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和新发展理念的内在统一性论析
2022-11-24强乃社
强乃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共同富裕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深刻阐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特征,在新时代将有实质性进展,新时代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促进共同富裕,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基本实现。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在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问题上,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键和核心。新发展理念是应时代发展而提出来,需要以此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发展问题,要以此布展新的发展格局。同时,新发展理念是我们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需要落实的,尤其在一些新的重大问题上要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来说,新发展理念和共同富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新发展理念是发展哲学的关键内容,共同富裕是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应有之义,新发展理念和共同富裕是内在统一的。
一、科学理解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方面最为重要的创新。就如习近平指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1]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中,发展哲学的最新发展、最新形态和内容。在今后很长时间以内,我们必须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为党、国家和社会事业的繁荣做出努力,为共同富裕做出努力。
(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首先,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我们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从高速度发展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次,原来发展方式遇到困难,一个明显的困难是环境污染等为特征的发展条件变化;再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后,传统的发展也遭遇到一些外部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比如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也迫使我们做出发展调整。内外诸因素的作用为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和出场形成了有利机会。
新发展理念的形成是党做出的重大战略研判。习近平对此有明确和深刻地阐发,2021年1月11日,在《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挺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就历史依据来讲,“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2]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3]所以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新发展理念是根据发展新趋势、新阶段和新矛盾而形成的。习近平指出:“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4]所谓的理念,就是古人说的: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5]在西方哲学史上,理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对于事物和事物的根本的看法。在柏拉图那里,理念是事物的根本;在康德那里,理念是人们创造事物的一个根据;在黑格尔那里,理念就是事物的源头。剥去这些唯心主义的外衣,理念内核实际上是对事物发展的深刻洞察。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第一条说的,现实、感性的来源是现实的工业活动。人的活动是有主观和主体尺度的。人的理念有物质和社会的基础,但更多的是,人以活动将这种意识和观念转化为现实,形成现实。在我们看来,理念实际上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人们行动的指南,虽然是理论、观念,但是具有更大的现实性,经过活动,就变成现实。现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的、自发的,而需要人的活动。在人的活动中现实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历史上关于能动性和客观性争论中的辩证法。这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斗争的一个焦点,不能以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理念,必须以辩证的、唯物的、历史的和实践的唯物主义来看待这个问题,必须重视人的主体性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也要这样。
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角度,我们也能够进一步理解新理念的深刻丰富的含义。正如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讲话中指出的:“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6],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使发展的各方面相互促进,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不断引向深入。这就是将理念内在的丰富内涵在现实中展示出来,通过社会活动的主体掌握新发展理念,转化为活动,变成现实。理念是整体,所以需要系统观念,理念是未来活动的指导,所以有前瞻性;理念遵循全局性谋划,需要战略性布局,需要整体推进。政策和理念不同,它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理念是指导和遵循。理念的实现方式之一就是指导制定相关政策。有了围绕理念的主体、政策、活动,理念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只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各项事业才会蒸蒸日上,党、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才能够繁荣昌盛,才能够实现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成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新发展理念有非常明显的针对,也有丰富的内涵,是发展观上一次重要的革命性的变革。
(二)新发展理念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和要建立的制度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新发展理念,后来多次进行了阐发、丰富和拓展。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深入学习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习近平从理论和宏观的角度对新发展理念做出了精彩阐述。
第一,创新发展要解决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充足的问题。只有发展才能够富起来、强起来。“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7]创新发展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展动力。虽然发展动力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创新是关键和核心,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8]“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9]中华民族要完成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过程中,创新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要求。
第二,协调发展要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我们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10]这种理念在落实上,需要做好区域、城乡、两个文明、经济和国防发展等的相互协调。尤其从当下的发展看,我们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做好区域经济的安排,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到支持老少边穷地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还有工业与农业、不同收入差别的人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协调发展。协调的根本在于相互之间能够达成匹配,形成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良好的现代经济体系。区域、城乡、收入的不平衡,是百年共同富裕的难点、热点。只有协调发展,只有做好收入的分配包括第三次分配,才能够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
第三,绿色发展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1]绿色发展是一个引起发展观变化的重大问题。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但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人类从自然中获得的财富是有限度的,人类生产也是应该有限度的。人口过度增长,消费无限膨胀,需求大肆扩展,会导致自然的支撑力下降,形成土地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危机等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富裕不仅仅是有很多的GDP,而是需要有更多的优质的空气、水,有更好的景观,有充足的阳光,环境污染是不能实现绿色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的结果。美好的环境应该是美好生活包括富裕生活的重要方面,甚至是标志。
第四,开放发展要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我们是怎么富起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发展的奇迹。这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一次艰辛探索,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探索之旅。近代以来,世界不断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更高水平开放的中国应该与世界共谋发展。中国只有在开放发展中,形成新的开放机制,形成新的开放局面,才能够充分发展自身,为中国和世界做出应该有的贡献。中国现在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借助国际条件来发展自己。在当代全球化的条件下,没有开放发展,是不可能有发展的。就像习近平指出的:“ 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 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12]这就是开放发展理念的深层次意蕴。
从近代史看,清末中国贫困落后的原因之一是中国长时间地闭关锁国。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和国际上联系比较少,除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施封锁、围困等策略以外,我们自身也未能做好开放工作,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模式认识不够,简单割裂了中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我们必须重视开放发展。在新时代,我们必须进入新的全面开放时代。不仅仅有经济,还有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开放。在开放中与世界相遇,在开放中学习,在开放中引领。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应该树立与世界谋大同的开放发展理念,“将自身前途命运与世界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完善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彰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国胸襟和担当。”(1)蒋斌.为世界谋大同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风范担当[N].光明日报,2019-12-13(006).
