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中“实践”维度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

2022-11-24宋子阳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层面思政

宋子阳, 杨 博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科技处,河北 承德 067000)

职业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我国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出现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满足社会建设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有了一个极大的发展。据教育部统计,截至1965年我国已有7294所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作为面向应用侧的教育阶段,更不应该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术素养,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要有优秀的职业精神。职业教育阶段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应当为实现上述目标协同发力。

1 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2014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1]2018年通过的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和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都提到了一个词:“实践”。《决定》明确指出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精神及其丰富的实践精神在其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双重性质是重要的突破口,但该环节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1 理论挖掘不足

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环节是挖掘思政课与专业课的理论契合点。在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学更加侧重教授内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强调对于某个具体知识点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但此类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找到价值观培养的逻辑切入点。不知道如何将职业精神所要求的实践内涵融入教学行动和教学实践。

1.2 教师理论功底不足

受限于现代学科划分,专业课教师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缺乏系统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认知。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和将其融入教学内容时,缺乏有效教学方式和理论储备,无法将在相应的教学契合点将所授学科与德育内容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效,往往流于表面。在学生层面,由于教师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引导,学生容易对此类教学内容产生选择性忽略甚至是厌恶的情绪。

1.3 课程思政实践深度不足

职业院校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课程思政建设,绝非仅仅在课堂上对学生再次进行填鸭式教育,不是仅仅停留在表象中的讲大道理。课程思政所要求的“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之意,是一切教育行为的最终价值归宿。这就意味着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听明白了,还要能够在生活中自觉自愿的做一个有职业精神的人。其实践内涵,才是课程思政在这个纬度的最终落脚点。现阶段实践教学情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师讲了,学生听了,却没有在课后的实践中形成应有的教学效果。缺乏对职业精神实践层面的引导,也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面对上述问题,仅靠专业课老师在职业精神导向的实践维度中未免有些力有不逮。为解决此类问题,思政课应该发挥其独特优势,取长补短,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实现育人目标。

2 协同深挖实践因素

思政课的特点是重视理论讲述,职业精神是思政课理论讲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内涵包括:敬业、勤业、创立、立业。在理论挖掘方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协同发力。

2.1 原则:两个层面的“实践”结合

专业课要求的是实操层面的实践,思政课要求的是在为人处事层面的实践。就职业精神而言。二者是统一的。就此思政课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以实践作为契合点,在理论讲述之外,融入专业课层面的“实践”要求。要打破课堂的限制,因材施教。例如在面对不同专业班级的时候,思政课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备课,充分调动学生对其自身专业在其技术实践的层面之上更深入的思考。技术实践面临的问题,往往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还有精神层面的因素,例如某人因为缺乏职业精神而导致某个事故的发生。思政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就此类问题设置情景,并在职业精神这一角度进行专门讲解。

在课程思政建设层面,更要融入实践层面的实践,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的实践特征,将思政课对职业精神的理论讲述落实到技术的实际教学中去。例如,与思政课教学相对应,专业课教师可以选取类似例子,通过设置情景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根源,而非仅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从而达到德育的效果。

2.2 方法:搭建课程资源平台

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要充分融合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教学资源。专业课教学知识点大多以自然科学为对象,其中蕴含的价值内涵要低于人文学科。要做到二者在逻辑上的真正融合就需要在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搭建课程资源平台。揉合理论教学资源与实践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平台要由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协同共建,不仅应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还要有专业课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各自专业的职业导向与职业目标。在此基础上,让专业课和思政课老师都能在教学实践中对其学科知识的相关特点有所了解,对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在思政课教师了解职业导向和职业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在职业精神的理论讲述中真正地融入其实践元素,否则就是大而化之的空谈漫谈。继而更好的为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提供具体有效的理论指引和实践基础。

3 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

3.1 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建设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要“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专业课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把课程思政讲活,要把让职业精神的实践层面深入人心,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质和理论功底。针对目前的情况,职业院校应当充分整合思政课资源,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理论层面的优势。开展教师之间的理论学习,如定期在各学院内部组织教师参加思政课网络平台中的集体备课;以及组织思政课教师给专业课教师讲“思政课”等理论学习活动都是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储备的重要途径。

3.2 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精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师除了言传外,更为重要的身教。学生在理论之外,最为直观的教学途径是教师自身在实践中展现出的职业精神。教育学生,首先是教育老师。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讲大课”的方式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可以打破本专业听课的界限,要鼓励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相互听课。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以教师的职业精神实践,来带动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可,促使其自觉自愿的培养和践行自身职业精神。

3.3 发挥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协同作用

传统的思政课教材和传统的专业教材都只针对本门课程所需内容和知识进行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之间贴合度不高,对于职业和职业精神导向不明晰。无法实现二者的密切融合。针对这种情况,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除了要在各自课程建设中起到主导地位外,应当协同发力。在“大思政”背景下,各院系可以组织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联合备课。思政课教师应当广泛地参与到专业课教师备课当中去。例如针对专业的某个知识点的融合,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职业需要和具体的职业精神在实践层面的表现,结合当前时政热点与专业课教师就某个要点共同备课,寻找在职业精神培养中可能的入手点,推动二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协同育人。

4 加强职业精神的实践协同

在实践精神内涵的理论教育之下,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其精神内涵实践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说是说,做是做”的现象违背了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尤其在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当中,要把职业精神的实践维度落到实处,要切实的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教学过程不仅要有技术层面的实践,还要有精神层面的实践活动,要在显隐两个层面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4.1 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活动

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对职业精神培养问题,在于缺乏实践检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不是要在知识层面上“知道”,而是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实践”。若在教学阶段缺失职业精神的实践教育,理论知识对现实生活起到的作用可谓是微乎其微。思政课应当适当增加实践课室,例如以参观、学习、研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课堂上进一步体会职业精神的具体内涵,从切身思考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思考培养职业精神的意义及其实践行动。思政课教师在实践课层面同样应当参与到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去。大多数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以解决单一技术问题为核心。除了上文论述的理论课设置情景外,每一次实际的实践机会都是锤炼职业精神的机会。思政课教师可以参与实践课价值层面的设计,以“工匠精神”为例,在实践中可以设置仿真模拟情景,构建真实的企业运行环境,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学生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思考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例如在实践期间,通过有明确价值导向的考核机制,让学生意识到在技术层面解决问题之余,通过对产品品质和追求和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素质,还能避免某些问题的产生。在实践中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

4.2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教学预警机制

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学生也是一种身份,一种“职业”。在思政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之间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教学预警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层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部分同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产生怀疑,甚至会树立其一种错误的职业观[2]。及时预警,及时纠正是教学的份内工作,也是完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

5 小结

在职业教育中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教学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应有之义。学校要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各自优点,协同发力将职业精神的的实践内涵落到实处,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实践相结合。

猜你喜欢

专业课层面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