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2022-11-24陈松明
陈松明
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陈松明
(福建省永春第五中学,福建泉州362612)
如今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核心素养教育视域下,在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知识点科学地规划,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联系到一起,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提问原则,并探讨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有效提问;历史教学
新一轮新课程的实施,把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养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历史问题的客观分析能力。俗话说:“善教者,必善问。”课堂的有效提问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中学历史课上,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措施。如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转换到素质教育的重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素养,养成积极、正确的历史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了解历史、分析并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提出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引导他们自主进行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问作为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历史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当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和严谨性,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在这个学习引导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也要确保提问的内容具有科学性,这也是实现有效提问的重要基础。首先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提升,在课堂中使用标准、清晰、简洁的语言进行提问,可以让学生快速读懂问题、分析问题。其次,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然后设置相当难度的提问,以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问题的含义,避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出现歧义。
例如在学习《张骞出使西域》章节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一个不够严谨的提问,因为张骞一共两次出使西域,而且每一次的目的也不一样,提问并没有明确说出是哪次出使西域,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一定会出现疑惑,无法准确回答问题。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这也是有效提问的基础。除此之外,问题还要与课堂重点内容相呼应,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启发性原则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启发性原则是教师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启发性提问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除此之外,适当的启发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应用启发性原则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提出的问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保证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给出正确答案。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可以从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则问题便会失去意义,无法有效带动学生的思维;而如果问题难度过高,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讲解《商鞅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商鞅最后被处死,这能说明商鞅变法失败了吗?”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本节课内容后,虽然文中未提到有关内容,但是学生能够思考探究出答案。有的学生说:“商鞅之死是因为变法威胁到了旧贵族的利益,与变法的失败没有关系。”接着,教师再继续问道:“那么,为何说商鞅的改革是成功的呢?”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答道:“因商鞅变法,乃顺应大势,秦国富强。”以此方式进行引导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主体性原则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守主体性原则,并平等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教师应充分掌握每名学生的基础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或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这样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而当提出的问题难度适中时,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稍弱一些的学生回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够有效增加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学习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西域传入的物品图片或短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这时教师可以让基础能力较弱学生说一说“丝绸之路是谁开辟的?”让中层次学生说一说“丝绸之路的传输方式是怎样的?”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开辟丝绸之路?”这样便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地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科学地进行课堂问题设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想使提问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对问题进行科学的预设,并进行有效的提问。在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提问方式,并且要保证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选择可以带动学生学习兴趣且直观的素材,并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例如,在《日本明治维新》课程中,教师在上课之前,会向学生放映鸦片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画面,然后再进行新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们对比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想一想二者都有哪些共同之处?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有效地带领学生完成知识转移,让学生学习把历史问题与当代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接着教师又问道:“为什么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成绩,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两种“运动”的对比,使学生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深层认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课堂提问是历史课堂上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教师使用有效的提问,不但有助于学生巩固历史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课堂问题设计的科学性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完善自身教学设计方案,结合教学内容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避免设计的问题太过突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课堂上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运动》这节课时,教师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便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材料,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如可以设计以下思考题:“同学们认为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文艺复兴是对希腊罗马宣扬的古典文化的复兴,属于复古运动,而还有些人认为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是一种创新。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心中更加赞成哪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这一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思维认知更加贴合,且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创设的问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每个学生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分享,不仅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还可以根据其他学生的观念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现代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历史知识,还要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充分发挥历史这门学科的育人功能。
例如,在学习《红军长征》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展示红军长征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更直观地体会红军长征的壮烈。接着,提出问题:“红军在长征中遭遇的困难是什么?”“你对它的精神与内涵有何认识?”“在和平年代,我们如何传承它?”以此方式培养学生逐渐形成爱国情怀。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情境相契合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带来直观的体验,燃起学生对红军的敬佩之情,并在教学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今天的快乐生活是多么不容易,我们要学会珍惜,努力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注重循序渐进,凸显问题层次
学生的基础能力与知识掌握能力都存在差异,对于知识的理解也自然不同,因此,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应当秉承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的,在历史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水平以及思维模式也存在差异,如果教师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就不能够实现提升所有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尤其是历史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一知半解,这便会使一些学生对学习历史这门学科产生厌烦心理,同样思维也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在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由易到难地提出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节课时,为了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进行由易到难的问题提问。如①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②北魏时期的孝文帝为什么会不顾其他大臣的阻拦而想要开展改革?③北魏时期孝文帝具体在哪些方面开展了改革?④为何要迁都洛阳?⑤北魏孝文帝提倡汉化措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有层次的提问,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针对课堂内容逐步展开自主探究,加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交流,逐渐提高核心素养。
(五)利用史料展开课堂问题设计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历史课堂教学必然离不开史料,史料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带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切忌只关注答案的对错,还要分析学生答错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从课本上找到有关信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此外,通过这种探究学习的形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对史料产生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识,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史料信息进行课堂提问设计,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史料的真实性,以此为课堂有效提问奠定基础。
比如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把有关资料呈现给学生,并提出下列问题:“中英两国的贸易往来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英国商人为扭转局势做了什么?”借由上述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成因,借此查阅有关文献,使学生逐渐养成严谨的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六)对课堂进行拓展延伸,深化问题理解
如今我国新课改不断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的核心,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逐渐成为教学的重点,旨在促进学生高效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科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深刻的认识,并通过拓展活动引发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学会利用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念。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使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历史意识和思维素质。
例如,在学习《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本内容讲解后,带领学生进一步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延伸:“有人评价北魏孝文帝提出的改革策略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一种表现,不但可以加快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同时可以促进北方民族的相互交融,实现祖国的繁重统一发展。但同时还有部分人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变革行为,他们抛弃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长处,使得拓跋民族与北魏逐渐走向衰亡。大家更加赞成哪种观点呢?说出你的理由。”这种拓展训练,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完善自身理解不足之处,激发学生更加深入学习历史这门课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展开有效提问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创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使用循序渐进、知识拓展延伸等方式深化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确保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高效理解历史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 许玉红.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以《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7(25):197-198.
[2] 谭安琴.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实践探索及有效策略[J].中外交流,2017(16):162.
[3] 欧阳国亮.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析——以《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9(1):127-131.
[4] 董茂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41):145.
G632
A
1002-7661(2022)27-0096-03
本文为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课堂评价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QG14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