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藏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2022-11-24土旦曲培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850000
土旦曲培(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850000)
随着统编版教材的推广使用,文言文教学已经逐渐变成了当前大部分西藏师生感到有压力的一个教学模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被动地接受对应的文言文知识,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方法上没有更多创新,从而导致无法充分调动教师教文言文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因此,本文结合西藏初中学校文言文教学的实际,对目前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概况
通过认真阅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新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和古诗文增加至124篇,占总课文的51.7%,其中文言文占15.4%。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五大类,有9篇是写景抒情类,占文言文总数的24.3%;4篇托物言志类,占文言文总数的10.8%;15篇写人叙事类,占文言文总数的40.8%;8篇议论明志类,占文言文总数的21.6%;1篇介绍说明类,占文言文总数的2.7%。可以看出,写人叙事类占比最多,介绍说明类最少。
二、西藏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1.死记硬背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途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文言文过程中,仍以整段的形式翻译给学生,重点让学生背诵考试中或者练习册上经常出现的语句和名言名句以及译文。对文本的理解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不进行详细解释,对待文言文教学主要还是以死记硬背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遇到文言文就产生畏惧心理。在跟学生交谈中得知,有些学生说,上文言文课是他们最怕的;有些学生说,文言文没有意思,课堂枯燥无味;有些学生说,看到接下来的课是文言文只能想到又要开始背诵了。其实,原因还是教师对文言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加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
2.教师缺乏对文言文的教学热情
通过与教师交谈得出一个结论,语文教师不一定喜欢教语文;喜欢教语文的,不一定喜欢教文言文。归根结底有三个原因:第一,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以“满堂灌”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失去了教学热情。第二,教师的文言文功底不深,缺乏课外积累和对古代文学的进一步研究,没有深入挖掘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所处的环境,缺乏拓展与延伸,使课堂枯燥无味,导致教师对文言文教学失去热情。第三,教师就像学生一样对文言文教学没有兴趣,缺乏教学热情,不深入研究,对文言文内容理解不到位。
3.学生对文言文教学存在抵触情绪
教师和学生都表示,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有抵触情绪,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不够。同时,教师对课文的社会时代背景和作者所处的环境,以及写该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没有阐述明白,没有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冲动和兴趣,没有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和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失去了兴趣,进一步导致学生对文言文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三、有效改善文言文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1.提高学生思考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中的文言文内容,对理解不到位的,学生要学会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掌握课文的具体内容,并按照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其中的内涵系统梳理,进而推动学生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所学文言文,也就是逐渐培养他们善于乐于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能力。此后,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对相应的文言文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单独做一个学习框架,通过预习、学习到复习将自己在课堂中感受到的诗词力量整理下来,还能将不是他们自己所感受到的字词含义根据上下文的行文脉络综合梳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效发挥了自己对文言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力,还可以将学习文言文知识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以此推动语文课堂的整体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文言文是当前语文这门学科相对来说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点时最容易头疼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知识板块有很大程度的欠缺。因此,语文教师就应当在课下充分研究如何给予学生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做题技巧和阅读方式,将整节课堂变得“活”起来。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文言文阅读、分析时自主改善阅读方法,能够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写作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文言文背景介绍,这样能够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也可以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文言文所要表达的真实情境。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用哪种方法推动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都要尊重他们对文言文理解的新思想和新方向,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在文言文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
3.运用分组讨论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对应的阅读方法和探究作者情感的途径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充分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以此引导学生呈现更加良好的文言文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推动他们获得更多文言文知识。在设置答疑时,教师也应当根据当前多元化的文言文教学原则将社会中所存在的热点问题作为文言文讨论的主题,进而激发学生的讨论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说:“咱们要活的书,不好死的书;要真的书,不好假的书;要动的书,不好静的书;要用的书,不好读的书。总起来说,咱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好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当引导学生学习《马说》这一文言文时,就可以带领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中的生字词含义重点讨论,并仔细体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的含义,通过回忆自己在学校学习中的经验猜测这句能够怎样激励他们,并感受到现实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例子与《马说》相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的想法,最终在彼此的争辩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每位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思维,还可以使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四、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通过以上几方面加强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提升其文学知识储备,丰富课堂体验,继而在加强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