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
2022-11-24韩小健
韩小健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等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把德育放在教育的根本地位。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融合政治、文学、历史、伦理道德等学科知识,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是人们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门基础公共课程,长期以来高职语文教学工作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丧失了高职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基于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新要求,如何依托新媒体载体创新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高职语文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高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课,而且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1]。但是通过实践调查,对照教学大纲要求,我国高职语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进入新媒体时代暴露出我国高职语文教学工作存在诸多缺陷:一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偏低。在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语文素养存在较大的差异。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实践岗位的技能,因此其将精力主要放在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上,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学习氛围相对较差;二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长期以来高职语文教学模式仍然采取的是教师主导的方式,而忽视与学生的互动,结果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丧失学习主动性。剖析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职语文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对多媒体设备的有效运用;三是高职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较差。语文教学不仅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突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语文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高职院校虽然秉承“技术至上”的理念,但是却没有认识到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造成语文课程脱离高职教育体系;四是高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师是高职语文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整体素养决定高职语文教学的质量。随着职业素养教育的深入实施,尤其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制作电子课件的能力不足、教师课程思政理念有待提升等等问题[2]。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基于目前高职语文教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立足于新媒体视角,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创新高职语文教学是满足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的基本。高职院校承担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的任务,高职课程必须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中心。语文是高职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而长期以来高职语文教学存在诸多缺陷,一定程度阻碍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依托新媒体技术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为工匠型人才培养注入更多的优秀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例如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及时将枯燥的语文知识以动画等形式融入到高职专业课程中,让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能力培养中,从而促进自我技能的提升。
(二)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传授语文知识,而忽视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入挖掘,造成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3]。基于新媒体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模式有效推动了课程思政的建设,实现了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例如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高职教师通过引入社会热点事件,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深入剖析,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入解析与理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三)创新语文教学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而利用新媒体技术则有效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构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依托多媒体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尤其是在课前,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平台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了解相关的内容,从而有效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新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依托各种新媒体平台有效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构建了差异化的教学体系。
三、新媒体背景下创新高职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基于新媒体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为了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促使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高职院校要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一)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满足高职差异化教学、适应百万扩招政策的必然举措。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数量比较多,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公共课程,需要结合不同专业、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特点而实施相应的教学。但是受限于教学场地、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制约了高职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而新媒体技术则为差异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要依托新媒体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在《春江花月夜》课文教学时,该课程教学的难点就是让学生如何把握诗歌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体味诗歌意境[4],提升学生品读经典审美能力。为了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师要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前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资料,并且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文章的理解程度,按照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在课中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春江花月图、月下沉思图、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播放相关的配乐,以此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二)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存在课堂死板、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为了切实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职教师要利用新媒体搭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将课堂归还学生:一方面高职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长期以来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结果造成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出现逆反情绪。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平台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白板”中的“随机提问”模块,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整堂课中集中精力;另一方面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与其让其掌握语文知识不如让其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技能才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语文课程内容知识结构比较丰富,涵盖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因此高职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平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技巧。
(三)构建优质语文教学课件,丰富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高职语文教材比较固定,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践岗位的要求,造成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基于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实用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利用新媒体构建优质的语文教学课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一是高职院校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优质的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语文课程是优质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受限于课时的影响,教师难以在课堂中对高职语文课程进行深入的讲解,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因此高职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课件,将枯燥的语文知识以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以此增强语文课程内容的趣闻性。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课文时,该文章渗透了作者在纠结与斗争中的消极与积极情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教师要结合相关文章主题,制作PPT或者视频,采用朗诵或讲解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学生呈现学习成果时,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在激情澎湃的讲解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本单元主题的理解,还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诠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5];二是拓展教学内容外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就目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而言,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分布不均,为了让高职学生接触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国内优质的语文课件。例如高职教师要加强对高职语文教学前沿问题的分析,及时将优质的高职语文教学课件纳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体系。
(四)加强专业融合,整合高职语文教学元素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专业的融合,增强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语文教学中要主动与专业进行对接,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长期以来高职语文教学脱离学生专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语文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增强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例如在护理专业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选择适合护理专业的语文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关于沟通技能等方面的语文知识体系,以此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可以在今后的护理岗位中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避免出现因沟通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要整合高职语文课本教学元素,融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推动课程思政体现的构建。高职语文要突出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教育问题,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社会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匠精神,语文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基础课程。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而整合语文教学元素,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比如在常规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点讲解语文课本的内容之外,还要拓展教学内容,适当增加时事政治事件,人文精神为主线,串起有教育价值的作家作品,内容涉及作家生平经历、认识信仰、思想品格、主要作品及成就等,让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对人生、社会有所思考,感受优秀作家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作家们崇高人格的熏陶,提高文学欣赏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价值目标[6]。
(五)完善新媒体基础配套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要构建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为高职教育注入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决定了高职语文教学的质量。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加强高职语文教师的建设力度,尤其是要培养更多适合于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师队伍。在语文教师培养上不仅要侧重于其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且还要突出专业实践意识的培养。比如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将语文知识与不同专业学科相融合。因此当前高职院校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将教师培训纳入高职高质量发展体系中;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新媒体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依托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比如需要在教师内配置多媒体设备、完善校园局域网建设等。所以高职院校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以此构建智慧校园。
总之,语文课程是高职公共课程之一,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基础。新媒体为高职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其不仅丰富了高职语文教学的内容,而且还活跃了高职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面对社会对高职学生综合实践素养要求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创新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实现高职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