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11-24吴波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221132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核心

吴波(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 221132)

对高中历史科目而言,核心素养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早期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应对考试上,单纯让学生记忆知识点,死记硬背,没有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导致教学的整体效果未能达到预期。为此,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优化教学方法,融入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培养学生对单一科目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强行记忆,也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真正做到全面吸收,融会贯通。对高中历史科目而言,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够引导其积极反思,并可以解释历史知识,强化综合能力,在完成知识理解的同时,还能使自身情感价值观得到提升。在传统的授课中,很多教师都需要为学生讲史实、说名词,并通过数轴的方式对每一时代和各类重要事件进行划分。经过长期努力,教师越来越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学生的记忆效果并不好,未能完全理解历史的价值,同时也缺少空间和时间概念,不具备辩证思想。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从表面来看,似乎没有任何联系,但其实都是对单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展现。为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要让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时空观念,熟悉事件内容,寻找各方面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学生大脑中绘制一张地图,明确各区域划分,以此将历史序列、年表信息全部综合在一起。毕竟所有历史都是有前人记录的,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有效看待历史事件,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给出自身特有的想法和观点,真正做到辩证思考。

二、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丰富教学资源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增加知识资源。现阶段,高中历史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学等。通过将这些内容融为一体,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其拓宽视野,接触更多不同的内容,对历史产生正确的理解。

2.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在高中历史教学时,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都能帮助其提高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历史,除了可以让学生关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根据自身理解做出合理判断,同时还能有效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良好的历史观。如此,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优良的社会责任感,逐步认识到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强化自身发现、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理解自身肩负的责任,继而更加努力学习。

三、高中历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依靠统筹教学,强化学生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本身具有时空性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为其未来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从客观层面而言,历史教材里面包含了诸多时间和地点层面的信息,为了能够有效分辨和记忆,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如果教师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效果却不甚理想。针对以上状况,教师应当积极探索较为高效的方式,利用表格、折线图等形式,分别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出发,安排学生进行历史对比,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对古希腊的政治体有所了解,了解其诞生的具体原因和带来的影响。为此,教师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出发,学习民主政治知识。如果从体制诞生之前开始学习,政治模式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就存在必然联系。而如果从体制诞生之后展开学习,该政治模式不仅让当地的经济水平预算提升,而且给整个欧洲大陆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横向层面来说,当时的古希腊有着极其开放的政治,十分值得后人研究。整体而言,从横向以及纵向角度出发,对当时的民主政治予以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历史事件展开理解,在大脑中建立特定的时间表,进而完成因果关系的承接和学习。

2.依靠尊重事实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通常来讲,史料实证主要涉及五部分,分别是资料阅读、信息处理、考察辩证、整理归纳以及史料互证,对学生的运用能力会有极大的帮助。在历史学习中,史料和历史学习关系紧密,高中学生应当在课外时间,接触各种不同的史料。同时基于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判断能力,并逐步形成自身的观点。为了完成上述学习目标,教师必须为学生讲清楚史料实证的基本原则,即史出、孤证不立以及开放包容三原则,从而促使其更好地获取信息,提升个人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一课时,古人记录当时的思想体系,使用的语言往往极其精练,意蕴极为丰富。在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有效积累各类知识,从而做到顺利阅读。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专门空出10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与本节课存在联系的史料,自行搜索文言文解释,进而强化理解水平。

3.依靠深入思考完成历史解释

无论是事件还是人物,往往都是基于特定环境产生。如果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展开衡量,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提醒学生对事件和任务环境予以思考,结合时代要求,以此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发展,给出相应的解释。

例如,在对《新中国初期外交》内容学习时可知,新中国的外交策略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及“一边倒”。从表面看,似乎话语简单。但是,教师通过引导之后,从新中国诞生初期的实际情况入手,通过深入分析让学生有效感悟,进而体会到中国发展的不易,以及对维护和平成果的渴望。如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变得更为深刻,自然也能提供更具合理性的历史解释,提升个人学习水平。

4.依靠价值引导培养家国情怀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立国之本。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除了需要大量具有优良专业素养的人才,还需要具备家国情怀,愿意为国家奋斗的优秀人才。在历史学科中,家国情怀同样是重点。历史本身属于人文学科,包含大量文化知识,可以在情感层面对学生完成熏陶,并起到激励的效果。例如,在对《抗日战争》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叶挺的抗日故事,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抗战的艰难,从而对英雄肃然起敬。

四、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当积极探讨有效的实施策略,将核心素养的内容渗透进来,逐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如此,学生就能有效完成知识掌握,强化理解,同时还能形成优良的个人素养,进而为其自身发展带来多方益处,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