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

2022-11-24王雁江云南省澄江市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澄江6525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期
关键词:澄江自然保护区火灾

●王雁江(云南省澄江市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云南 澄江 652500)

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澄江市北部,东起阳宗丫口,西至呈贡交界标杆山,南北各至小死羊箐、梁王河水库上游,最高海拔 2820 m,为滇中第一高峰。因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1100~1400 mm)的90%左右;旱季降雨较少,极易发生火灾。加之林区覆盖面积较大、密度不一,传统火灾防控技术无法发挥良好作用。因此,从信息化技术应用视角出发,探索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强森林火灾防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澄江市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滇池、阳宗海、抚仙湖三个高原湖泊的主要水源涵养区,是至关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兼具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功能。以往森林火灾防控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无法降低水源涵养地火灾风险发生率。而通过加强火灾防控信息化建设,可以在森林火灾防控指挥中心、火灾现场建立双向数据传输通道,便于各监测点通过实时传输抓拍图片或语音播报的形式向云监测平台、调度指挥中心报警[1]。而调度指挥中心则利用画面调节或车辆信息筛查等方式协助专业灭火队员应急处理火灾事故,有效防控森林火灾的发生。

2 森林火灾防控信息化建设实践方案

2.1 完善基础设施

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可以国家森林火灾防控综合治理整体规划为依据,逐步争取县级、市级甚至国家级林区资金支持,进行便携式移动中继台、数字对讲机、应用服务器、隔离网闸、高清网络硬盘录像机、流媒体服务器、计算机等基础设备的购置,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森林火灾防控信息化建设奠定硬件基础[2]。

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就栽种了万亩松林、千亩杜鹃林,已初步形成了高大粗壮乔木+灌木+幼树+地被构成的混合林业系统。与此同时,保护区在近20年来持续推进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工作,总面积达到了 8130.7 hm2。根据上述情况,在基础设备设施购置完毕之后,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可以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易起火重点区域为对象,进行红外线热成像监测点、高塔视频监控点的布置,满足3 km2范围内烟雾全方位实时监测和1 km2范围内热感火点实时监测的要求。

2.2 搭建信息传输网络

在信息传输网络建设时,自然保护区可以采用独立建设或与通讯公司共建的形式,搭建通讯信号覆盖85%高原湖泊水源涵养地的通讯网络,形成贯穿滇池、阳宗海、抚仙湖的护林员与消防队员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突破地区分隔信息传输限制,提高信息数据传输效率。同时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视频信号、图像、文字、声音等数字信息传输需求,依据上下联动、纵横互通的标准,扩展森林火灾防控信息网,与玉溪市防灭火办公室、警备区、澄江市火灾防控部门开展数据互相访问与数据 联动。

2.3 构建综合调度指挥平台

受远古地壳运动变化,澄江市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内不仅具有多个以高原湖泊为代表的水源涵养地,而且具有数个形态迥异的湖泊,如星云湖等。而上述景观均可以通过“一山观四海”观景台一睹全貌。基于此,在发挥梁王山山峰观景台赏景作用的同时,可以发掘其护林防火功能。以林草局为主导,以梁王山管护局为辅助,围绕观景台防火这一核心目标,扩展森林火灾防控信息网与森林火灾防控调度指挥系统。通过澄江市林草局和玉溪市林草局相关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进行火灾数据共享平台、火灾防控信息交互指挥系统、重点火灾防控区视频监控系统、移动指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民航巡查维护、信息发布平台等若干模块的建设开发,形成一体化综合调度指挥平台[3]。

一体化综合调度指挥平台主要包括共享数据平台、森林火灾防控指挥中心、森林火灾防控执行部门几个部分。其中共享数据平台包括林业资源数据库、野生动植物保护数据库、省防火办共享数据、森林火灾防控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库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库;森林火灾防控指挥中心负责万亩松林、千亩杜鹃林、梁王点将练兵台、抚仙湖、阳宗海等地;森林火灾防控执行部门包括信息采集(无人机、视频监控)、指挥扑救(航空灭火、移动防火指挥)、信息发布(双向视频、实时发布)几个方面工作。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可以控制器为载体,在数百公里外监控中心指挥摄像机系统转动,并将摄像系统录制的图像发送到系统,为火灾防控提供依据。

2.4 建立火灾防控数据库

在华山松、杉树、小红木、杜鹃等植物资源数据库,以及狐狸、竹鼠、松鼠、花脸獐等动物类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可以借鉴相关数据库建设经验,构建火灾防控数据库。同时依托现有森林火灾险情监测站、采集站内手持火险仪器,依据日、周、月、年的周期,进行保护区内林木类别、雨量、风速、温度、植被分布与易燃物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奠定森林火灾防控大数据库构建基础。同时应用高德地图或腾讯地图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借助数据库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与往来量技术,进行森林火灾险情因子、空间数据的整合统计,为火灾险情预测、火灾险情定位、火灾险情蔓延模拟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3 森林火灾防控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效果

通过在澄江市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以综合火灾防控治理为载体的信息化建设,林区火灾年发生总次数平均下降了56.98%,较大森林火灾年发生总次数平均下降了53.21%,一般森林火灾年发生总次数平均下降了57.32%,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下降了37.15%,受害森林面积下降了33.65%。表明森林火灾防控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效果良好。

4 总结

加强森林火灾防控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降低一般森林火灾以及较大森林火灾年发生总次数,还可以缩小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及受害森林面积,因此,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应积极推进森林火灾防控信息化建设。在搭建监测基础系统的前提下,设立森林火灾防控信息化平台,配套设置若干智慧监测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形成技防一体的森林火灾防控监测与调度指挥系统,有效预防与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

猜你喜欢

澄江自然保护区火灾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澄江松元太平花灯发展研究
澄江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成效·问题·对策
遇火灾怎么办?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第二次手术
阅读理解