第五,共享发展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是复杂的历史事件,其中为什么人是关键问题之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党执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主体,是国家主人。发展的目的从根本上就是为了人民。发展从来也是一个时间、空间有差别的发展过程。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各个地方、区域、主体的发展条件差别很大,起点、手段、处境、占有的资源,一言以蔽之发展条件不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随着发展的变化深入而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需要我们从共享的角度来理解发展,来推进发展。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从小康走向全面小康;从富裕走向共同富裕。
新发展理念内容非常丰富,需要我们深刻领会,联系实际,在各项工作中落实。
二、在社会经济发展各个环节中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同时,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都是党和国家立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我们都需要做好新发展理念的贯彻执行。自从提出新发展理念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都将新发展理念和我们的发展事业联系起来进行了探讨。这里我们追寻这些探讨的足迹,以例举的方式,探讨我们在社会经济各个环节的重大的问题上,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向共同富裕。
首先,做好供给侧结构改革。2016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13]中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骄人成绩,在世界上也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新发展布局。经济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要形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这是习近平对中国经济当前发展的深刻洞见。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这些要素和传统的需求侧的要素如出口、投资、消费等要素不同。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本身面临的问题和资本主义经济是不同的。中央最近关于强调共同富裕、整顿电商平台、规范引导资本发展等,都表达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视。新发展理念重视劳动力、资本的关系,重视制度创造和创新。这些新理念指导下的经济建设,为将来中国经济新的进步做出了很好地铺垫,对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必然形成积极的促进。
其次,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的讲话中指出:“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14]可以说,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本身是发展观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在新条件下推进新发展理念的贯彻执行,也需要重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创新性,切实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第三,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讲话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经济体系是一个涉及各个环节、层面、领域的经济有机体。至少从建设的角度包括了以下方面:实体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创新为第一的发展动力体系;乡村振兴、三农优先发展的战略体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全面开放体系。[15]
第四,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迈向强起来的过程,就是一个开放到全面开放的过程。新时代开放是全面的,中国开放的门不会关闭,而是会越来越大。我们有重大举措来促进这种全面开放,比如开启“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开放的事情上容不得半点含糊。习近平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16]对外经济的大格局是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参与其中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各个参与主体共商、共建、共享,能够在大的区域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局面。为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做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17]对外开放需要全方位、高水平的开放。从空间、行业、主体等多个方面都实施开放政策。
第五,做好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工作。随着社会发展,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和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需要全盘考虑;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等都要统筹安排,针对性解决安全问题。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这些安全工作包括很多方面和类型:第一,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统一;第二,宏观经济平稳,防止大起大落;第三,资本市场基本稳定,进出有度,防止大进大出;第四,粮食、能源和中药资源上要确保供给安全;第五,确保产业链供应稳定安全;第六,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第七,防止大规模失业;第八,防止大规模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不可控制;第九,有效化解各类群体事件。[18]
新发展理念涉及到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需要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贯彻执行,这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只有发展起来,发展得更好,只有有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我们才能够实现发展上的跨越提升,才能够为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为共同富裕、国家强盛、社会发达和高度文明打好基础。
三、协调、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
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既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表达,这是为什么人发展的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首先,共享发展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求共同富裕;其次,协调发展和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与协调发展值得我们从共同富裕的角度再次仔细考察,以便对共同富裕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第一,人民至上。关于共享发展,习近平在2016年1月18日《深入学习领会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讲话中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19]共享、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在一定意义上是统一的、不能分割的。中国自古就有重民、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群众观更具有科学性特征,且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
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提出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从覆盖面、内容、实现途径和推进进程而言,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20]这些论述深刻、全面、务实。共享从主体看是全民;从内容看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建设成果;从实现途径看是共同建设;从进程而言是逐渐的。
2021年1月28日,习近平在《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讲话中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1]
第二,城乡融合。共同富裕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我们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共同富裕发展中需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协调发展。所以,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发展指南。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状态,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是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互矛盾的。协调能够解决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习近平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2]我们要逐步解决各项差距,首先是地区差距,其次是城乡差距,再次是收入差距。同时,要坚持发展和保障与改善的一致,就业、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和扶幼的统筹。
城乡融合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由之路,“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23]整体看来,需要农业、工业、城乡整体统筹;着力形成融合的城乡新型关系;目标是权益平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融合化。在新的条件下,需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解决行业上的隔离、排斥和不公平对待问题。这些情况也和整个经济发展有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地位受到重视。这些年来,国家花了很大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的大政方针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一个是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让城市更加宜居、包容,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发展水平,这让城乡关系更加和谐,让更多农民工融入城市变成市民。城乡关系的改善,是协调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发展理念所针对的现实情况,对于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也是关键因素。
城乡关系首先关涉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城镇化或者城市化水平不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快速城镇化、大量新城出现为特征,获得了城镇化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很多兼备农民和工人的身份的劳动者,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流动。一个方面很多人进入城市,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这些人和原来在城市已经工作和生活的人在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就医居住和受教育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形成了典型的二元差别的关系。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如果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能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24]习近平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四原则: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其中以人为本就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优化布局就是解决城镇关系中的合理关系和协调关系:“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25]其实,“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没有农村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26]习近平2015 年 4 月 30 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27]
另外,乡村振兴也是一个关键。乡村振兴是近年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城乡不平衡不协调关系的重要路径。习近平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乡村振兴做出高度概括:“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28]在脱贫致富以后,甚至在今天全面完成小康社会以后,需要我们继续振兴乡村,推进乡村建设。坚持农村优先发展、走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三农”问题的解决标志就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样我们就逐渐走向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总的来说,遵循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发展,在共同富裕方面形成实质性的进展,是人民期待的伟大事业。遵循新发展理念,推进共同富裕,两者之间内在关联。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应该如此把握、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