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古诗词 助力音乐素养
——以《忆江南》为例
2022-11-24陆韵梅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26000
陆韵梅(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226000)
毫无疑问,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品,它多彩摇曳的艺术形象、令人回味的意境、朗朗上口的优美词句、美妙绝伦的抒情色彩吸引着每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教师将古诗词与音乐融合,学生能在具体的曲调中深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理解其中的情怀,进而促进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不但要利用好教材,挖掘出更多的古诗词歌曲资源,同时要优化教材中的古诗词歌曲教学,让学生享受音乐与诗词融合而成的饕餮大餐。以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忆江南》的教学为例,粗谈古诗词歌曲教学的策略与举措。
一、借助古诗词歌曲,提升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能力
音乐节奏是指音乐中声音的强与弱、长与短的对比、反衬、联系等富有变化而有序的组织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节奏感的培养当成学生基本的素养来抓。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能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但对于一些有难度的节奏他们只能望而兴叹了。但教师可以运用古诗词歌曲中诗词的节奏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古诗词本身就富有节奏感,借助古诗词歌曲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一般古诗词以两个音节为一拍,也有以三个字为一拍的,甚至有独音节为一拍的。这种音节富有变化,往往出现在古代的词里。这会让词的韵律极具变化,学生读起来、唱起来的时候有一种声音回环的美感。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歌曲时,其中古诗词的韵律性,对小学生掌握音乐节奏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以《忆江南》为例,学生在朗读时应该遵循这样的节奏,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学生理解这样的节奏后,在歌唱的时候也就自然能有节奏地呈现出曲调的美感。同样地,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朗诵《忆江南》。在朗诵的时候,教师做具体指导,进而帮助他们准确把握节奏。在学生逐步理解节奏的基础上,教师呈现出《忆江南》的第二首词,让学生朗读,试着划分节奏。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认知划出这样的节奏: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当然教师再播放出对应的词的歌曲,让学生核对节奏是不是准确。
小学音乐课要注重实践,教师不能单纯地给学生讲授枯燥的乐理知识。比如,就节奏的掌握,教师需要开设多样的实践训练。通过古诗词歌曲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就是打通学生学科间的壁垒,给他们多样、直观的节奏上的体验。
二、借助古诗词歌曲,提升学生理解音乐意境的能力
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掌握不能仅局限在会不会唱歌上,教师要引导他们理解整个音乐作品,进而才能更好地歌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多方位分析,包括对歌词、旋律以及所要呈现的情感等具体解读。换言之,学生在学习歌唱的同时,应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情绪、意境等,这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走进作品。显然,学生能理解一个音乐的意境了,他们对歌曲的情感认知就会从浅显走向深刻,从而有助于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抒发个人情感。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意境,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意境入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音乐本身。
《忆江南》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他青年时期云游四海,旅居苏杭;江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他心底留有深刻的印象。白居易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尽管后来他移居洛阳,江南依然是他心里最美的风景,于是他创作了《忆江南三首》,音乐课本上呈现的是其中一首。在这首词中作者将思念江南的热烈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从词的第一句到最后一句,白居易从“江南好”到“旧曾谙”,再到“忆江南”,形象地展示了他丰富的内心活动。再加上“红胜火”“绿如蓝”等色彩的运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思念江南的图景。基于此,这首词的歌曲中既有轻声的诉说,又饱含浓烈的情感。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照词的意境,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白居易心里的思念江南的图画。接着,学生一边歌唱、一边对着图画联想,歌词里的情感和歌唱时的情绪相融。学生深度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后,也就自然能融合到歌曲的演唱中。
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歌曲教学时,可以收集、整理有关古诗词的教学资源,如学生对该古诗词的了解情况,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学生进而也能体会歌曲的意境。总之,学生只有全面理解古诗词的意境美,才能在演唱中正确地抒发情感,显露出歌曲中的意境。
三、借助古诗词歌曲,提升学生综合运用音乐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本质上就是要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强调将“做”放在课堂活动的第一位,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设计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作品的机会。小学生受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实践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候很难准确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在“做”中展现运用音乐的能力,进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一般来说,古诗词本身就有一定的情节,有的背后还蕴含有趣的故事,如果能将古诗词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必然能提升学生理解歌曲的兴趣,同时也能深化他们的理解力。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女生穿上红色的衣服,用手做花瓣,创设出一朵正在开放的花的场景。女生抖动双手,“花”就随着音乐盛开。接着,教师让男生穿上蓝色的衣服并排站着,随着音乐做俯与仰的动作,远看就像潮水的起起伏伏。通过这样的表演,充分展现出词中所描述的景色、所呈现的情感。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也在歌唱,即他们将歌唱和表演有效融合,学生在边唱边演中充分展现出歌曲中的情感。
在表演中学生借助肢体语言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音乐活动的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多借助古诗词歌曲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内涵,进而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师在设计音乐活动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的中国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古诗词歌曲教学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歌词里发现音乐的美,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里发现古诗词的境界。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古诗词与音乐方面的认知状况,让他们将两者融合起来,彼此促进。两者的融合既需要教师有深厚的音乐素养,还需要他们有广博的古诗词知识,及时把控课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