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2-11-24马丽娟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苏公坨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白城137216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8期
关键词:剥壳重茬荚果

●马丽娟(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苏公坨乡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 白城 137216)

1 吉林省花生生产现状

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壤贫瘠,种植传统农作物产量及产出效益较低。由于花生耐瘠薄,因此,花生适宜种植的范围比较广,增产的潜力比较大。种植花生可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农业部从“十二五”就已经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东北农牧交错区春花生产业。

吉林省位于东北农牧交错区的核心区域,目前花生年种植面积约33万公顷,现已成为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的主产区之一。

吉林省花生种植区位于N 43°~46°,E 122°~ 127°的高寒地区,收获期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黄曲霉毒素污染极低,花生品质优良。吉林省目前花生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松原、白城和四平三大产区,约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85%以上。吉林省主要农作物中,花生公顷净利润9412.5元,居首位,是玉米的2.72倍、大豆的 3.96倍。

2000年至2017年,吉林省花生种植面积由5.33万公顷发展到28万公顷,增长了5.25倍,位居全国第5位。吉林省花生单产水平由2000年的2625 kg/hm2提高到2017年的3285 kg/hm2,增幅25.1%。吉林省花生单产水平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还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600 kg/hm2),主要原因有:气候条件:春季风沙大,降雨偏少,积温不足(后期低温),种子贮藏期低温;土壤条件:土质适宜,但肥力较低;种植方式:重茬面积较大,有待改进;投入方面:投入水平不足;第五,增产潜力方面:产量较低,提高空间 较大。

2 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1 地块选择

种植花生要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砂壤土地块,砂土或黏土均不适宜。主要原因有:第一,种子发芽需氧多; 第二,根瘤菌固氮,是好气性微生物;第三,荚果发育期需氧量大;第四,荚果膨大需要足够空间。

2.2 轮作倒茬

种花生最好是生茬,尽量不重茬和迎茬。花生重茬连作会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根系分泌有机物引起自身中毒及病虫害加重等不利影响。一般重茬一年减产16.7%,重茬2年减产19.8%~20.4%,重茬3年减产33.4%。花生重茬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导致花生的品质下降。合理的轮作倒茬可使花生增产20.5% ~47.6%。较好的前茬是粮谷作物,以及棉花、薯类、蔬菜等作物,可与这些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的倒茬方式是花生—高粱—谷子、花生—玉米—薯类、花生—玉米—蔬菜(忌白菜)。

2.3 整地施肥

秋季需深翻整地,可有利于熟化、沉实土壤,消灭越冬害虫、保墒。一般深翻25~ 30 cm为宜。试验表明,秋深耕比春深耕增产15%以上,比浅耕增产40%以上。深翻整地深度在25~30 cm,最好每隔3~4年深翻一次,不深翻的土地在春季要除净残茬。风沙地区最好播前1~2 d机械旋耕灭茬起垄。

花生施肥原则应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要以苗肥为主、花肥和壮果肥为辅,氮磷钾钙与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的基本原则。要依照“壮苗轻施、弱苗重施、肥地少施、瘦地多施”的原则。花生不便追肥,生长中后期易脱肥早衰。提倡施用缓控释肥,以确保中后期不脱肥,尤其是氮肥。一般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30 m3左右,在深翻地前一次施入。化肥以磷肥为主,最好作为基肥在合垄时施入,每公顷施入150~200 kg磷酸二铵、100~150 kg 缓控释尿素、硫酸钾50~75 kg、过磷酸钙 200 kg;或使用纯硫酸钾螯合肥(16-17-18)600~750 kg/hm2、过磷酸钙200 kg/hm2[1]。

2.4 品种选择

要根据不同产区和不同耕作方式选用适宜的花生品种。一般选用标准为生育期适中(125 d 以内)、产量高、综合抗性好、通过审定登记的花生品种。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及周边地区露地栽培的以多粒型品种为主,如“中粒”“吉花2号” “东北王”等品种;吉林省西南部地区四平、双辽 露 地 栽 培 以“青花6号(308)”“唐油4号(3023)”“花育20号(小平头)”为主;地膜覆盖栽培应选用“花育25号(9616)”等生育期稍长的品种。

2.5 种子处理

2.5.1 精选种子为保证种子纯度和发芽率应选大小适中、色泽好、籽粒饱满的花生种子,去除秕粒、破碎粒、烂粒。为打破休眠,提高酶活性,增加种子活力,在播种前应进行晒种。花生种子见光活力降低,在播前10~15 d剥壳为宜。要做好发芽试验,即25℃的条件下发芽,5~7 d后测发芽率,95%以上才能作为种用。

2.5.2 播前晒果播前15 d左右选晴天上午10:00时,将荚果摊在泥土场上晾晒5~6 h,厚度约6 cm,连续晾晒2~3 d。

2.5.3 种子剥壳分级粒选花生剥壳有机械剥壳和手工剥壳之分。机械剥壳和手工剥壳出苗率相差5%左右。剥壳后选无损伤、饱满度好、色泽鲜艳、无裂痕、无油斑、大小一致的一级种仁作种。

2.5.4 种子质量标准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荚果水分不高于10%,或籽仁水分不高于8%,出芽率在95%(国标是80%)以上。

2.5.5 药剂拌种采用1.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的拌种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可有效防止烂根死苗。目前使用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包衣效果非常好。

