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24张伟山东省曹县曹城街道办事处第六小学274400
张伟(山东省曹县曹城街道办事处第六小学 274400)
新时期的教学改革强调立德树人,同时,全面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任课教师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其中,借助科学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打造具有针对性的阅读体系是多方关注的重点问题。而群文阅读是新时期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仅能够增强教学效率,更可以拓展语文大局观。因此,本文以理论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方式,结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讨,并且明确群文阅读所依赖的教学理论以及核心思想,确保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价值。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从大环境层面来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全面强化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应用到阅读教学中来,并且将文章所体现出的核心思想以及写作技巧,重新应用到生活中去。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绝大部分的语文阅读教学依旧局限在例文阅读、技巧套用、文章背诵等方面,教师想要依托这样的模式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成绩,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也就导致当前绝大部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知识面较为狭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词汇量较少,而由于阅读能力较差,直接导致文章写作方面也存在着较多问题,如缺乏对语言的鉴别能力、缺少审美能力等。
这也导致近些年注重课外阅读的效率和质量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而如何让课外阅读以及大量的课外素材与课堂阅读教学融合起来,还需要借鉴群文阅读来展开分析。
二、群文阅读相关理论
1.群文阅读
首先从本质上来讲,群文阅读主要指的是结合某一篇文章的一个议题或者多个议题,由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辅助性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者自主探究的方式,从众多材料中提炼与该议题相关的信息。主要目的是全面增强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信息整合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意识以及互动交流能力,这都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行为,如可以利用导学案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差异性,确保学生分析和思考的最终结果都能够服务于最初提出的议题。
2.群文阅读的理论依据
首先,以学生为本是群文阅读的核心理论依据,群文阅读强调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思维意识,让学生有着十分充足的自主阅读以及发挥空间,这样的方法能够从传统的例文阅读模式中跳出来,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考方法以及思考路径。除此之外,也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分层教学体系,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
其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是群文阅读的辅助性依据。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先生反对传统孤立以及单独的学校教育思想,认为要从生活以及社会中寻找和教育相关的素材,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整体性以及多元性特点。这与群文阅读的核心理念有极强交互性,主要指的是:利用多种要素来诠释某一个理论,或者利用一个理论来进行多方向的延伸和分析。这也为当前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提供了发展空间,让资料的选择、议题的制定更具多样性。
最后,生成教育是群文阅读的核心思想。生成教育主要指的是结合语言发展的整个流程,综合生活表达的规律来进行溯源式教育,要让学生了解“文章创作”以及“文章分析”这两个具有交互式的行为逻辑。文章创作是作者情感进行整合的过程,最终打造的文字成果具备一定的多样性;而文章分析则是将已经成型的文章成果进行拆解,这一过程是“文章创作”的倒叙过程,同时也是生成过程。而在群文阅读中,利用大量的素材诠释某一个议题,或者从该议题角度出发整合大量的素材来证明其可行性,这是“生成-拆解-重塑”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体会中国语言独特性以及多样性的渠道。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构建策略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接触语文的起始阶段,而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不强,因此群文阅读必须具备清晰的条理,避免过多要素混乱学生的主观注意力。因此,笔者提出“1+X”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及具体应用如下。
1.合理定位群文阅读的实践方法
“1+X”的群文阅读实践模式主要是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其他的辅助性阅读材料实现补充和创新。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将作为“1”,由此来延伸一个或者多个议题,其他的课外阅读材料将作为“X”,通过这两个资料的整合,帮助学生理解某一种创作方法或者文章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文本组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确保“1”具有极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这样才可以让“X”的选择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
而想要确保这一群文阅读模式能够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综合人文主题以及语文要素,合理地分析教材中文章划分的逻辑以及特点。在经历了新教改之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功能性,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极为明确的主题,那么这一主题便可以作为群文阅读中的“1”来进行分析。
2.构建层次化的群文整合方案
层次化的群文整合方案主要针对其中的“X”进行分析。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认知变化较快,尤其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主观情感变得更加丰富,那么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主体思维逻辑为依托,打造分层次的群文阅读整合方案。所选择的材料必须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认知需求以及理解能力需求,同时也要具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比如,当前高年级的小学生思辨能力以及认识能力较强,那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群文阅读的目的应该以强调增强学生的阅读价值观以及整合能力为主,确保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最基础的文章写作方法以及阅读技巧,更应该通过文章塑造价值观。那么针对其中的“X”,教师可以选择具备较强引导性以及社会性的鲁迅系列小说、陶行知科普文章等。这种层次性是建立在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学段学生的层面上进行划分,而针对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通过群体划分的方式,有效解决优等生以及学困生在群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以此全面增强所有学生的综合能力。
3.注意实现思维的拓展和延伸
群文阅读最基础的目的便是通过多个素材来诠释某一个议题,针对一个议题提出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便是可以满足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提升的需求。因此,结合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议题的制定可以逐渐从小学生活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方面进行拓展,“X”的选择更应该具备延伸特点。
比如,小学教材中存在大量与“中国神话”为主题的阅读类文章,这些神话故事光怪陆离,是展现历史生活以及大众生活的重要载体。大部分小学生在阅读神话故事时,往往会为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所吸引,但是为了进一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还需要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对外延伸。绝大部分的神话故事,诠释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制度、行为规范、个人信仰等人文思想以及社会思潮。这些要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是学生道德教育以及素养教育的主要素材。那么在定位了教材中某一篇神话文章的基础上,教师所选择的群文阅读材料,必须具备拓展性。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时,其中“牛郎偷走了织女放在河边的衣服”,其中的“偷窃”行为值得进行拓展教育。而教师可以选择神话系列的作品《神话故事中的“偷窃”主题》《盗火英雄商伯》等素材进行拓展性学习。让学生正确了解不同场景下“偷窃行为”的目的以及影响,这种方式可以从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教学,逐渐过渡到行为准则教育,也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相同文章或者了解多个文章的描写手法及想要表达的含义,这是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更是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体现。
4.合理进行群文阅读组文分析
群文阅读主要强调所选择的素材能够服务于某一个议题,能够进一步提升群文阅读的效果,更可以让整体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而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必须具备精准组文的能力,结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看,常规组文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针对文章之间的关联进行组合。文章想要表达的含义和情感,往往具备较强的指向性,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服务于小学生的思维认知,不同文章之间的关联性,能够让群文阅读更具灵活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选择作者、题材、写作手法作为议题来进行组文,这是引导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写作规律以及文章风格的过程。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直接结合该单元中的“小故事大道理”快乐读书活动进行群文阅读,选择相同的寓言故事,并且定位其中的核心思想,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生活道理。
其次,结合文章的难易程度进行组文分析。文章的难易程度往往取决于作者的创作时期以及想要体现的核心思想。而不同难度的文章,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语言建构能力。将难易程度不同的文章进行组合之后,有助于学生了解文章创作的奥妙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文字的魅力,进而可以帮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方向和灵感。
四、结语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群文阅读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强化意识是增强核心素养的根本保障。同时,在选择辅助性阅读材料期间,也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地掌控文字创作的规律,这样才可以让群文阅读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可以全面增强语文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