须提高对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对道路线形设计进行优化。

2.2 交叉口设计的影响

随着道路网络的不断完善,交叉口将会逐渐增多,而交叉口又是事故高发区域。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交叉口,保证交通安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交叉口可划分为平面与立体两种,两者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稍有差异。

在平面交叉口设计中,应注意的是冲突点、可视性、视距。平面交叉口的冲突点是事故多发地区,不同的车辆在不同的方向上行驶,若没有足够的缓冲空间,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此外,要注意交叉的可视性和视距,尽可能地减少交叉口的各种障碍,减少视觉死角,并设置适当的警示牌,以增加行车的安全性。

随着立体交通的不断发展,立体交叉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道路立交中,常用的有苜蓿叶型、菱形、环形、喇叭形、定向和组合式等形式。从发达国家通行的经验来看,菱形立交是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中最低的一种。因此,在设计上,菱形立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然而,不论使用哪一种立交形式,在入口和出口都必须保持一致,不然很容易使驾驶员手足无措,造成交通事故。此外,还要考虑到两个立交的间距和匝道半径,如果距离太短、匝道半径太小,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率增加。

2.3 横断面的影响

道路的幅宽分布主要是指道路的横向分布,同时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当车辆处于行驶中时,道路的实际宽度与该路段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有很大的关联。当一条机动车道过宽时,大部分的车辆都会在同一条车道上并排而行,不但会影响车速,而且还可能发生刮擦。如果道路过窄,就会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有效的优化与调节,合理地确定道路宽度及其他影响因素,确保行车安全。

2.4 景观设计的影响

在道路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道路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目前,设计人员往往只注重道路车辆的行使安全问题,忽略了道路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在不同的路段,道路与周围的环境基本上是一样的,这就会影响到道路服务地块的功能。在设计道路时,往往会遇到周围景观和道路使用的矛盾,例如,道路两侧的树木和树叶会遮挡驾驶员的视野,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从而影响到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道路交叉组合设计也存在一些欠缺,缺乏对道路与居住区、公共设施区的交叉协调,导致车道设计不能满足出行的需求,给交通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2.5 路面、路基设计对交通的影响

2.5.1 横断面布置的影响。道路的横断面布置,既是指道路的宽度,也是指分隔带、路肩、沟渠、坡道、防护、排水、人行道等。在道路的横截面布局和等级划分上,合理的横断面可以充分地保障不同的车辆行驶方向,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车辆与行人的分流,并在适当的路段上设置适当的路肩,从而防止交通混乱和发生事故。

2.5.2 路面材料的影响。路面材料的性能是影响汽车行驶的主要因素,必须综合考虑路面材料的强度设计、路面平整度、抗滑桩等技术参数。路面的性能是很关键的一环,充分的抗滑性能确保汽车轮胎在路面上的附着力,使汽车在转向、刹车时能够保持较好的操纵性能,从而防止因车辆及路面附着物不足而失控,从而保障行车的安全。一般情况下,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具有更好的抗滑移能力,但因天气因素,沥青路面的设计应该以易出现湿滑的路段为宜[2]。

3 改善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措施

3.1 可视距离设计

可视距离是指司机在此位置能够连续地看道路前面车道上某一高度处的障碍,或在道路前面的交通设施和标志。城乡交叉口的交通状况比较复杂,为了适应交通状况和人的变化,一般都会选择双车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型汽车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其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与道路两旁的绿化和交通设施相比,汽车的体积变得更小了。由于我国的人口平均高度较低,使得紧凑型汽车的高度有所降低,成为城乡交叉口道路设计的主要问题。目前的可视距离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城乡交叉口的路况,如果采取原来的可视距离,很容易造成车辆停放时的盲区,从而造成交通事故。需要改进原有可视距离不足的地方,使得重构后的逆向观察距离比传统的逆向观察距离大,从而提高司机的视线清晰度。