2.6 播种

露地栽培最佳播期为5月10日~20日。 5 cm地温连续 5 d稳定在12℃以上(小花生)、15℃以上(大花生),耕作层土壤手握能成团、松手落地自然散开即可播种。覆膜栽培最佳播期为5月1日~10日。要重镇压提墒蓄水,确保底墒充足。

花生合理密植要根据耕地的土壤肥力、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条件、选用的品种而定。露地栽培在12.75万穴/hm2左右;地膜覆盖(大垄双行)为14.25万穴/hm2左右;单粒精播为16.5万株/hm2左右。播种方式有单垄单作种植和单垄双行交错种植。为确保一次播种出全苗,足墒播种是关键,应播深3~5 cm,勿过深。花生地膜覆盖技术成熟,适合各类花生种植方式,且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原因清楚,机械化程度高。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温,提高有效积温;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微生物组成;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改善田间小气候。

2.7 田间管理

2.7.1 查苗补苗、开膜引苗花生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对于缺苗严重的地方,要及时补苗。

2.7.2 清棵在花生齐苗后进行第1次中耕时,用小扒锄或手在花生幼苗周围将土向四周扒开,使2片子叶和第1对侧枝露出土面,以利于第1对侧枝健壮发育,使幼苗生长健壮。实践证明,花生清棵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2.7.3 中耕培土苗期和花生花针前期进行,中耕一般3次,以头锄浅、二锄深、三锄不伤根为原则。第3次中耕一般在花生封垄前、花针下扎时进行,要结合培土,将土培在花生根系周围。

2.7.4 根外追肥由于花生中后期追肥不便,一般采取根外追肥的方式补充养分。 叶面施用氮肥时,对于花生中后期脱肥,或花生生长期连续降雨,土壤积水,根系吸收养分困难时,每公顷喷施1%的尿素水溶液900 kg。叶面施用磷肥时,由于花生对磷的吸收能力较强,因此可在生育的中后期叶面喷施2%~3%的过磷酸钙水溶液,可增加光合产物向荚果运转的速率,提高荚果的产量。磷酸二氢钾是含有磷钾的高效复合化肥,在花生花期至荚果膨大期,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可显著增加产量和品质。花生对铁极为敏感,在碱性土壤上种植花生易发生缺铁症,表现为黄叶白化症状,如及时喷施铁肥,可使花生叶色在几天后由白转绿,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花生开花期连续喷2次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可增产13%以上。锌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成分,锌供应充足,花生生长旺盛。如在铁肥中加锌肥混合喷施,增产效果更好。

2.7.5 水分管理苗期需水少,随后逐渐增多,结荚期需充足供水,后期满足根系即可。花生足墒播种,开花期和结果期是需水的关键时期。漫灌易引起花生减产,提倡喷灌,最好是滴灌和渗灌。防止田间渍涝,渍涝会影响花生地下器官呼吸,导致烂果。一般采用“蹲苗、晒花、湿针、润果”的灌水方法,即出苗后15 d内不灌水,在初花期晒花,盛花期保持土壤湿润,荚果期至饱果期保持干湿交替,其他生育期不旱不灌。

3 病虫草害防治

农业防治应结合选用抗(耐)病品种进行合理轮作,精细整地,适时播种与收获;化学防治,应结合种子处理、土壤处理进行药剂喷施。

3.1 花生叶斑病

叶斑病7月中下旬发病,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7~10 d喷1次,连续2~3次。8月中旬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菌核净进行防治,每7~10 d喷1次,连续 2~3次。

3.2 花生茎腐病

发病初期,每667 m2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80 g,或用24%噻呋酰胺20 g+3%甲霜 霉灵20 g,兑水15 kg,喷淋花生茎基部或灌根,视发病程度增加次数[2]。

3.3 花生虫害防治

花生易发生的虫害是蛴螬、金针虫、蚜虫。使用噻虫嗪包衣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使用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与底肥一同施入,可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0%以上。

3.4 花生草害

主要苗前除草剂有覆膜地块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都尔、杜尔),每公顷1500~2000 mL兑水650~800 kg喷施防治,播后出苗前可喷洒扑乙合剂进行地表喷雾防治。主要苗后除草剂有精喹禾灵、灭草松,于花生1~3片复叶、杂草2~5叶期喷雾防治。

4 适期收获

一般花生植株由绿变黄,主茎保留3~4片绿叶,大部分荚果成熟(珍珠豆型品种饱果率达到75%以上、多粒型品种饱果率达到70%以上)为田间花生成熟的标志。花生是无限开花结实作物。花生收获后应及时晒干,防止冻害,荚果含水量降至10%、种子含水量降至8%即可安全贮藏。

猜你喜欢

剥壳重茬荚果
老桃园更新再植不怕重茬病 砧木新品种“中桃抗砧1号”对重茬病有免疫力
苹果重茬栽培现状与解决方法探究
基于EDEM的发散带式花生荚果分级机的仿真与试验
不同浓度多?甲合剂处理对花生经济性状的影响
虾类剥壳机专利技术综述
我国鲜食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花生荚果烘干设备研究现状及展望
连作障碍对鄂豇豆5号、鄂豇豆8号特征特性的影响
重茬使甜菜品质下降
怎样煮出易剥壳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