3.2 道路线形设计

①竖曲线设计。竖曲线半径越大,行车视距条件越好,竖曲线半径越小,视线会出现不连续的情况。竖曲线不仅要求其半径足够大,而且必须有一定的长度。②直线段设计。直线段太长或太短都会造成较高的交通事故率,而直线段太短则会造成司机频繁地转向操纵,从而引发事故。在保证道路设计的人性化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直线段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设计速度的20倍,最小不能低于设计速度的3~6倍。③平曲线设计。平曲线能调整路线方向,适应地形和地物的变化,保证了道路的连续畅通。采用平曲线设计,可以实现城市、景点、风景名胜区的绕道,但必须确保最小的平曲线半径能保证司机在平面内的安全转弯。④线形组合设计。线形组合是由平曲线、竖曲线、直线等结合而成。在结合时要确保过渡和衔接的平稳,以使司机的视野平稳过渡,并合理地改变行驶状况。线形的搭配,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也是一种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

3.3 路肩与分隔带的设计

在道路的中部,大部分都是用隔离带和道路的边缘地带来隔开,这样可以将道路分割开来,保证两侧的交通。在道路的边沿上设置路缘带,是为了保证车辆在行驶时不会发生偏移,给司机安全驾驶警告,同时也能引导司机的视线。中间隔离区的设计宽度不能任意改变,容易产生驾驶员在驾驶时的视觉幻觉,并不断改变行车方向,从而引发交通事故。隔离区的设计应尽量不要设置过多的开口,以免车辆的行驶速度经常变化,从而造成交通事故。此外,路肩的设计要遵循基础规范,对不同等级的道路有不同的要求,以保证设计时的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

3.4 交通安全设施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功能一是主动安全指导,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规范(标志、标线、轮廓标志、主动降速设施)。二是被动安全保护,即在发生交通意外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护栏、避险车道)。因此,完善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对于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还要兼顾美观和经济的要求。注意标志字母,数字,汉字,字母高度,必须满足司机在最高行驶车速时的清楚视觉需求。根据道路、交通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交通标志,根据道路宽度、交通流量、视线距离等主要因素,设置交通标志,使交通信号达到标准规范、线型流畅、衔接合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导向作用。护栏的设计要考虑道路危险程度、事故发生概率、行车速度、车流量构成等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确保失控车辆的安全性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在道路线形、危险等级及其他设施的使用条件下,应当选用合适的视线诱导设施。

3.5 对纵断面线性和横断面设计进行优化

第一,优化纵断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必须与地形相匹配,必须要流畅,视觉上要有连续的线性,这样才能尽量减少在短距离上的反复起伏。纵坡度的设计应尽量避免使用极限值,设计的纵断面必须符合相应的视距要求。纵坡越长或者越大,对汽车的行驶就越不利,因为在上坡的过程中,车辆的速度会变得迟缓,从而影响到后面的车辆,从而导致超车需求增加。同时,在下坡的过程中,造成车辆不容易进行制动,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在进行道路规划时,必须根据平均纵坡来设计连续的上坡和连续的下坡路。对于连续下陡坡的路段,为了防止刹车失效,可以设置一个紧急区,保证车辆可以在紧急难区内停车,并且要保证紧急区的出入口高度与路面标高接顺。第二,优化横断面设计。每一部分的设计都要根据地形、设计速度、交通组成和交通流量来决定。若仅从保障行车安全的观点出发,则应选用矮路堤的设计方案。

3.6 提升道路设计与道路景观的协调性

面对频繁的交通事故,政府越来越重视道路的设计,以“人”为中心,以“环保”为核心,始终贯穿着让市民满意的思想。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要将道路景观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以达到对周围环境的积极美化。在道路设计中,要综合考虑道路景观,避免造成安全隐患,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在进行道路设计前,设计师要深入实地考察,了解周围的环境,以保证最合理的方案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应由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线路调查,以避免因路径而影响景观设计。只有把道路景观和线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城市的交通运输和交通安全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最理想的状态[3]。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由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道路设计是影响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设计者应重视对道路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地进行优化,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市民的正常出行,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

猜你喜欢

道路设计交叉口交通事故
不同寻常的交通事故
预防交通事故
某码头大件运输道路设计浅析
基于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研究
轨道交通疏解道路设计研究
信号交叉口延误参数获取综述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
一种Y型交叉口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
考虑黄灯驾驶行为的城市交叉口微观仿真
基于VISSIM的交叉口改善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